张观琴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余载,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屡创新高,工业化进程渐行渐远,但我们还处于社会初级阶段,工业化道路中生产型企业的工伤事故发生率还处于较高水平。工伤事故的发生不仅给职工身体健康带来伤害和痛苦,也给职工家庭生活带来不便,更是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经济财产损失。本文就生产型企业的怎么减少、避免工伤事故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希望对机械制造企业有借鉴之用。
关键词 生产企业工伤研究 预防
一、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企业生产事故死亡2万余人,企业永久性伤残人数达10万人,因职业病5000人,而现存活的职业病患者高达40余万人。这些生产事故的数据中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工伤范畴。虽然近几年工伤事故是呈快速下降趋势,但相比工业发达国家的英、美、法、德等,我们国家的工伤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还是偏高,工伤事故管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工伤预防在工伤事故中的体现以及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凸现出工伤预防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生产型企业对工伤预防的研究更具有时代意义。
二、企业工伤现状和发生因素
我国行业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地质勘探、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金融和保险、房地产业、社会服务等16个行业,其中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是发生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三个行业,这三个行业也是划为高危行业。2016年末浙江省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566起、死亡3330人、受伤1327人,其中,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9起、死亡73人。
发生工伤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是多因性的,主要跟人、物、料、环等几个方面因素有关。人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工种、职业、文化程度、睡眠、疲劳、残疾、体重、饮酒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疲劳操作、劳动时间过长、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过于紧张、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以及监督检查不够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计不当致机械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故障、防护及安全装置失灵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场地设备布局不合理、噪声干扰、照明不良、通风不畅、温湿度不当等。还包括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环境,如轮班和作息时间、任务频度和数量、工作负荷、调换工种、机械化水平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因素,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对某职业的认可等。
企业在从事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产品加工生产的工序和使用的机器设备等,难免很多企业都会发生工伤事故,我们也不例外。对于因工伤产生的经济补偿,只要不是职工醉酒、自残自杀或故意犯罪产生的,在处理事故时是不会考虑劳动者的过错,也就是工伤事故的发生虽然是因为职工疏忽大意而产生,但企业仍要对工伤职工进行经济补偿,给所在企业也造成了财产和经济损失。
三、工伤预防研究
工伤预防是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避免和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有效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的关键手段。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明确了工伤预防在企业安全生产的地位,把预防工作做在工伤发生一直。2016年浙江全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2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1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9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81万人。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普及,工伤预防的分散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保险职能逐渐转化为工伤保险发张的成熟标志,在实践中提高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促使安全生产的效果。
机械制造企业怎么做好工伤事故的预防,根据影响工伤的事故因素和我们企业的公司预防实效,认为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企业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经营者要依法遵规,定期加强法人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必修课,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应给予一定惩戒,针对这一点杭州有“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培训和考核”,值得没实施类似考试的地方借鉴。各级政府要与属地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强调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负责人还要保证和增减安全投入,改善劳动防护条件,加强改进安全基础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定期排查和治理隐患,创建安全生產标准化企业。坚决纠正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的错误倾向,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和健康权益。
第二,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倡导和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积极营造“关爱生命、爱护生命”的舆论氛围,引导企业职工自觉遵法守纪,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人伤害。
第三,对企业职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教育。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除了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经营人进行安全培训外,还要安全生产管理职工和从业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车间主任、班组长;对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也必须进培训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才能任职和上岗作业,严把安全关。同时也建议将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就业技能培训的内容。
第四,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生产企业应牢牢抓住职工安全的理念和精髓,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同时大力度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并建立企业内部的安全检查制度、奖惩制度,让职工清楚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第五,加强“物”的安全管理。加强并监管物(生产设备设施)的生产运行情况,做好生产设备设施的检修和记录工作,确保在安全状态下运行。加强安全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使安全设备设施在有效使用范围内,确保在应急时刻能正常使用。同时还要提高生产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及风险屏蔽能力以及生产工艺流程的先进化、科学化程度,全面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准。
第六,注意作业“环境”的变化。创造有条不紊、整齐整洁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也能给作业人员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不仅提高生产率,更能促成职工良好的习惯。生产现场推行“6S”和区域负责制,开展现场作业环境管理评比,持之以恒的检查促进环境改进。再者要注意气候环境的影响。
第七,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监管作用,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工会要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工作,依法维护自身安全健康权益;工会也要对职工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劝导,并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进行开展系列工作;工会还要客观公正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给职工提供援助。
四、结语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社会、企业和职工共同职责所在。而做好工伤预防也是维护职工、企业、社会的根本利益。做好工伤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职工伤亡,也就保护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巩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别对生产型来企业来讲,意义更是重大。
(作者单位为浙江杭钻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