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新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着平稳健康的发展速度,逐渐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国家对于经济的发展观念也逐步转变,从重视轻工业的发展到重视重工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观念的转变,与此同时,国内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以及升级,经济模式逐渐改善,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以及考虑也越来越充分。本文以目前国内的经济转型结构性特征、经济转型存在的风险为研究的基础,探析如何实现国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结构性特征 风险 提升效率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着快速稳步的发展,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也非常的严重。在新的时期,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经济转型带来一些风险,因此需要在以合理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的同时,还要使用合理的手段规避风险。
一、我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
(一)人口结构转型特征
GDP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率以及总人口增长率四方面,根据数据的研究统计发现,非农业就业的比例在总社会就业率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逐渐减少。有相关专家推测得出:城市化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逐步上升,并达到6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人口转型结构会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
(二)收入分配的调整
中国是市场经济调节为主,政府干预调整为辅的国家,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资本的弹性表现与投资的回报是成正比例的关系。我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资本弹性向下不断逆转。城市化的进程要求收入分配,要加大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比重,市场和国家的分配政策要以人力为主,向人力资源投资倾斜。
(三)城市化的特征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步伐在不断地加速,由于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致使城市就业率和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也以较大的优势吸引各地区的相关领域人员参与就业。一方面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二、我国经济转型结构性的风险
(一)收入结构的变动可能导致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变慢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性特征,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严重,为了带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采取相关的政策,带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收入分配率向人力投资倾斜
一个企业只有投资多且合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大部分资本都用于人力的投资,势必会造成再生资本的减少,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资本再生的障碍,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情况,进而导致企业内部出现资不抵债或是无法正常支付工人工资的情况等恶劣情况。
(三)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生产率发展不平衡
经济结构的良性转型,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这就会出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发生。经济水平的提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链条中出现薄弱环节,就会拉低整体的发展水平,这就必然导致经济发展中各种弊端的出现。
三、经济转型效率提升路径
(一)积极进行经济转型改革
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的改革创新,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实现经济转型,政府部门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在合理的调节经济秩序的同时,鼓励创业,加强对创业者的技术扶持、资金扶持。鼓励创业既可以为市场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政府部门给予每一位公民平等创业的机会,保证市场竞争的充分性。
(二)要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资本的利用率是资本能否创造价值的首要因素,过度的物力投入只能导致资本利用率的下降和严重的浪费行为。例如,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具备竞争的实力,针对这些企业政府应该鼓励合并,通过技术的相互指导和资金力量的逐渐壮大,从人员、技术和设备方方面面提高资本的投资使用效率,在竞争中逐渐的获得优势,并建立信任机制,实现联合带来的竞争优势。
(三)国家等职能部门应该合理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从目前来看,我国针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上学的机制,农民种地有粮食补助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的正常运作以及保障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等,有些领域的投资建设存在明显不足,例如:看病难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人口比较庞大,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导致就医难、就医贵等问题的发生,医患纠纷更是屡见不鲜,医疗问题也应该得到解决。
政府部门在某些领域的投资过大,例如一些形象工程的修建等,这些领域的投资会导致国家开支过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资金会大部分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国家可运作资本的减少。资本投入与资本弹性是呈正相关的趋势,因此重要性不容忽视。政府部门应该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有前瞻性的规划。政府部门的合理预算能够直接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收入水平,人均GDP更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审会保障体系机制。
(四)重视并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人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支持,经济建设也同样如此,因此国家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教育设施的完善,对于学校:加强师资力量,完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教学效果;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对于培训机构: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力度,改变以往培訓机构只拿钱不办事的现象,使得培训机构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效果,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加大对人才的扶持工作,对于创业人员要提供经济帮助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加大科学研发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都会有至少1000个专利申请,这就代表着各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探索力度在不断加大。世界格局由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是靠科学技术推动的,因此经济格局想要转型势必就要研发新的技术,国家应该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资,鼓励人们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对技术研发人员给予帮助、扶持和奖励,提供完善的技术研发环境。用实际行动来改变以往中国制造的现象,创新中国创造新格局,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加大技术研发工作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正在稳步提升,经济转型也是国家和国民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转型结构特征以及风险性进行分析,旨在提升经济转型的效率。从市场的运作规律和政府强制性的干预引导市场的良性发展,在带动人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大企业树立竞争优势和品牌概念,在竞争中确定自身的优势地位,共同努力,构成国民GDP的总额,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从制造经济到服务经济[D].复旦大学,2015.
[2] 肖华斌.城乡非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及生态安全研究——以佛山市为例[D].中山大学,2014.
[3] 周卫华.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西部资源,2016(1):54-55.
[4] 都炜炜.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J].商,2016(27):142.
[5] 尹海洁.城市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