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明
〔关键词〕健康生活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2016年9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在教育界树立了新的风向标。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其中,健康生活素养,包含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这三个基本要点。而这些内容,正是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所提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所在。因此,全面开展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作为中小学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开设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开设专门的心理课,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设置计划。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保证心理课的课时。比如,作为高中学校,我们将心理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计划之中,保证高一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课,并列入课表之中;高二高三定期开展心理讲座。
2.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课堂活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实际的心理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八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测验法,游戏活动法,艺术教育法,故事熏陶法。
3.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实践证明,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依据本校学生实际,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比如,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自身的心理活动课教学实践,并结合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主编的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编纂出了适合我校学生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程——高中生班级团队心理辅导课堂活动设计。该校本教程主要分为适应新环境,开心学习,舒适交往,异性交往,自我认知,考试与心理调节,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这八个大的主题,从而使得心理课的主题和内容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4.系统性地进行专题心理讲座。专题心理讲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可以成为讲座的执行者。比如,我们除了在高一年级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外,还系统性地、有计划地对三个年级开展专题心理讲座。针对高一年级,侧重开展以如何快速适应高中生活,如何掌握高中学习方法,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为主题的心理讲座;针对高二年级,侧重开展以如何提升考试能力,应对挫折,正确进行异性交往,提高情商等为主题的心理讲座;针对高三年级,侧重围绕如何快速适应高三,提高复习效率,缓解高三学习压力以及如何调整心态迎战高考等主题开展心理讲座。
二、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与学生心理档案
1.建设心理咨询室,有效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咨询室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咨询水平和技能,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及时与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联系,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要及时转介至專门的心理咨询所或者心理医院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具有同样心理烦恼的学生,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比如人际交往、压力调适等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
2.建立健全心理档案,主动筛选并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新生进校后,学校便要对所有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教师再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和家长以及学生进行联系,第一时间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此外,对于这类学生,还保留了心理咨询记录,以便在以后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加以跟踪辅导。
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1.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专职心理教师除了开展诸如心理课、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常规工作外,还创新性地开展了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剧创编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心理教师的作用更是无人能及。此外,学校专职心理教师还针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从而提高了全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2.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支柱作用。班主任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最了解学生,最能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形成和谐阳光向上的学习氛围,并利用各种活动和班会课,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人际交往,学会自我生涯规划,学会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出力所能及的疏导,及时予以解决,并第一时间向学校汇报。
3.注重发挥学科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学科教师利用好课堂这个重要的阵地,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通过挖掘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营造阳光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等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4.注重发挥学校职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学校职员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热情洋溢的服务精神,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让学生在这样的心理情景下,获得良好的情绪和行为。比如,食堂师傅可以实现微笑服务,多给学生呈现笑脸;宿舍管理员,可以人性化地管理学生寝室,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减少彼此的冲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5.注重发挥学生开展朋辈心育的作用。建立心理委员联盟,发挥心理委员的中坚力量。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在新生入学后,可以在每个班级选择两名表现优异,心理素质良好,人缘不错的学生(男女各一人)担任心理委员,通过对其进行培训,让其担负起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察员和调解员,及时上报有心理困惑 的学生名单,并力所能及地帮学生调整其存在的心理困惑和烦恼,当好心理教师的助手。此外,通过建立心理委员联盟,让心理委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在辅助同学,解决心理烦恼上的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成立各种学生社团,让學生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属于自己的学生社团,通过学生自己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从而在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团中其他同学心理素质的提高。比如我校驼铃文学社的同学,在社团中发挥了自己喜好写作的优点,找到了自信,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也促进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鼓励并要求学生在寒假和暑假以及各种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担任志愿服务者等,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进而了解社会,并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更好地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6.注重发挥校外心理专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心理讲座,促进教师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比如,我校先后邀请了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王卫红老师做高考前心理调适的讲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一前来做高三学习心理调适讲座,知名高考励志专家赵经磊教授前来做“磨炼意志品质,迎战高三”的心理讲座,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前来做高考前的心理讲座。
7.注重发挥家长和社区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在各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专门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让家长配合学校一起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计划地确定了家长会的主题。如高一年级家长会的主题之一是学会让孩子适应;高二年级家长会的主题之一是学会让孩子专注学习;高三学生家长会的主题之一是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积极应考。同时,每学期我们还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的心态调整,性格塑造等工作。
学校注重与社区衔接。学校的教育是较为单一的,通过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寒暑假时,明确要求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应有的磨炼。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中学,重庆,40256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