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婷凤
课堂交际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言语活动,全體师生作为参与者按交际身份之差别而分处于交际双方的位置上。这种借助言语活动展开的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次革新与突破。而在以语言为依托的语文课上,贯穿始终的言语交际活动更是不容轻视。但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又受限于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且师生交际地位不平等、生生交际水平存在差异,这些都给语文课堂交际埋下了隐忧。当下,审视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重视由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逐步推进教学进程,明确课堂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对语文教学整体航程的把握。
一、课堂交际下焕发课堂活力
师生间通过课堂交际,使得双方关系不再是“信息传递→信息接收”的单向模式,使得教学过程在彼此的言语交流互动中得以推进。这种由言语交际活动展开的课堂教学,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地位,改变了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推进形式,激发了无穷的课堂活力。
课堂交际之下,知识接收不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没有课堂交际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处于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的角色上。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不断地传递新知,最终教学目标就在于学生全面接收其所传递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丧失思维空间,缺乏话语表达权,课堂处在“教师说,学生听”的局面下,学生完全沦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由课堂交际活动构筑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不再单是“信息传递”与“信息接收”的关系,而是彼此在“信息传递者”与“信息接收者”的角色间互动转换。教师更像是一位信号发出者,学生在接收信号后必须进行缜密思考,进而在理解之后生成自己的全新信息,而教学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生成信息并进行表达交流。相较之下,课堂交际让整个教学过程朝前推进了一步,不再以“信息接收”为最终目的,而是注重在教师发出信号之后,激发学生准确接收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学生的个性认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内在努力获得新知成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课堂交际之下,教学过程在往返互动中得以推进。在仅靠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收信息这种关系模式所构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新知讲授的进程作为教学推进的过程,学生要做的就是顺应教师的进度而已。这样的教学过程没有跌宕起伏,看似是在平稳而高效地朝预期目标直线式推进,然而结果却往往是只关注了“教师教”,而忽视了“学生学”。师生通过课堂上的言语交际活动共同推进教学,教学过程将由线性递进转变成螺旋式推进,师生得以在交流互动中产生思维共振,这无疑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复杂许多。教师发出信号后,引导学生及时接收与处理并生成新信息表达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加以判断,及时评估自己的教学进程是否切合教学目标的需要,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进而在后续教学中做出相应调整。充分利用课堂交际的教学,保证了教学进程中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在前一步实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在不断地往返互动中折向目标点。
二、语文课堂交际背后的隐忧
尽管以师生交流构筑课堂交际活动,进而推动教学进程是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性进步,规避了教师“一言堂”讲授式的弊端。并且又因语文始终依托于语言,语文课堂自身与语言和言语密不可分,所以当语文课堂担起学生语言学习的责任时,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并贯穿教学始终的课堂交际实在是不容怠慢。然而,语文课堂交际又因其独有的课程特点而潜藏隐忧。
语文课堂上的交际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言语交际形式,但因其处在课堂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下,相比于日常的言语交际来说要受限许多:首先,交际内容不得偏离教学目标;其次,交际形式只能是对话而非独白等其它形式;最后,师生交际身份不平等给课堂交际埋下了隐患。虽然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平等,但课堂交际是以实现教学目标而非平等交流为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交际中是绝对的话题控制者,一切有违预期目标的言语交流都是不被允许的。一方面,这种不平等是特定的教学语言环境使然,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这种不平等也确实阻碍了课堂交际的良性发展。教师处在话题控制者的地位上,为了保证课堂交际始终在教师所预设的话题范围内,教师的指令式言语行为在课堂交际中占了主导。教师通过提问并指令学生来作答控制交际话题,使其不偏离教学预期。这种交流互动主题明确,但也极易走向师生机械式问答,极易仅存课堂交际形式而缺乏实际交际价值,扼杀思维自由碰撞的机会。更进一步,教师基于预设话题而仅对学生的言语内容进行正误判断,忽略了对其言语行为的深入思考,进而遗漏一些看似偏题、跑题却实质暗藏教学价值的信息。语文课堂交际的这一隐患因语文与语言的特殊关系而尤为凸显,在这一特定的交际场中,教师的话题控制者身份是与其教学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但在日渐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追求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否该摆脱话题控制者的身份局限,转而成长为一名灵活的话题组织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设计为教师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课堂交际中所选用的交际话题就直接源自于此。然而,作为与语言密不可分的语文课,当课堂交际过分依赖于事先设计时,就使课堂交际不再是鲜活的语言交流,而只不过是一种“按图索骥”的任务执行,失去了其作为一种言语活动本身的交际价值。诚然,更好的教学设计可以预设更好的交际话题,更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但不能因此就使课堂交际变为教师单方面的设计演示。因为作为重要交际方的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并且其知识储备和交际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会使得实际的课堂交际较之于教学设计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而将学生准确求得答案视为课堂交际结果,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语文课的优劣,就是在迫使语文课沦为教学设计演示,使好语文课等同于好的教学设计加上好的教学表演。难到真的只要有了好的教学设计,谁都可以上出大众评审中的好语文课么?如若这样,一份优质的教学设计就是语文课的唯一需求,教师的个体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无关紧要。必须承认,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过分倚赖教学设计就是在扼杀语文课应有的活力。语文课不是以教学设计的完美演绎为终点的,而是立足于科学的教学设计基础之上,进而探索活的课堂,而要使语文课“活”起来就离不开课堂交际,尽管它身处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交际场中,但其仍不失临时性和随机性这种“活”的特点。
三、审视课堂交际的语文价值
通过言语活动来推进教学进程是以往纯粹讲授式教学的进步,师生通过交流互动焕发了课堂活力。虽然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因其特殊的交际场合与课程特点而潜藏忧患。但语言和言语始终与语文不可割裂,作为言语活动的课堂交际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推进形式,对于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都具有可探索性价值。
课堂交际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统一。课堂交际就是师生之间通过口语形式进行的言语交际,而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概念自2000年的“教学大纲”提出以后,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已与阅读和写作相并立,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独立板块。但同以口语为交际形式又使得课堂交际与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板块紧密相连。虽然口语交际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独立部分而存在,但其缺乏有效性实践却也一直为人诟病。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都给口语交际教学造成了严重困扰。但中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又是从注重交际形式到注重交际内容逐渐提升的,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而课堂交际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口语交际形式,能够在交流互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技能。这是因为口语这种交际形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板块实质上是强调了这一语文能力的独立性与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必须将其彻底与语文教学的其它部分割裂开来。口语形式带来的这种不可完全分割的属性,使得课堂交际与口语交际相得益彰,使得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并非只能通过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来实现。
课堂交际与语言运用目标相统一。所谓语言运用,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而课堂交际作为一种发生在课堂上的言语交际活动,也是一种语言运用形式。而且,当下的语文教学逐步从语言要素教学转向语言功能教学,语言运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新目标。所以,课堂交际既是在为学生提供言语交际的实践场所,也是在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供路径。并且,又因语言从表达形式上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而历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主要集中在书面语上,口头语的运用训练是备受忽视的。这虽然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传统思想分不开,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当今对于“言”的要求绝不亚于“行”,对口头语的要求也绝不亚于“书面语”。因而,利用课堂交际来发展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既是利用了其自身特点,也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举措。当然,课堂交际作为一种语用形式,要充分发挥其价值还离不开语用原则来保障,需要交际双方始终在合作与礼貌的准则下展开交流。总之,课堂交际是与语文的语用目标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口语运用能力日渐重要但又长期缺乏重视的情况下,它让学生得以真正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文。
课堂交际下的教学,师生间不再保持平行对望的姿态,而是时时刻刻相互交织,让课堂变得活跃了起来。作为与语言相伴存在的语文,课堂交际既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构成形式,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依托,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因而必须正视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努力发掘其语文价值。
[作者通联: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