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派英
(潮州市饶平县城西实验小学,广东潮州,515700)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有效的载体。因此,在综合与实践课组织的过程中,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整合,努力促进多元活动,才能更有效地落实上述课程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整合 多元 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综合与实践”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学习内容的四大板块之一。我校从 2013年起开展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研究与实验。在实验过程的前阶段,由于不少教师对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认识偏颇,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重视知识目标,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情感体验;二是内容设计拘泥于数学知识的范畴,深度有余,广度不足;三是活动手段与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活动时空不敢逾越课时与课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验过程的后阶段经过大胆探索,我校初步摸索出“强化整合,促进多元活动”的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设计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仅就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中如何强化整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谈点滴体会:
一、活动目标的整合
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個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因此,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活动目标定位应确立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在价值目标取向上应朝多元化拓展,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上,应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其它方面也得以发展。
如,《长方体物体的包装》这节综合与实践课,我在让学生探究 6个相同长方体物体有几种包装样式并计算各种包装样式表面积大小的基础上提出:“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从经济、实用、美观、大方、方便……多角度考虑,懂得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确定如下的活动目标:(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合理分类、有序的思维方法,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各种不同的包装样式的交流,使学生懂得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这样的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在目标定位上不仅关注本学科教学的一般目标,更为关注发展性目标,变关注知识为首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体现了活动目标的多元整合。
2.活动目标确立应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一般学科课堂的学习任务相对是较明确的,教师的教学也力求当堂的知识目标当堂达成。因而,一些教师的教学便拉平取齐,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与实践”主要是以体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为主,不受学科系统知识所限制,从而,“综合与实践”的目标在制定时有更大的伸缩空间。因此,在确定活动目标时,应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成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才能根据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来认识和促进个性的发展。
例如《租车方案的设计》这节“综合与实践”课,我以春游租车引入出示问题:“大客车限坐42人,每辆每天1000元;中巴车限坐24人,每辆每天600元。现有教师 27人,学生203人(共230人)。”并出示下表让学生为春游活动先独立设计租车的方案后再进行交流设计过程。
由于问题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解决问题。因此,在实践活动设计时,我制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只设计了一种租车方案;有的学生会列表,有序地考虑多种租车方案并比较优劣。
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数学能力低层次的学生增强自信,高层次的学生发挥特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知识、能力层面上都得到发展与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共同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艰辛与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更高的探索求知热情。
二、活动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综合与实践课内容在选择上应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为基础,重视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各种知识的整合、能力的迁移,提升知识的价值。
1.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增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的作用。因此,数学“综合与实践”在教学设计上不能老是在单一的数学内容上打主意,而应力求以某些数学知识作为支撑点,加强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以任务为中心,将知识学习融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从而达到有效解决学科课程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加强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
如,在《学做装饰设计师》这节综合与实践课上,我先让学生在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拼摆图形的基础上,讨论各种拼摆方法并描述各种拼摆方法的思考过程;接着再让学生在欣赏生活图景的过程中找出轴对称图形,讨论如何又快又美地剪出轴对称图形;然后进行想象创造,根据提供的五颜六色的蜡光纸上面的图案运用对称原理剪出完整的花叶、花朵、花瓶,进行设计创意,分组贴出一幅美丽的瓶花装饰图案;最后各组进行作品展示,并派代表表述本组图案设计的创意进行集体交流评议。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把数学知识与美术、音乐、语文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口头表述能力、审美能力得到训练,个性特长得以发展。
2.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现实的融合
公民的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将数据代进公式,而是要确定哪些数据、哪些因素对事情有影响。如购买物品,如何作出消费的抉择,这在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为此,我借助儿童节各班都要组织联欢会这一时机,于节前举行了一节《联欢会水果采购方案设计》综合与实践课。水果购买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各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当令水果的品种有哪些,各种水果的价格与本班活动经费之间的关系,在联欢会上应以吃起来方便、卫生等等诸多方面。为此,活动组织以“如果你要了解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你准备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组织小组讨论,制订收集数据的计划(包括对象、方法、内容),在得出各种收集数据方法的基础上,组织收集、整理数据活动;再在统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通过统计得到的反馈信息,然后分组进行拟订水果购买方案,各组展示采购方案时陈述拟订的根据及其方案设计的优点。这节课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推断、提出合理建议的整个过程。这样的活动内容既现实、有用,学生又感兴趣,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对统计的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也学会了统计调查的方法,更体会了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三、活动方式的整合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激发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以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
1.活动手段的多样性
“综合与实践”的开展从手段而言,是丰富多样的,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尝试实验等,但有时根据需要,几种手段并用,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不论是侧重操作、讨论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的社会性活动,都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
2.活动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综合与实践”课程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还有班级的集体性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活动内容的变换,使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才能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学生正是在这些独立活动与互动交往合作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3.活动时空的广延性
在现代环境下,学生接受的信息渠道日渐丰富,如电视、图书馆、网络等等。 由此要求教师应打破原先把教育截然分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书内书外或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限于教室与 40分钟的狭窄认识。在实施综合与实践课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上,根据活动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有的固定时间,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要途径,有的在教学时空上应充分体现其广延性,突破课时和教室这狭窄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小教室,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和过程性。
如,开展“到银行去储蓄”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我先向学生提出专题调查任务:储蓄有哪些方式,现行银行各种储蓄方式的利率多高,有哪些计息方法,存取款应办理哪些手续,怎样办理等。在学生独立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填写存款单,计算利息等“营业”活动,集体合作探索各种储蓄方式的优点。在这个活动中,由于手段的综合交替使用,活动组织形式的多变,实践时空的广延,因而,学生的活动显得主动、积极,促进知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应该并且完全可以成为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中的“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的落脚点。 因此,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应努力打破单一模式, 整合社会、时代、学科的要求,促使数学学习活动多元化,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美]艾丽斯.乌德瓦里—索爾纳,保拉.克卢兹,李珂译.快乐学习——如何让学生积极与你互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1
[4]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5]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6]米山国藏,毛正中译.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