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
(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九年一贯制学校,辽宁沈阳,110200)
摘 要:所谓课堂参与,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老师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明显个人色彩倾向性行为。参与的表现形式主要指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观察、投入地参加讨论等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参与意识 培养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从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顾泠沅的“青浦经验”等,都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可如何调动、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从课堂教学问世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学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长期的心理定势和经验积累,使教师以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出现有学生面前。“师道尊严”的观念久以成习,自然就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不易跨越的鸿沟,因而也无法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几年教材改版,大大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教学内涵日益丰富,单凭教师的说教已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了,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推到了人们的面前,既教师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从教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退身变为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主动、自主地学习
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前提。主动性是参与精神的本质反映,兴趣是主动性的源头,自信是主动性的基础,成功感是主动性的动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下,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体验数学思维的快乐。
《新课标》提示: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離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恰到好处,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发现过程,以此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终极目标。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本上的例题教学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路引导,因此教学中要提示同学们予以充分的重视。另外,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三、转变学生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认知缺乏情感的参与是被动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因素及心理发展规律,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独立人格丧失、思维收敛、想象力及创造潜力受压抑等不良后果,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大胆、主动和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成功感,使他们的创造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思维和行为去探索更多的数学未知领域,这种主动的探索精神,正是形成创造力最可贵的品质。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经验等。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探究活动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事实证明,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则有助于学生投身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与教师一同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学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成了他们积极的内心需要,教师设计各种活动,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从而促进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彩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考试周刊,2010年5期.
[2]周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