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经济转型产業升级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为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职业院系应当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发,实施人才培养的关键配置。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关键配置
一、坚持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学生培养的方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提倡实践培养方案,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的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大多都是“放羊式”的企业实习,学生在企业里只做不学,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1]。职业学校对毕业生的定位观念要转变,努力为中高端产业输送技能人才[2]。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坚持“遵循规律、系统思考、服务需求、明确定位、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之下,系统的设计规划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迎合市场,设置合理的课程
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不如课程重要,课程远比教材重要。职业教育的课程一定要符合现实需求,在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与当地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产业格局、布局相衔接,要与社会相衔接,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在培养什么,设置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课程,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在岗位变换的时候有能力来面对新的职业与工作,使得职业转换更加顺利、更加顺畅,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进行动态跟踪,调查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范围,考察结果与实际教学课程相对比,同样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设置时可以运用专升本、开展选修课程等手段,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逐步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立足于职业院校的专业条件和社会企业的需求,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展现一种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体的教育体系,着重点在于操作动手能力的教育模式。
三、提升高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之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良、学历达标、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3]。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对职教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将师资培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相对接。首先,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内经验比较丰富的兼职教师,这样可以灵活的将课程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根据企业的发展来培养学生、满足学生。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引进教师渠道不同,不论是在专业技能、教学方式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需要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和不同结构的师资队伍采取不同方面的学习及培训。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双师型”素质提高不是很明显,甚至可以说还停留在“双证”上,且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的并不到位[4]。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给学科专业要求精细化,新兴学科也不断涌现出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把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而且要求具备较强的学习新知识并将新知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转变教师身份。职业院校教师应该转换身份,将身份转换为教练,而不再是老师。将身份转换为教练,必须要要融入企业中去,从而获得生产技术的经验,才能有效的把课堂知识与实践生产联系在一起,即而建议教师不定期去企业学习,掌握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很好的实现身份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把职业的场景搬到教室里来,在项目活动中、项目体验中去实践训练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技能。这样可以避免满堂灌输的教授方式,因此,需要教师转换身份,转变授课方式。
四、创新办学,实现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适应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形式,而是把眼光拖向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要与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提升和技术的进步相衔接,与当地的职业需求及成长相衔接[5]。职业院校必须积极促进校企紧密、深度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一)校企合作的优势。职业教育应该以培养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而校企合作办学有效的将校内的学习训练与企业工作相结合,提前让学生在企业岗位中适应,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先进的技术设备。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激发学习热情,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学习生活向职业生活的过渡。校企合作教育是在社会对职业教育不断提高的需求的推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实现理想的职业教育目标。
(二)校企合作的出发点。要形成校企双主体的职业教育机制,主要应该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方面着手出发。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吸引企业、行业参与办学,校企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专业及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管理,让学生在学校里能感受到现代企业的氛围,在企业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
五、结束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培养的关键的配置,从培养计划、课程结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为适应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艾格.现代学徒制,向质量要未来[EB/OL].中国教育报,2014,11.
[2]艾格.职业院校要为中高端船业输送人才[EB/OL].新华网,2014,11.
[3]温小英,李兴韵.中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时空,2013,9(2):94-95.
[4]宋贤均,王建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印象与启示[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65.
[5]唐高华.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J].职业教育技术,2011(22):20-21.
作者简介:
高丽(1985.09-)女,甘肃白银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