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7-04-27 09:27冯斌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模具应用型加工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斷进步使现代企业对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我国现有教育模式中仍存在不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模具设计的实践教学水平,本文将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和大体思路。

关键词: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小到玩具餐具,大到船舶航母。许多工业产出品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依靠模具来生产。模具作为一种产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转型,以及高新技术的进步,应用型人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对应用型模具设计岗位的需求也是猛增。企业需要大批能在一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模具专业高校毕业生经常由于实践能力差而面试失败,这说明高校模具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没有很好地面向社会需求。所以,目前各大高校模具设计专业无疑面临着对如何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为企业尤其所需要的人才,将教学与社会发展相接轨这一大问题的研讨。

一、社会对模具型应用人才的能力要求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此专业学生首先要掌握不同层次的理论基础知识。另外,还应具备一定水准的现场操作,实践技术应用能力。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此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接下来将展开更为具体的叙述。

(一)灵活控制操纵高科技设备的能力。需要掌握数控机床技术,特种加工技术,以具备实际模具制造能力。还需具备现代工程实践能力。

(二)把控产品质量的能力。针对数字化设计的模具结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缺陷,应力分布,判断产品的变形情况以及寿限,以不断优化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寿限。利用APP分析了解产品破裂,起皱的变形缺陷,然后在设计阶段对模具进行调整完善,争取一次性试模成功。通过使用CAM技术在电脑上模仿模具的加工,直接观察模具零件加工的结果,检测零件的质量,检查磨具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让错误在最开始阶段被成功遏制,以降低返工修理频率。最终提高模具利用率,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具备对模具进行数字化设计的能力。如今,较复杂的中高等模具的发展相当迅速。传统意义上的二维以及经验设计很难适应现代模具业的发展,二维图纸也不能详尽地描述复杂产品的结构形状,并且无法直接应用与实际加工当中,较不准确。目前,已经出现了三维技术,并实现了可视化设计。由此,通过模具分析APP可以动态反映产品完整的形成过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观测相关数据。

二、当前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实践需要。金工实习是高校模具设计专业学生必须课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零件加工流程,了解如何使用基础设备和常用工具。但问题是金工实习课程着重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机械加工的训练和培养,忽略了数控加工等现代高新技术的灌输以及对现代工程能力培养。结果就导致高校毕业生所学与就业无法匹配适应。

(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大部分高校教师在真正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现场实习为辅。到时往往按部就班的根据实验步骤进行讲解。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很难主动学习,抑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

现场实习能够使学生将所学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扩大知识面,巩固所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现场实习的意义所在。即使老师带学生去工地参观,也只是进行表象了解而已,并非将学生所学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对应的介绍给学生,学生无法深入到生产实际。最终结果就是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实践平台缺乏。我国高校普遍采用课堂教学加之参观企业现场的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的缺少,使得学生自主参与性较差,事实上,学生在学校的实验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管理过程有很大差异。学生所学无法支撑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三、培养应用型模具专业人才的改革措施

(一)改变教学内容。在金工实习课程中,除了原有的机械加工的传统训练内容,还要增设进行现代加工设施的实际操作内容,为学生提供零件,让学生利用最新设备亲自体验加工过程,使学生对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了解,掌握加工方法。

数字化绘图,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已成为模具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数字化方式有利于提高模具设计效率,还可以提高模具质量。因此,教学内容中应增设数字化加工设计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三维设计检测模具结构是否合理,减少模具返工率。以上内容的增设,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加工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与实际需要相接轨。

(二)改变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实验过程中,各大高校多采用演示式或验证实验,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无法真正注入现实生产环境中很难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从企业中挑取一些他们不需要的但代表着最新技术的典型的模型,在实验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从而切身体会到模具拆装的完整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生产经典模具。这种灵活的方法会促使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提供更多综合性实践平台。当前各高校模具专业的实践课程几乎都是单独考核的,很少有能够进行综合实践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项目管理水平,我们应在每一项单独实践内容考核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实践测评。让每个人自有选择自己要做的实例课题(题目来源于企业实际需要),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搜集相关信息,组织设计。最后每个人都要独立完成模具设计,分析,加工,组装,试验检测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性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与不足,激发探索的渴望。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总结

实践教学环节对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对模具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而我们现有教育模式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对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十分有必要。增设综合性实践内容,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平台也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最终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宗明.模仿创造法在高职模具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大家》.2010年11期.

[2]王春艳,陈国亮.“双职双岗”高职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15年2期.

作者简介:

冯斌华(1985-),男,江西九江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材料成型。

猜你喜欢
模具应用型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擦擦模具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