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

2017-04-27 10:15张晨艳周宗奎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施测学业成绩量表

吴 娜 张晨艳 周宗奎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

儿童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

吴 娜 张晨艳 周宗奎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

以547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家庭富裕量表和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探讨儿童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1)儿童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能够正向预测语文成绩; (2)自我控制调节网络信息获取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儿童网络社交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我控制中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增强网络信息获取对语文成绩的促进作用,并且减缓网络社交行为对儿童的语文成绩的消极影响。

人格,自我控制,网络行为,学业成绩。

1 引言

互联网使用的低龄化,成为社会和研究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6)发布的 《第37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在2015年新增的3951万网民中,青少年网民群体所占比例高达46.1%,生理和心理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在网络大潮中逐渐变成新生力量,但是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也会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和认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习是青少年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互联网的使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一直也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研究者们对于网络这种新媒体工具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争议,形成两类不同的观点假说。第一类假说叫做衰减假说(reduction hypothesis)。这类假说的支持者认为,媒体的独特性会阻碍儿童认知发展,引发问题行为,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与衰减假说相反的观点却认为,儿童青少年能够从媒体中学到知识或技能,进而提高学业成绩。这类观点所形成的理论则叫做刺激假说 (simulation hypotheses)。

由于媒体具有高唤醒性和快速呈现等特质,儿童的注意力的广度、持续时间均会降低,并引发多动和冲动行为 (Miller et al.,2007)。网络使用导致学业成绩下降,是因为学生很难在课堂这种低唤醒的环境下持续注意,持续的学习过程容易被打断,并且引发一些妨碍学习的冲动行为。互联网对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消极影响也来自于媒体多任务对于注意力和认知的损害。互联网媒体多任务可能导致青少年注意力涣散,无法适时分配认知资源(Ophir,Nass,&Wagner,2009),并且干扰信息加工,降低青少年的学习注意力 (Song,Nam,Lim, &Kim,2013)。长期使用网络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有着损害 (Burak,2012)。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儿童使用屏幕媒体时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活跃的认知活动。特别是互联网这种特殊的媒体与之前的传统屏幕媒体有所区别。传统的屏幕媒体更多倾向于被动使用,而互联网更多地需要使用者主动参与。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即使进行网络游戏活动,也常常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主动地进行筛选和辨别有用的信息 (Hwang, Wu,&Chen,2012)。一旦从网络中获取的有用信息被存储在记忆中,即使之后遗忘,环境线索也可以诱发儿童在日常行为中运用。因此,儿童青少年使用网络也能够帮助儿童提高其学业成绩。

两种假说的对立和研究结果的不一致需要研究者对儿童的网络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充分考虑到网络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着调节变量。Wittwer和Senkbeil(2008)发现智慧型的学生 (autodidactic smart users)使用网络能可以明显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成绩。因此,他们认为网络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儿童人格因素的影响。

自我控制是指人们通过自我意识克服冲动、习惯或自动化反应从而掌握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能力(Baumeister,Vohs,&Tice,2007)。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如Gifford(2002)以生理因素为基础的自我控制模型、Mischel和Ayduk(2002)的认知情绪为基础的自我控制调节模型、Banumeister等(2007)的自我控制能量模型与Hofmann,Friese和Strack(2009)提出的自控控制双系统模型 (Dual-Systems Model of Self-Control)。双系统模型认为,自我控制分为冲动特质 (Good Self-Control)和自我控制特质 (Poor Control)。在冲动特质维度得分高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对即时信息线索很敏感,反应也更直接快速,而在自我控制特质上得分高的个体在反应行为之前会进行思考和计划,并且更能抵制诱惑 (Eisenberg et al.,2004;Wills,Walker, Mendoza,&Ainette,2006)。

自我控制目前常用于解释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特别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Beard&Wolf,2001)。Chak和Leung(2004)考察了722名12-26岁的被试后认为,自我控制作为一种人格变量能够显著地预测被试的网络成瘾行为,尤其是在网络游戏成瘾和社交网络成瘾维度上。一些研究者采用自我控制的双系统模型来解释网络成瘾现象。例如,青少年越难延迟满足,其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越大 (LaRose,Lin,&Esasin, 2003);而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冲动性也能显著预测个体在问题性网络行为上的得分 (Mottram& Fleming,2009)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也支持这样的结论 (陶宇,李彩娜,2009;王利刚,谢东杰,樊春雷,高文斌,2014)。不仅是网络成瘾,自控控制与学业成绩也关系密切。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越好,自我控制能力越差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便越差,并有显著性别差异,男性相对于女性,其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更为密切 (王红姣,2003)。

因此,本研究将把自我控制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其对儿童的网络使用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影响。基于此目的,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儿童网络使用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学业成绩;自我控制在儿童网络使用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

研究选取武汉市某所小学4-6年级年龄在8-14岁之间的儿童共556名,回收有效问卷共547份,有效问卷率为98.3%。其中312名男生 (占57%),235名女生 (43%)。所有施测都是通过网络测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的计算机机房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每次施测由两名硕士研究做为主试,测评时间为40分钟。

2.2 研究工具

2.2.1 网络行为调查问卷

该量表由沈彩霞,刘儒德和王丹 (2013)针对儿童所编制,共10个题目。三个维度分别是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采用5点量表计分,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本研究中信息获取、社会交往、休闲娱乐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77、0.75、0.77。

2.2.2 家庭富裕量表

研究采用Currie等 (2008)所编制的FAS量表测量被试的家庭经济情况。本量表要求被试回答4个问题 “家里是否拥有一辆小汽车或货车/卡车”、 “你有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卧室”、 “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和家人出去旅行了几次”、 “你家里有几台电脑”。该量表被广泛使用,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3 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

选取由谢东杰、王利刚、陶婷、樊春雷和高文斌 (2014)修订自我控制上系统量表 (MDSC-M)的中文版。量表一共包括21道题目,分为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两个分量表。其中冲动系统由冲动性、易分心、延迟满足这三个维度组成,而控制系统包括问题解决和未来时间两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在本研究中,冲动性、易分心、延迟满足、问题解决和未来时间这5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74、0.63、0.82、0.78。

2.2.4 学业成绩

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施测之后的最近一次期末成绩为指标。分别选取语文和数学成绩。

2.3 施测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每班由两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主试。在施测前,研究者对主试进行了专门的主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问卷指导语,问卷内容以及针对小学生被试的施测注意事项。施测过程采用网络测评的方式,在学校的计算机机房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施测结束后,由测评系统直接导入SPSS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儿童网络行为、自我控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本研究中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从表1的结果可知,儿童主要从事的网络行为是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而社交网络方面的网络行为较少。儿童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与网络行为中的信息获取显著相关,并且在自我控制的5个维度都表现出显著相关。

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

以性别、年级作为自变量,将三种网络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MANOVA分析,不同年级的儿童对着三类网络活动并没有显著差异 (Wilks′λ=0.98, F(3,1084)=1.79,p>0.05)。但是,男生与女生在这三类网络行为上有着显著差异 (Wilks′λ=0.913, F(3,543)=17.35,p<0.01)。

男生的网络使用活动都普遍高于女生,通过T检验可以发现,在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上,男生的参与度显著高于女生 (t=5.667,p<0.01;t=6.961, p<0.01)。另外,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2 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的调节效应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性别可以显著地预测儿童的语文成绩,而年龄和家庭收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收入之后,三类儿童网络行为中只有信息获取的预测效应显著(β=0.25,p<0.01),网络上的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并没有显著的预测儿童的语文成绩。但是,并没有发现网络行为对数学的显著预测作用。共线性诊断结果表明自变量之间没有严重的共线性。

为了考察自我控制的五个维度 (冲动性、易分心、低延迟满足、问题解决和未来时间)的调节作用,首先将把儿童的网络行为和自我控制量表上的得分中心化,然后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分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控制对语文成绩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其中,低延迟满足上得分越高的儿童表现出越低的语文成绩,也就是说,延迟满足的能力越低其学业成绩越低 (β=-0.23,p<0.01),而在问题解决水平越高的儿童,语文成绩也越高 (β=0.20, p<0.01)。儿童的自我控制在网络行为对语文成绩的预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低延迟满足与信息获取行为的交互作用显著 (β=0.12, p<0.05),同样地,低延迟满足与社会交往网络行为也是交互作用显著 (β=-0.20,p<0.05)。

为了检验进一步分析延迟满足对于儿童网络行为与语文成就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首先将被试的低延迟满足水平按照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差的方法将被试划分延迟满足难组和延迟满足易组,进行简单效应检验。结果表明, (1)如图2,对于延迟满足比较容易的儿童而言,他们网络信息获取活动都能够显著预测其语文成绩 (β=1.40,p<0.05),而那些无法延迟满足的儿童则没有显著作用; (2)对于延迟满足相对容易的儿童而言,社会交往的网络行为能够预正向预测其语文成绩 (β=-1.21,p<0.05),而在延迟满足上表其他低水平的儿童,他们的网络社会交往行为都不能显著的预测其语文成绩 (图3)。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4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能够显著地预测儿童的语文成绩提高,这可能与学校的教学设置有关。现代的教育体系中鼓励儿童通过网络来协助儿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会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来要求儿童通过网络信息获取的方式来学习和巩固知识,很多研究结果也验证了儿童进行网络信息获取的积极作用 (王娅, 2013)。但是,本研究并没有发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网络行为对儿童学业成绩的消极影响。正如很多教育研究者和家长所担忧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儿童使用网络进行玩乐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专注力,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Livingstone,Haddon, Görzig,&Ólafsson,2010),但是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发现网络使用对于儿童学业上显著的消极影响。这可能因为即使使用网络玩游戏或者其他娱乐活动,处于童年中期的儿童并不如其他人群易网络成瘾,因为儿童使用网络最长的时间在家里,其上网的时间和内容都受到家长的限制 (刘儒德,沈彩霞,徐乐,高钦,2014)。因此,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刺激假说,儿童使用互联网络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并没有发现对其学业成绩有着显著负面影响。

图1 延迟满足在信息获取中的调节作用

图2 延迟满足在社会交往中的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儿童的网络行为都不能显著预测儿童的数学成绩。可能小学的语文教育大多以语言阅读为主,所以互联网所提供海量知识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而数学逻辑培养的要求却较少能让儿童自主地通过网络而获得增长。

自我控制在儿童的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加强网络信息获取对语文成绩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减缓社交网络行为对儿童的语文成绩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自我控制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儿童的学业成绩,同时也能针不同的网络行为活动的影响中起到了不同的效应。

首先,网络信息获取的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业成绩的增长,而对于自我控制水平高的儿童来说,他们本身可以抵制外界带来不良诱惑,即使打开电脑,也能够专注于搜索学习相关的资料,或是一些增进知识面的新闻,遇到不良的页面或者游戏界面,也不会马上转移注意力,因此使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行为更能有效的帮助学业成绩的提高。网络对于他们而言,利大于弊,这满足网络的 “富者越富”的效应。而对于网络社交行为对学业成绩造成的消极影响,自我控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这也许是因为那些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儿童使用网络进行社交活动并不是出于无聊或者仅仅维护同伴关系的目的。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学习,可能这种网络行为只是为了利用网络交流来获取学校的动态,与同伴或教师沟通学习问题。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细化网络使用行为,更好的了解他们的使用网络的动机。

总之,在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自我控制不仅能够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并且能够增进网络所带来了正面作用和消除网络的负面作用。如今数字时代,无法避免网络给儿童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影响,如果仅仅只是一昧的拒绝或者恐惧网络,并不能达到保护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目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儿童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利用网络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5 结论

儿童网络信息获取行为可以显著预测儿童的语文成绩提高,而在网络信息获取行为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对语文成绩的影响中,自我控制起到了调节作用。

刘儒德,沈彩霞,徐乐,高钦.(2014).儿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上网行为和上网情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30(1),90-95.

沈彩霞,刘儒德,王丹.(2013).儿童网络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人格的调节效应.心理科学,36(5),1140-1145.

陶宇,李彩娜.(2009).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7(12),1444-1447.

王红姣.(2003).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

王利刚,谢东杰,樊春雷,高文斌.(2014).自我控制的干预技术研究:基于双系统理论.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2),377-380.

王娅.(2013).初中生家庭网络使用偏好对其成绩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

谢东杰,王利刚,陶婷,樊春雷,高文斌.(2014).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8(5),386-39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取自: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6-09-01.

Baumeister,R.F.,Vohs,K.D.,& Tice,D.M.(2007).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ological Science,16(6),351-355.

Beard,K.W.,&Wolf,E.M.(2001).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Internetaddiction.CyberPsychology& Behavior,4(3),377-383.

Burak,L.(2012).Multitasking in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6 (2),8.

Chak,K.,&Leung,L.(2004).Shyness and locus of control as predi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ternet use.CyberPsychology&Behavior,7(5),559-570.

Currie,C.,Molcho,M.,Boyce,W.,Holstein,B.,Torsheim,T.,& Richter,M.(2008).Researching health inequalities in adolescents: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HBSC) family affluence scale.SocialScience& Medicine,66(6),1429-1436.

Eisenberg,N.,Spinrad,T.L.,Fabes,R.A.,Reiser,M.,Cumberland,A.,Shepard,S.A.,&Thompson,M.(2004).The relations of effortful control and impulsivity to children′s resiliency and adjustment.Child Development,75(1),25-46.

Gifford,A.(2002).Emotion and self-control.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49(1),113-130.

Hofmann,W.,Friese,M.,&Strack,F.(2009).Impulse and selfcontrol from a dual-systems perspective.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4(2),162-176.

Hwang,G.J.,Wu,P.H.,&Chen,C.C.(2012).An online game approach for improving students′learning performance in webbased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Computers& Education,59 (4),1246-1256.

LaRose,R.,Lin,C.A.,&Eastin,M.S.(2003).Unregulated Internet usage:Addiction,habit,or deficient self-regulation?Media Psychology,5(3),225-253.

Livingstone,S.,Haddon,L.,Görzig,A.,& Ólafsson,K.(2010). Risks and safety for children on the internet:The Uk report. LSE.

Miller,C.J.,Marks,D.J.,Miller,S.R.,Berwid,O.G.,Kera,E. C.,Santra,A.,&Halperin,J.M.(2007).Brief report:Television viewing and risk for attention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32(4),448-452.

Mischel,W.,&Ayduk,O.(2002).Self-regulation in a cognitiveaffective personality system:Attentional control in the service of the self.Self and Identity,1(2),113-120.

Mottram,A.J.,&Fleming,M.J.(2009).Extraversion,impulsivity, and online group membership as predictors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CyberPsychology&Behavior,12(3),319-321.

Ophir,E.,Nass,C.,&Wagner,A.D.(2009).Cognitive control in media multitasker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6(37),15583-15587.

Song,K.S.,Nam,S.,Lim,H.,&Kim,J.(2013).Analysis of youngsters′media multitasking behaviors and effect on learning. Analysis,8(4).81-104.

Wills,T.A.,Walker,C.,Mendoza,D.,&Ainette,M.G.(2006).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self-control:Relations to substance use in samples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20(3),265-278.

Wittwer,J.,&Senkbeil,M.(2008).Is students′computer use at home related to theirmathematicalperformance atschool? Computers&Education,50(4),1558-157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Internet Us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 Moder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

Wu Na,Zhang Chenyan,Zhou Zongkui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CCNU),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Internet Use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the Internet Use Questionnaire,Family Affluence Scale,and the Dual-Mode of Self-Control Scale for adolescents were adopted to examine 547 Grades 4-6 children.Result revealed that:1)High frequency of online information seeking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children′s high score on Reading.2)Self-control played a moderated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information seeking with reading performance,and also worked in social networking.More specially,the ability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strengthened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scores when children seek information online,and also slowed dow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ing on children′s Reading scores.

personality,self-control,internet use,academic performance.

B844.1

2016-3-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1&ZD151)。

周宗奎,E-mail:zhouzk@mail.ccnu.edu.cn。

猜你喜欢
施测学业成绩量表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论不规则圆弧形结构工程测量技术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一例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训练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