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媛 洪蕴哲 牛更枫 范翠英
(1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
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的中介作用*
田 媛 洪蕴哲 牛更枫 范翠英
(1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
为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问卷、感恩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56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1)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 (2)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可以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中职生生活满意度: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社会适应提供理论指导。
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生活满意度,中职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和工具。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16)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2.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人际沟通与交流是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孙晓军,赵竞,周宗奎,谢笑春,童媛添,2015;Lin &Lu,2011)。青少年运用网络维持以前存在关系的同时,也发展了新的在线关系。而在人际交往互动的基础上,会产生社会支持的给予与获得,这是人们日常生活必然进行的交换行为 (MacGeorge,Feng, &Burleson,201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社会支持也延伸到了网络当中。网络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网络人际互动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程度(Turner,Grube,&Meyers,2001),是现实社会支持的有益补充 (景永昇,李瑛,2012)。
大量研究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存在积极的影响。例如,社交网站中的好友能够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支持和帮助 (Indian&Grieve, 2014;Wohn&LaRose,2014),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Oh,Ozkaya,&LaRose,2014)。而在社交网站中进行自我呈现后获得的积极反馈也是网络社会支持的一种形式,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自尊水平 (Liu&Brown,2014;Yang,2014)。同线下社会支持一样,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Oh et al.,2014)。但鲜有研究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个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不少研究指出,社会支持可以通过个体的内部因素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例如,Li等人 (2014)的研究表明,积极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另外,情感上的支持会使人更加乐观,从而促使生活满意度的提高(Karademas,2006)。因此,情感因素 (如乐观)在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机制的作用。而近来的研究也显示,认知因素在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个体越会认为他们所处的组织是公正的 (DeConinck,2010),而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会促使幸福感的提升 (Kamble&Dalbert,2012)。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认知因素,指的是人们相信他们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 (Lerner& Miller, 1978)。该信念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和可控制感,使其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理解和解释生活事件,进而维持他们的幸福感 (Dalbert,2009)。公正世界信念可以提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实 (Dzuka&Dalbert,2006;Zhang& Zhang,2015)。同时,环境因素也影响着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一个安全和可信任的环境对于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Nudelman,2013)。社会支持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必然交换(MacGeorge et al.,2011),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也会从网络中获取友情、归属感和情感支持 (郑显亮,2013),这样的环境比线下更具有吸引力和便利性 (Walther&Boyd,2002),较高的网络社会支持也与一个安全和可信任的网络环境息息相关 (孙晓军等,2015)。因此,网络社会支持可能对公正世界信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综上所述,网络社会支持可能会影响公正世界信念,而公正世界信念又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作为个体内部认知因素之一的公正世界信念在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作为个体另一种积极心理品质,感恩是指关注和欣赏生活积极面的一种心理倾向 (Wood,Froh, &Geraghty,2010)。拓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感可以促进个体良好的心理社会适应 (Fredrickson, 2004)。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作为一种积极情感倾向,感恩水平越高的个体生活满意度也会更高(杨强,叶宝娟,2014;Tsang,Carpenter,Roberts, Frisch,&Carlisle,2014)。与此同时,当受惠者认识到自己得到了有价值的帮助时,更易体验到感激之情 (McCullough,Tsang,&Emmons,2004)。研究也指出了社会支持和感恩呈显著正相关 (Kong, Ding,&Zhao,2015)。而作为社会支持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社会支持可能会影响感恩水平,进而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还拟进一步探讨感恩在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影响中起的中介作用。
另外,青少年是社交网站的重要使用群体之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而中职生又属于特殊的一类青少年群体,他们多为中考失利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同时承受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面对困惑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王红瑞,2010)。因此,关注中职生的幸福感是保证职业教育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本研究选择中职生这一被试群体,一方面从认知 (公正世界信念)和情感 (感恩)的角度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实践指导。
2.1 被试
从河南省某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选取有网络使用经验的中学生7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656份,问卷有效率为93.71%。被试平均年龄为15.84岁 (SD=1.78),其中男生438人 (66.8%),女生218人 (33.2%)。在本研究中,被试的平均网络使用年限为两年半,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2.5小时。
2.2 研究工具
2.2.1 网络社会支持问卷
采用梁晓燕和魏岚 (2008)编制的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问卷包括友伴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四个维度,一共有23个题目。要求被试根据评估项目与自己符合的程度进行评定,采用1-5点计分 (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分数为各题评分总和除以题项数。在本研究中,网络社会支持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
2.2.2 公正世界信念问卷
采用Dalbert(2009)编制的公正世界信念问卷(Belief in a Just World Scale)。该问卷包含个人公正世界信念 (6个项目)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 (7个项目)两个维度,采用6点计分方式 (1=“非常不赞同”,-6=“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
2.2.3 感恩问卷
采用 McCullough,Emmons和 Tsang(2002)编制,Li,Zhang,Li,Li和Ye(2012)修订的感恩问卷,修订后的问卷共6个条目,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法,从 “完全不同意”到 “完全同意”分别给予1-7分的评定。其中项目3和项目6为反向计分题,对反向题反向计分后,计算6个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感恩的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1。
2.2.4 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Diener,Emmons,Larsen和Griffin(1985)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该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采用7点计分方式 (1=非常不符合,7=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该量表是测量生活满意度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邱林,郑雪,2007)。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
2.3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由于本研究数据全部由问卷收集,故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本研究根据周浩和龙立荣(2004)推荐的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3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0.90%,小于40%的标准,表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1 相关分析
将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3.2 中介效应检验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呈显著相关,满足了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依据方杰、张敏强和邱皓政(201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新程序——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在控制性别、年龄的条件下,本研究使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
对公正世界信念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网络社会支持不能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 (β=0.11,p>0.05),但是总体上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 (β=0.26,p<0.01),网络社会支持可以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公正世界信念(β=0.26,p<0.01)和感恩 (β=0.40,p<0.01),公正世界信念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β=0.30, p<0.01),感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β= 0.18,p<0.01)。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含0值,说明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的中介效应显著,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90%,感恩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92% (如表2、表3所示)。
表2 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表3 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的中介效应分析
综上所述,网络社会支持不能直接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是分别完全通过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的中介机制而起作用 (如图1所示)。
4.1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一个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支持的网络人际互动环境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Liu& Brown,2014;Yang,2014)。同时,通过互联网人际交往所带来的社会支持,不仅与个人积极的认知密不可分,还与积极情感息息相关,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 (Karademas,2006;Yang,2014)。网络社会支持会使个体感受到自己所处在一个公正的环境,对他人给予的价值性帮助体验到感恩之情,而这些都是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的个体内部因素。
图1 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的中介效应图
4.2 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的中介作用分析
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不能直接影响中职生生活满意度,而是分别通过两种不同的个体内部因素来影响——通过认知因素的公正世界信念和通过情感因素的感恩。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网络社会支持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生活满意度,这也充分说明了个体内部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在环境对中职生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中起到了关键的联结。
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基于熟人关系网络的社交网站成为人们积累社会资本、发展人际关系以及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平台 (Ellison, Steinfield,&Lampe,2007),这种有价值性的支持逐渐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知。高水平的网络社会支持使个体感到网络交往环境的安全,更加信任网络中的人际关系 (孙晓军等,2015),进而促进幸福感的提升 (Oh et al.,2014)。公正世界信念反映了个体对所处环境的信任和可控制感,这种认知一方面受到一个和谐和缺少冲突的环境的影响 (Dalbert, 2009),另一方面影响着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Kamble&Dalbert,2012)。这种中介关系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网络社会支持可以完全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来影响中职生的生活满意度。
对感恩的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感恩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也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可以通过积极情感的提升来促进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Karademas,2006),而本研究也通过检验感恩这一积极情感的中介作用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表明,当个体受到了有价值的帮助时,更容易体验到感激之情,进而促进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McCullough et al.,2004;Tsang et al.,2014)。互联网中的人际交往旨在鼓励人们建立和维系朋友网络以获取社会支持,这种社会支持比线下更具有吸引力和便利性 (Walther&Boyd, 2002),因此更易让人体验到感恩之情,这种关注和欣赏生活积极面的心理倾向对于个体良好的心理社会适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sanget al.,2014)。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可以分别通过两种重要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来影响——通过认知因素的公正世界信念和通过情感因素的感恩,这两种因素都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说明在对于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中,个人内部因素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因此有必要重视中职生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的教育。
4.3 对中职生教育的启示
中职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并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极为重要。本研究发现,网络社会支持与中职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这也与以往针对大学生和普通青少年被试的研究相一致。但本研究发现,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中,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说明网络社会支持并不能直接预测中职生的生活满意度,而是通过中职生两种重要的个体内部因素来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中职生相对于其他青少年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由于过早体验到学业的失败和生活的艰辛,再加上处于心理变化比较激烈的时期,难免产生怨天尤人之感,因此心理社会适应会更为困难。而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改善了这样的认知,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对他们也是公正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情感,懂得感恩,进而促进生活满意度的提高。Dalbert(2009)指出,在青少年期,公正世界信念的主要功能是为其对这个世界提供信任感,帮助他们去应对学校和工作场所的挑战,进而维持幸福感,但同时在这一阶段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力量会有所减弱。因此本研究突出了培养中职生公正世界信念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中职生公正价值观的教育。本研究同样发现,作为一种积极情感,感恩也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相对于其他群体,中职生的感恩水平对于提升幸福感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也应加强对中职生感恩的教育,这是促进他们良好心理社会适应关键的一环。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2)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可以分别通过两种个体内部心理因素来影响生活满意度——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和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
方杰,张敏强,邱皓政.(2012).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心理发展与教育,28(1),105-111.
景永昇,李瑛.(2012).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和现实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5),777-779.
梁晓燕,魏岚.(2008).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测评初探.心理科学, 31(3),689-691.
邱林,郑雪.(2007).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判断的文化差异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3(1),66-71.
孙晓军,赵竞,周宗奎,谢笑春,童媛添.(2015).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发展与教育,31(2),129-136.
王红瑞.(2010).中职生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3),16-17.
杨强,叶宝娟.(2014).感恩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心理科学, 37(3),610-616.
郑显亮.(2013).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9(1),31-3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 t20160122_53271.htm.
周浩,龙立荣.(2004).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12(6),942-950.
Burleson,B.R.,&MacGeorge,E.L.(2002).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Handbook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Dalbert,C.(2009).Belief in a just world.In M.R.Leary&R.H. Hoyle(Eds.),Handbook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social behavior(pp.288-297).New York:GuilfordPublications.
DeConinck,J.B.(2010).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and perceived supervisor support on marketing employees′level of trus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3(12),1349-1355.
Diener,E.D.,Emmons,R.A.,Larsen,R.J.,&Griffin,S.(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49(1),71-75.
Dzuka,J.,&Dalbert,C.(2006).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ld age.Aging and Mental Health,10(5),439-444.
Ellison,N.B.,Steinfield,C.,&Lampe,C.(2007).The benefits of Facebook"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2(4),1143-1168.
Fredrickson,B.L.(2004).Gratitude,like other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s and builds.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145-166.
Hayes,A.F.(2012).PROCESS:A versatile computational tool for observed variable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modeling(white paper).Retrived from http://www.afhayes.com/.
Indian,M.,&Grieve,R.(2014).When Facebook is easier than faceto-face:Social support derived from Facebook in socially anxious individual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59,102-106.
Kamble,S.V.,&Dalbert,C.(2012).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wellbeing in Indian schoo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7(4),269-278.
Karademas,E.C.(2006).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 and wellbeing:The mediating role of optimism.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0(6),1281-1290.
Kong,F.,Ding,K.,&Zhao,J.(2015).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ratitude,self-esteem,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16(2),477-489. Lerner,M.J.,&Miller,D.T.(1978).Just world research and the attribution process:Looking back and ahead.Psychological bulletin,85(5),1030-1051.
Li,B.,Ma,H.,Guo,Y.,Xu,F.,Yu,F.,&Zhou,Z.(2014).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A new approach to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42(1),135-144.
Li,D.,Zhang,W.,Li,X.,Li,N.,&Ye,B.(2012).Gratitude and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Direct,mediated,and moderated effects.Journal of adolescence,35(1),55-66.
Lin,K.Y.,&Lu,H.P.(2011).Why people us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 empirical study integrating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motivation theor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7(3),1152-1161.
Liu,D.,&Brown,B.B.(2014).Self-disclosure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positive feedback,and social capital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38,213-219.
McCullough,M.E.,Emmons,R.A.,&Tsang,J.A.(2002).The gratefuldisposition:A conceptualand empiricaltopograph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2(1),112-127.
McCullough,M.E.,Tsang,J.A.,&Emmons,R.A.(2004).Gratitude in intermediate affective terrain:Links of grateful mood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aily emotional exper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6(2),295-309.
Nudelman,G.(2013).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personality: A meta-analysis.Social Justice Research,26(2),105-119.
Oh,H.J.,Ozkaya,E.,&LaRose,R.(2014).How does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enhance life satisfaction?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nline supportive interaction,affect,perceived social support,sense of community,and life satisfac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30,69-78.
Tsang,J.A.,Carpenter,T.P.,Roberts,J.A.,Frisch,M.B.,&Carlisle,R. D.(2014).Why are materialists less happy?The role of gratitude and need satisfac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ism and life satisfaction.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64,62-66.
Turner,J.W.,Grube,J.A.,&Meyers,J.(2001).Developing an optimal match within online communities:An exploration of CMC support communities and traditional support.Journal of Communication,51(2),231-251.
Walther,J.B.&Boyd.S.(2002).Attraction to computer-mediated social support.In C.A.Lin&D.Atkin(Eds.),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Audience adoption and uses(pp. 153-188).Cresskill.NJ:Hampton Press.
Wohn,D.Y.,&LaRose,R.(2014).Effects of loneliness and differential usage of Facebook on college adjustment of first-year students.Computers&Education,76,158-167.
Wood,A.M.,Froh,J.J.,&Geraghty,A.W.(2010).Gratitude and well-being: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integration.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30(7),890-905.
Yang,C.C.(2014).It makes me feel good:A longitudinal, mixed-methods study on college freshmen′s Facebook self-present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Zhang,Z.,&Zhang,J.(2015).Belief in a just world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trus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83,164-169.
The Effect of Online Social Support on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The Mediating Role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Gratitude
Tian Yuan,Hong Yunzhe,Niu Gengfeng,Fan Cuiying
(1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CCNU),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 430079;2 School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nline social support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and further explore the effect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s a cognitive factor and gratitude as a emotional factor between them.And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nline social support,belief in a just world,gratitude and life satisfaction.The participants were 656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and four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Onlin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belief in a just world scale,gratitud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pair of online social support,belief in a just world,gratitude as well as life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online social support had no direct effect on life satisfaction,but could respectively predict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gratitude,which in turn significantly predict life satisfaction.2)online social support affec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through two indirect paths: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gratitude.
online social support,belief in a just world,gratitude,life satisfaction,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B849
2016-12-1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 (CEA147166)。
范翠英,E-mail:fancy@mail.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