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99-01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小学语言更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段习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段习作是教育工作者的创新之举,加强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思维导图作用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为其提高应用思维导图的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断习作中的发展现状
思维导图也被称之为“心智图”,主要是指表达分散性思维的图形,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围绕中心引出相关的一系列子主题、次主题,并向下以此类推,呈树状图结构,由图形、颜色、词汇、线条等元素构成,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可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层级关系图进行反映,在图像、颜色等之间建立记忆链接点,它可以充分开发脑部的功能,利用听、说、写的规律帮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感性想象与理性逻辑之间取得平衡。
思维导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通过长期的实践于2011年在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随后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加强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工作的研究,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同时思维导图理论的深化也给予了教师们一定的启发,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以及实践、理论知识的结合。2013年起,关于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更是为该教学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契机,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需要对其信度、效度进行进一步完善。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探讨
2.1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中段习作主要是指从写话到习作之间的过渡,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无任何头绪、经验,苦于不知道选择“什么材料”進行习作。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食材是无法烹饪出美味饭食的,多数学生生活空间狭小,自身对生活感悟过少导致想象力以及习作素材缺乏。此外学生对习作存在畏难心理,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增加了习作选材的难度。
在习作教学中,教室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例如以“我的家乡”为题,教师可以围绕该主题进行分解,一般可以分为人、景、事,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将相关的材料进行罗列,然后以块状线条的形式进行保留。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其将素材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价值,促使主题更加突出。在不断交流中,可形成“家乡中最美风景系列”、“印象最深的事件系列”等,这样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写作切入点更加细化,如此一来学生习作各有其着重点,新颖度会提升。
2.2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
选材之后需要罗列提纲,进行文章构思,这个过程中要求内容更加具体、细化,表达的情感也更加真实、细腻,思维导图应用其中可帮助学生构建习作结构脉络、层次,找出习作的重点。确定大致习作内容后可根据习作结构脉络进行剖析,分析内容的布局,例如哪部分内容需要详细描述,哪部分内容需要简略带过,段落之间如何衔接等,有助于习作结构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
2.3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表达
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大部分素材都可得到填充,但是习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思阻塞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利用已经罗列的关键词和已经画好的图形再次进行延伸,在图形中加入一些新线条,填充更为细化的内容,如此又是一次思维涌动,可以避免“无话可说”的现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具有深度。
2.4凭借“思维导图”发生“作文裂变”
采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训练不仅仅局限于习作训练,要关注涉及这件事物本身的多种元素,实现优秀思维方式的延伸。例如教师在规范学生行为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渗透其中,指导学生运用该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促进习作训练生活化。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图书角丢书”问题进行解析,可先在黑板上以次为中心画圆,并向四周画直线,直线内容则是指丢失原因,要求学生进行填充,这样在循循善诱下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结语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段习作训练是教学的进步,可开阔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表达,最终帮助其形成属于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习作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赖淑亮.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1(39):130-130.
[2]张立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5,02(16):105-106.
[3]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龙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5,33(9):98-100,111.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