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美”的使者

2017-04-26 02:26:47陈彦同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识字汉字

文│陈彦同

做一个“美”的使者

文│陈彦同

语文素养包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仅是能认识几千个汉字,能写通顺的习作,更重要的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的兴趣、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适应实际需要的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等等。

从语文素养的内涵看,它可以分为知识性的语文素养和非知识性的语文素养,而它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不能没有美。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发展,心灵需要美的滋润,智慧需要美的激活,学习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因此,美的语言、美的文字、美的结构、美的教师、美的板书、美的教学、美的发现、美的朗读、美的品味……无一不牢牢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读文,习作,做人,学知识,求发展,明人生,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全面得到形成与发展,这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用教师自身的“美”吸引学生

教师榜样和表率作用在于教师用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唤起学生人的尊严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语言修养和形成的重要楷模。对教师来说,语言本身既是言传,又是身教,直接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

因此,教师自身要不断散发“美”的光彩:端庄高雅的仪态、崇高的师德、广泛的爱好、高尚的情趣、浓浓的爱心、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语感、漂亮的书写、敏捷创新的思维、透彻的理解力、出口成章的口才、下笔成文的写作能力、渊博的知识、幽默活泼的个性……毋庸置问,这样的教师一定是学生的偶像,学生会像追星一样追随老师,而教师的语文素养就会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学生们也自然而然地像喜欢老师那样喜欢语文的学习。

用语言文字的“美”吸引学生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美。语文学习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从直觉上体验语言文字的美,进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使其内心迸发出对美的憧憬与模仿,从而很好地发展学生表现文学美和创造文学美的素质。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的向往,才可能触及学生心灵对言语的渴求和无限的激情,语文学习才会爆发出巨大的效益。

在识字教学中用“美”吸引学生 第一,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欣赏文字的外在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愿望。汉字的外在美包含在汉字的形体美和语音美中。感知美需要借助观察方法,还需要结合想象、联想诸多因素,但它主要还是情感活动。因此,语文课的学习调动情感是关键。低年级老师应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各种书法作品,去感知颜体的雄厚端庄、柳体的清秀宜人、草书的狂放不羁、隶书的雍容华贵、楷书的潇洒流畅、行书的行云流水;感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趣味之美;听名家名篇朗诵,感知文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了解汉字的历史变迁,从甲骨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去体会蕴含在文字中的博大精深与无穷奥妙,感知民族古老的智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二,让学生充分感知和欣赏文字的情趣,激发学生掌握汉字的热情和自信。低年级教学以识字为主,要六、七岁的孩子认识1800个汉字并记忆其中1000个,仍有相当的难度。新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重营造识字的和谐氛围,“字与画”“数字歌”“字与拼音”“语文天地”“生活识字”……这些无一不是在发掘识字的情趣。因此,识字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让文字生动起来,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感知和欣赏文字的情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字理识字,运用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编口诀识字,编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歌诀,使学习汉字变得其乐融融;还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复习巩固文字,如猜猜看、有错拍拍手、抢读、滚雪球、你一笔我一笔、看啥写啥、认认同学名……情趣也是一种美,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让学生充分欣赏,以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和自信。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激情 语言文字的内在美即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材里的课文多是名家之作,或文情并茂,或逻辑性极强;或令人振奋,或幽雅恬静……这些美都应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使之因文生情,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这样,学生就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语文素养就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尤其能激起他们运用语言文字模仿美进而创造美的强烈愿望。

第一,激情导入。对每一篇感染力强的文章,都应该精心设计导语,尽量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饱含着真、善、美的语言,打动学生心灵,启发学生心智,让他们通过真切深刻的感受唤醒先前处于潜藏状态的生命本质,兴奋、活跃地进入情景,去领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曾听一位教师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他在高潮部分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千言万语说不尽中朝人民的深情,万语千言道不完朝中人民的情谊,此时,火车汽笛拉响了,看着眼前失去孙孙的阿妈妮,失去妈妈的小金花,还有失去双腿的大嫂,看着这片掩埋发多少战友的土地,志愿军叔叔怎么舍得下,怎么不一次次地呼唤—”当这位教师说完这一段话时,听课老师的眼睛潮湿了,学生的眼睛也湿润了,他们颤抖着声音深情地朗读最后一句:“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此时此刻,这一句话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强烈感情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与文中人物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美感,从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第二,创设情境。学生自己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大脑、双手和嘴巴给文字所描写的对象配音响,产生立体效果,以烘托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场面气氛。在《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有一段傣族人民隆重欢迎总理的场面,此时配上鞭炮声、船桨声、加油声、礼炮声、欢呼声,加上想象中的象脚鼓声、水流声、说话声……摹拟出丰富多彩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定会让师生们沉浸在那热烈盛大的场景中,此时,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学生定能体味到其中的美,感受到语言绘声绘色的表现力。

第三,多媒体引发。借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感知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拉近现实与过去、现实与未来、人类与科学、实际与自然的距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蝙蝠与雷达》《青山不老》《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描述的对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显得抽象而模糊。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运用鲜活的形象和动听的声音将描述的内容具体化,起到补充、解释、深化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极强的表现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第四,主动发现。感知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观潮》一课的课后练习要学生理解“浩浩荡荡”“白色战马”“城墙”“山崩地裂”“横贯”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好处。如果教师将这些佳词佳句挑出,机械地让学生回答“这个词怎么讲,用在这里好不好,表现了什么”,多少美的因素就在这一问中荡然无存。文字的美应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与品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一位特级教师处理这道题目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好”。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发现美的兴趣,讨论的过程就是欣赏美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位学生是这样夸奖作者“战马”一词用得好的:“战马有力量,有生机,守纪律,不乱跑,奔跑速度腾起的尘土和飞扬的鬃毛以及四条腿不断奔跑的情景跟潮头相像,用在这里比喻潮头势不可挡非常贴切!”听了这样的独特体验,谁能说学生还没有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呢?

第五,图画再现。将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再现为图画,能进一步促进和深化学生对文字内在美的感知和体验。此法尤其适用于写景的课文。如教学《记京华的双龙洞》一课,如果逐段去分析“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必然造成学生学习索然无味。相反,教学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就完全不一样。学生经过了仔细阅读,经过了头脑加工,再创造为图画,还要涂上准确的色彩,这一过程是入心入脑的过程,必定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心血,自然会在心灵深处对祖国语言文字油然生出崇拜和景仰之情,这种情感不正是语文教育者们一生的追求吗?

除此以外,合作、美读、赛读、摘录、话剧表演、质疑、实践、自读自悟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感知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们的潜力爆发出来,让他们的心灵开出最美的花朵。

美创造了世界。我们的时代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我们的心灵需要美,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原来可以如此之美。用语文去传递美,表现美,创造美,用“美”去塑造学生,我们不就是一名美的使者吗?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识字汉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识字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
语言文字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