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桂芝,张 莹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毕桂芝,张 莹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目的 研究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燕京医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二年制学生和2013级护理专业二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班级人数都为60人,并将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对照组仍然采用常规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等方面,两组保持一致。最后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评判。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总分和理解题、综合应用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绝大部分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应大力推广该教学法。
PBL教学法;儿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教授Barrows首创的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1]。PBL以疾病问题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2],其核心是以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其经典实施模式是确定讨论提纲—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通常是由一名教师指导一个小组学生的讨论。PBL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团队合作,目前已被世界众多医学院校所采用[3]。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现介绍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燕京医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二年制学生为实验组,2013级护理专业二年制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两组的授课教师相同。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总人数和平时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以儿科护理学中“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这一节内容为例,课时为3个课时,将PBL教学法引入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学生评价反馈,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过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如下。
1.3.1 临床案例设计 由于考虑到教学计划和师资条件的限制,从教材中选取典型疾病开展PBL教学。授课教师在充分领会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临床案例(小儿腹泻病例),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并做好充分准备。
1.3.2 分组 课前将学生随机分组,7~8人一组,每个小组有1名组长和1名记录员,共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与问题相关内容的收集。小组成员课前需对所给案例进行仔细阅读分析,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1.3.3 课堂讨论 小组在一起讨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以病例为主线展开讨论,讨论过程由记录员记录。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进程以及小组成员的表现,起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
1.3.4 报告 每个小组选出1名学生报告讨论结果,也可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本组成员的看法,同时也负责回答全班学生的任意提问。
1.3.5 任课教师总结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1.4 考核
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形成性评价为综合能力的评价,具体包括:知识准备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该评价由教师评价和其他小组评价共同构成。终结性评价为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内容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形成性评价加终结性评价为每组的最终成绩,但每组中各组员的得分最终是有差别的,每名组员的得分由个人理论考核得分加综合评定构成,综合评定由组员互评加教师评价构成,个人理论考核得分反映在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上。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课题组自制的教学法反馈意见调查表,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57份,有效调查表回收率95.00%。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评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兴趣,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
通过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评价反馈,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收集整理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
3.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总分、理解题和综合应用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记忆型题目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项目总分记忆型题理解题综合应用题实验组 对照组 t P 81.61±8.19 47.23±2.86 22.00±6.77 7.00±8.13 75.61±9.65 45.43±4.27 15.00±7.62 4.00±7.61 2.85 0.16 2.78 2.49<0.05>0.05<0.05<0.05
3.2 实验组学生评价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对此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满意。见表2。
4.1 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表1显示,实验组理论考试总分和理解题、综合应用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PBL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用明显。将PBL教学法应用到儿科护理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传统教学是教师不停讲,学生感觉很乏味,但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探究真相的欲望变得强烈。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扩大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且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目前,医学院校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脱节,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缺乏横向思维[4]。PBL模式是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置身于一个现实的问题场景,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2]。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PBL教学法可促使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84.2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思维能力,85.96%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2 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PBL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3 存在的问题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但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PBL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能够发现合适的病例和问题,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PBL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更注重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表2 实验组学生评价结果[n(%)]
[1]BarrowsHS,TamblynRM.Theportablepatientproblempack:aproblem-basedlearningunit[J].Jof MedEdu,1977,52(12):1002-1004.
[2]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3):85-88.
[3]吴益荣,兰晓娥.PBL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新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2(2):292-293.
[4]曹洪欣,王占齐,张弛.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76-78.
G526.5
B
1671-1246(2017)08-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