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祥善
(宜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河池 546300)
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梁祥善
(宜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河池 54630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帕罗西汀,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抗抑郁疗效及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抗抑郁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效果明显,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帕金森病;帕罗西汀;抑郁;不良反应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属于神经系统发生变性的一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运动性症状、非运动性症状。抑郁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较为常见,属于非运动性症状,也称作帕金森病抑郁(PD with depression,PD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临床表现通常有焦虑/躯体化症状、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如抑郁比较严重往往导致其运动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合理控制抑郁症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非运动性症状,且对远期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帕罗西汀在临床中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抗抑郁药物。本文选取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86例,探讨帕罗西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有男26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64.2±5.2)岁;病程7个月~17年,平均(6.5±3.1)年。对照组中有男25例,女18例;年龄51~79岁,平均(63.5±4.9)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6.3±3.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1985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采用帕金森病对应药物治疗时间>6个月,抑郁症状合并发生>2周;HAMD评分≥18分。
排除标准:有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有抑郁症状精神病史及家族史;有严重痴呆症状(MMSE<17分),存在意识障碍;心、肺、肾等严重病变[2]。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多巴类制剂对病情予以合理控制,开始使用最小剂量,然后缓慢增大剂量,当病情得到控制后,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进行维持。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口服,1次/d,20mg/次,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患者抗抑郁治疗效果;观察两组量表评分,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3]
抑郁症状疗效依据HAMD表分数下降情况进行判定。痊愈:分数下降>75%;显效:分数下降50%~75%;有效:分数下降25%~50%;无效:分数下降<2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抗抑郁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抗抑郁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SDS、HAMD、MMSE、UPDRS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SDS HAMD MMSE UPDRS观察组 43 56.28±6.95 13.50±0.95 18.63±6.82 39.48±3.85对照组 43 65.95±8.26 27.29±1.64 21.67±7.16 55.70±6.15 t 6.584 8.264 7.269 10.236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失眠、恶心1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中有2例失眠、恶心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帕金森病通常因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遭受损伤而导致,抑郁在帕金森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通常认为,PDD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4]。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神经递质达到治疗抑郁的临床目的,过去抗抑郁治疗时通常予以患者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但往往会导致大量不良反应,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使得突触前膜再摄取5-HT的能力被显著阻断,突触间隙5-HT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实现抗抑郁目前。帕罗西汀在使用中的作用机制为控制突触前膜再摄取5-HT水平,神经元突触间隙内的5-HT含量显著提升,对抑郁具有显著疗效。而且5-HT递质活性提高可以显著改善神经元的运动功能,缓解抑郁症状[5-6]。帕罗西汀的选择性与氟西汀、舍曲林或氯丙咪嗪相比较效果更为显著。比其它常用的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可以更为快速的发挥药效,耐受性更为良好,诱发癫痫的倾向相比较三环类抗抑郁药明显下降。其达到的疗效与氯丙咪嗪具有较高的相似习惯,但不会使得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及抗胆碱等措施严重的副作用,由于具有较为理想的耐受性,因此在老年抑郁患者中得到较为良好的应用;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通常不会导致镇静和精神错乱的发生,帕罗西汀对于伴发焦虑症状具有较为快速的起效,发挥较为强效的作用,通常不会导致呼吸系统出现无不良反应,不会导致认知功能或精神运动性障碍的发生。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抗抑郁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DS、HAMD、MMSE、UPD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与常规治疗帕金森病药物均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帕罗西汀只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5-HT递质形成抑制作用[7],而其他神经递质或受体并不会受到直接影响,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通常患者会出现恶心、失眠、头痛等症状,通过长时间使用后,不良反应会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通过帕罗西汀治疗具有较为明显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1] 刘晶晶,王恩铭,江振华,等.邝自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19-2O.
[2] 苗海锋,马 荣,吴志强,等.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9-12
[3] 戚飞腾,章小微,童洋萍,等.帕金森病初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9):1001-1004.
[4] 武冬冬,陈海波,黄一宁.帕金森病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21(4):231-235.
[5] 王乃梅.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40(6):1179,1182.
[6] 向东方,牟艳丽,赵贤玲,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1):8-11.
[7] 雷建明,杨 职,黄 伟,等.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1):8-10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49.4+2
B
ISSN.2095-8242.2017.003.5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