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摘要: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学习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活跃了课堂气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师生们的欢迎,尽管存在某些不足,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小组学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探讨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希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形式,最终实现让学生建立自信,主动学习、探索新知,悦纳自我和他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学习问题方法
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共处,学会表达、讨论、交流。合作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学习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活跃了课堂气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组学习的特点体现在几个方面:教学活动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组员认同小组共同目标,形成荣辱与共的互相依赖关系,通过组内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来达到该目标;需要倾听、交流、协作和分享的技能和合作意识;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能且必须为集体目标的达成做出贡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和调控,以小组成果为考核或奖励依据。
通过在几年来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学习的方式无疑得到师生们的欢迎,但在热闹的气氛之下,仍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学习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一方面有任务设计的原因,有些任务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并不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但为体现课堂特色,也安排小组学习,导致小组间的交流较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有些任务结构过于简单,一旦把任务分割,各自完成,没有思想交流和碰撞。这种小组学习只是走过场。
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缺乏合作意识,只关注自己,不在乎别他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只顾完成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不同的层次学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的距离,一个组内,优秀的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主导的角色,后进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处于边缘状态,对小组活动不愿参与或只是充当一个听众,使后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甚少。
也有个别存在“搭便车”心理的学生,有能力但不愿为集体出力,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坐享其成。这种类型的学生,个人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率。
三、讨论与交流的质量不高。由于条件所限,学生能获得的课外资源较少,现有的材料启发、激发思维作用不大,思路打不开,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停留在表面,无法作深层次的思考。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建立在学生先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会影响学生的独立创造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小组学习更有成效,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哪部分知识需要讨论,那些知识独立完成,要非常明确。教师必须悉心创设民主交流的氛围,对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个体充分的、独立的、自主的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之上。学习任务应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挑战性;任务书的设计要具备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巩固的指导作用。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具有启发性应有层次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注意讨论、交流的问题设计与组织管理。
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对待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合作中的摩擦是避免不了的,不要把这种情绪扩大化,就问题而辩论,不要針对人。
二、合理分组,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组长也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如:资料员、记录员、检查员、发言人等。也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或资料的不同部分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结束的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扩充思维训练,对讨论相持不下或者不深入的小组要及时点拨,确保信息交流的质量。让每个成员都意识到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其他成员欣赏和学习的长处,有了平等,有了各自的优势,就有了相互学习和合作的愿望。
三、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资源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舞,多一些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四、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除了结果评价外,还应注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还可以设计组内互评,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作出评价;组际互评,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評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
尽管存在某些不足,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小组学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在团队或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通过合作性学习的实践,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可使学生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课堂上,成为课堂的主人、解决问题的主力军,尤其是感觉到自己是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积极性大大提高,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得以体现。其次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形式上看,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展示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从学习过程看,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再次,在小组活动中,全员参与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最后,小组学习使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透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我们要实现目标就是让学生建立自信,主动学习、探索新知,悦纳自我和他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1]《小组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徐明.
[2]《小组学习的感想———反思和改进》罗辉英.
[3]《建设理想的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陈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