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摘 要:美剧《纸牌屋》中弗兰西斯·安德伍德(Francis Underwood)是一位颇有政治手腕的野心家,他通过话语切磋,文辞较量周旋于各色人物之中达成目的。运用约翰·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以《纸牌屋》的台词为语料,解析其语言行为及其言语技巧,使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意言语的使用,达到交流的双赢,并且运用这种分析手法和语言技巧欣赏其他的影视和文学作品。
关键词:《纸牌屋》;言语行为理论;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
1.引言
美剧《纸牌屋》的播出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好评,该剧精彩的人物对话更是抓住了人们的眼球。随着《纸牌屋》在中国受关注的程度提高,学者开始对该剧进行各种分析,但着重于跨文化传播和政治经济等层面,而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从现有文献来看,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的违反方面研究剧中对白的文章较多,但是从语用学角度,使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纸牌屋》语言技巧的文章是没有的。故本文运用约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解析《纸牌屋》中男主角弗兰西斯的语言行为及言语技巧。特别是对其言外行为的分析,因为言外之意是人们日常交际表达里最主要的部分,出于礼貌或是各种原因,人们常常不是直抒其意,而是委婉表达,希望这样的分析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剧中人物,同时学习他们的语言技巧推及至我们日常的交际活动和其他文学影视的欣赏。
2.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语言哲学学家约翰·奥斯汀(J.L.Austin)认为人说话不单单只是提供信息,而且还在施某种动作。言语行为的本质是说话者借助话语传达交际目的或意图,不论我们是在向他人叙述某件事还是表达某种情感,我们所说的话语中一定传递了交际意图,包含了一定的功能。他认为,一个人在说话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通过发声和句法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者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称言外之力;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意图一旦被听话人所领会而对其产生的效果或影响,即语言交际带来的后果。总之,言语行为理论坚持发说话看成是一种行为,它强调的是语境和发话者的意图以及一些语用因素。可以说言语行为是对话交流的基础,也是说话人通过话语表达意义的基本功能单位,更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基本分析单位。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理论和系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用言语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不失为该研究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3.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纸牌屋》中人物对话
《纸牌屋》中弗兰西斯善于使用各种语言辞令达到其目的,他的话语行为体现出高超的技巧性,本文从《纸牌屋》台词中选取两段代表性对话, 用言语行为理论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方面进行解析,分析对话人之间的言语表达内容和技巧。从语用的角度具体分析人物之间的字面字外之意,通过词汇、句子和修辞等语言手段表现出来,同时结合语境、语用推理,非语言行为,结合起来分析,正确理解说话人的交际目的。
3.1弗朗西斯与凯瑟琳·杜兰克对话
弗兰西斯为了赶走将要被总统提名为国务卿的科恩,他找来了凯瑟琳·杜兰克(Catherine Durant),他希望拉拢到凯瑟琳,扶植她坐上国务卿之位,以此为条件帮助他实现其政治目的。 以下是弗兰西斯(F)和凯瑟琳(C)的一段对话。
C: Walker just nominated Kern.
F: It's a long road to confirmation.
C: Kern is a boy scout.
F: Nobody is a boy scout, not even boy scouts.
C: What do you have?
F: Absolutely nothing.
C: Then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F: Just asking the simple question, does the job interest you?
C: Why would you want Michael gone?
F:Cathy, you and I came up together. Th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needs a Secretary we can work
with, someone who isn't afraid to stand up to Walker when he's wrong. We need you.
C: Let's just assume I am interested.
F: I do not want to assume. I want to know (《纸牌屋》).
首先第一句对话“沃克刚刚提名了科恩。”“离确认通过还早呢。”面对凯瑟琳的质问,弗兰西斯回答的言内行为是总统虽然是提名了科恩但是还没有最后确认,给予明确的说明。言外行为是国务卿职位尚未最后确定最后人选,谁都有可能当选。此话一出,可以想象它的言后行为对于凯瑟琳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它表明了他此次谈话的目的,并成功的引起了凯瑟琳的高度兴趣。
虽然是引起了凯瑟琳的兴趣,但是她也有很大的疑虑,于是第二句话她就问道“科恩可是童子军身家清白。”弗兰西斯则非常巧妙地答到“没人是真正清白的,童子军也不例外。”从言内行为来看弗兰西斯是指就算科恩是个童子军,作为一个政客他也不会是清清白白的。他的言外之意就暗含弗兰西斯可能掌握了一些关于科恩不清白的把柄。所以此句的言后行为使得凯瑟琳追问道“你有他什么把柄?”面对凯瑟琳的质疑,弗朗西斯转守为攻反问道“就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对这份工作有没有兴趣?”这句话就是表明弗朗西斯的意圖,他直指问题根源,他明白作为一名同样有野心的政治家凯瑟琳绝对是想要往高位爬,他用这样一个问句实质上是表明他有能力帮助凯瑟琳争夺国务卿一职,并且拉拢他到他的阵营里来。之后弗朗西斯更是打感情牌“凯茜,你我是‘同门,外事委员会需要一名能够配合的国务卿,不怕站出来反驳沃克的错误,我们需要你。”这句话言内之意是说凯瑟琳和他本背景相同,现在委员会希望她能主持工作。言外之意是表达他两的渊源颇深,拉近他两的关系,拔高凯瑟琳的政治地位,恭维她,通过互相的扶持各取所需。
最后凯瑟琳表现出极大的心动说到“假设我有兴趣呢。”弗朗西斯立马斩钉截铁的回应到“我不要假设,我要最终答案。”从最初的引起兴趣,引人入胜到最后坚定的表明态度,弗朗西斯一步步的用语言技巧,迫使凯瑟琳站到同一阵线上来。于情于理,不卑不亢,虽为求人办事,但却步步为营让对方就范,弗朗西斯语言技巧可见一斑。
3.2弗朗西斯与女记者佐伊·巴恩斯对话
弗朗西斯对于总统任命唐纳德起草教育法案一事很不满意,他希望自己能亲操此事以展现其政治地位和政绩,故他将唐纳德起草的法案的草稿秘密交给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女新闻记者佐伊·巴恩斯(Zoe Barnes),希望借助新闻媒体炒热法案内容极左一事,给总统难堪并借机揽下起草法一责。以下是弗朗西斯(F)和佐伊(Z)的一段对话。
Z: We are in a very grey area ethically, legally which I'm okay with……
F: I just love this painting, don't you? We are in the same boat now, Zoe. Take care not to tip it over,I can only save one of us from drowning (《纸牌屋》).
弗朗西斯私自把法案草稿交给媒体或他人虽算不上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如果东窗事发也是会影响他本人的政治前途的,所以佐伊表明了她的态度。而弗朗西斯的回答则是十分的压迫性的。弗朗西斯开始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向了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两个人在划一条皮筏艇,问道“我很喜欢这幅画,你呢?”言内之意是引发佐伊去关注这幅画的内容。但他的言外之意可不单单是说他真心喜欢这幅画,让别人去欣赏,而是接下来他要说的“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佐伊,当心别翻船,我只能救一个。”弗朗西斯要向佐伊表明的是,他两现在的关系就和那副画上的一样,他两同划一条船,是拴在一条身上的蚂蚱。他在警告佐伊,千万要小心不要泄露秘密,不然事发之后,他也只能自保救不了她。其实整件事的破败只会对弗朗西斯产生危害,但他却现在却把这种危害转嫁到佐伊身上,在这样一种身份地位和言语上的压制下所产生的言后行为是完全符合弗朗西斯预期的,佐伊按命令发表了新聞引起了政界的一片骚乱。先扬后抑,一步一步的深入,语言先是婉转而又转向直接,震慑力的威胁,把听话者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弗朗西斯政治手腕和话语力令人惊叹。
4.结语
本文节选《纸牌屋》人物对话的台词,对其中人物对话言内,言外和言后之意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弗朗西斯对语言的极致运用。要想达到我们的说话目的,说话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说话的同时密切关注受众即听者的反应,并揣测听者的心里,并据此实施自己的言语行为,而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仅要仔细听言内行为,还要透过言内行为揣摩出言外行为,推测出说话者的目的及心理,并据此做出相适应的反应,促使听话人做出符合说话者预期的言后行为。同时希望我们能以此赏析其他的影视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Austin, John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1962.
[2]Grice, H.P. “Utterers Meaning, Sentence Meaning, and Word Meaning” [J]. Foundations of Language,1969.
[3]付习涛,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综述[J].求索,2004(6):174-177.
[4]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5]王秀波,丁雅敏,《红楼梦》人物王熙凤语言技巧的言语行为理论解析[J].东南传媒,2009(5),177-178.
[6]吴自力,剥开人性的洋葱皮:对《纸牌屋》的传播解读[J].视听天地.,2014(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