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照
摘要:农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农机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导致葫芦岛地区农机维修服务严重滞后。针对全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为农机高效作业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2-0075-02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项目补贴等政策的引导下,农民对农机化的认识不断加深,纷纷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推动了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农机工业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导致全市农机维修服务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工作状态,有待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解决。
1 葫芦岛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维修网点布局零散、分布不均、数量不足
从葫芦岛地区农机维修网点布局来看,分布零散不均。在交通方便的村,一般有2~3家农机维修网点;而那些交通不便利的较为偏远的村,尽管各种农机具保有量较大,但却没有正规农机维修点,一旦作业时节遇到农机故障,需要到很远的乡镇驻地甚至县城请人修理,既耽误宝贵的农时,容易错过作业期,又增加维修成本,影响农机作业效益,出现购机容易维修难的现实问题。
1.2 维修装备水平落后,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有的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设备老旧简单,配件备量不足,修理技术不高,为了提高维修速度和经济效益,通常采用直接换件的简单处理方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机具维修成本,影响了农机维修的质量。
1.3 维修人员数量偏少,农机专业水平偏低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农村年轻人普遍不愿从事相对效益低、又脏又累的农机维修行业,宁愿到城里打工修汽车,也不愿在农村修理拖拉机和农机具。目前在农村从事农机维修的人群中,大部分为年龄偏大且具有一定农机领域相关经验和车辆驾驶、维修经验的“土专家”,还有一部分是农机合作社人员。这些农机维修从业者主要依靠多年累積的经验来从事农机维修行当,很少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农机维修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在农机维修过程中,他们通常对一些常见的农机故障能够修理明白,但在农机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许多新型农机具对于他们而言十分陌生。例如水稻联合收割机、烘干机、农业工程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大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并迅速维修,而农机生产厂商往往对售后服务又鞭长莫及,导致农机维修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要,影响农机具适时作业。
1.4 农机维修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均对农机维修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也赋予农机管理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分布于各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难度很大,农机管理部门常常因工作经费和人员力量不足而无法开展执法工作,也无法对农机维修人员及时开展相关培训,导致“无证”维修网点大量存在,进而又使得农机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大多分布在乡村,工商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也不能经常检查,导致部分质量较差的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影响了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
1.5 农机手普遍重使用、轻保养
很多农机手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或因惰性所致,忽视对农机具的维修保养。他们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常常不按使用说明书操作、保养、维护、存放,甚至为了抢农时要效益而“带病”坚持作业,不仅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威胁到农机使用者的安全。
2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措施
2.1 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优化维修市场环境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大全市范围内农机维修市场专项检查力度,杜绝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及配件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机作业的顺利进行。检查内容包括:一是农机维修网点是否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二是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三是经营网点是否存在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行为。通过经常性检查,推进全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2 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监管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结合春耕、秋收重要农时季节开展农机维修市场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二是认真履行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核发放职责,提高农机维修经营服务网点的持证率。三是检查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承担国家补贴机具“三包”责任的执行情况。四是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常态管理,提出检查重点。在摸底和走访基础上进行一次集中整治,对不符合要求的维修网点进行限期整改;对维修技术合格证3 a有效期届满的及时审验更换;对维修点相对集中的中小型维修点进行有效整合,合理配置维修资源,提高他们的维修服务能力。五是充分发挥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作用,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到实处。
2.3 做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加大宣传,提高农民认识。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宣传国家有关农机维修的政策法规,利用召开会议、下乡宣传、印发资料、现场演示等渠道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宣传,注重使用农民易懂、易记、易传播的形式,提高农民对农机维修服务的认识,增强农机维修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的意识,提高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对职业技能鉴定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突出服务,拓宽鉴定范围。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农机补贴、驾驶员考试、阳光工程培训等工作相结合,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不仅对农机驾驶与维修行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而且对生产、销售等相关行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使农机管理部门的职业鉴定范围得到有效拓展。三是结合现有网点,加强从业资格审查。与农机维修配件供应网点管理相结合,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对申请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网点进行严格审查,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鉴定,合格者颁发农机维修职业技能资格证。四是与农机市场整顿和打假工作相结合。严格按照辽宁省农委《2016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2016年葫芦岛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活动,集中进行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复查,进一步巩固“打非治违”成果。五是督查农机管理行政许可办理情况。重点督查违法违规上牌、制证、年检等行为,以及“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洪涛.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2):52-54.
[2] 孙善雨.抓好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提高农机使用效益[J].农业装备技术,2012(6):4-5.
[3] 马并辉.加强基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思考[J].当代农机,2015(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