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用学理论中,H.P.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能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交流中很多有趣的语言现象。Grice认为,人们的交谈遵循着合作原则,有些情况下,人们表面上刻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一定的会话含意,实际上深层次内仍然是遵守合作原则的。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战争剧情电影,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讲述了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背景下的一场悲剧:1942年河南大旱,此时战争正处于僵持阶段,数百万民众忍受饥荒的痛苦,展开背井离乡逃荒的旅程。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基于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和合作原则,选用影片《一九四二》不同场景的对白,分析不同的场景下,影片角色说的话语违背了合作原则的哪些准则,产生了怎样的会话含意,表达了怎样的意图、人物性格和情感等。
【关键词】会话含意;合作原则;场景对白
一、会话含意与合作原则理论
含意(implicature)是种受制于语境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隐含信息,因而是语用的,也称语用含意。简言之,语用含意就是某一话语在特定语境中所隐含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也等于说话人等交际主体的交际用意。
美籍语言哲学家H.P.Grice于1976年在哈佛大学讲座上提出了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学说,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语用含意给使用中的语言现象或事实提供了功能方面的解释,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一种根据语境所获取的交际信息,属于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此理论也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在会话当中的一些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格赖斯(Grice,1975)认为,在正常会话中话语传递的交际信息可能比其字面意义丰富得多。
例:看完一场剧后,A、B两人对话:
A:Did you enjoy the play?
B:Well,I thought the ice-creams they sold in the interval were quite good。
第一印象是B答非所问。但英语本族人马上理解B的真正意思It was a rotten play。这一真正意思“这个剧糟糕极了”就是B的“会话含意”因此,我们可以说会话含意即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Grice注意到这种并不明说而是暗示表达自己意思的现象,并且试图弄明白,人们是怎样传达没有明确说出来的含义的。他指出,为保证会话等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并认为,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合作的,双方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愿望:双方的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因此,人们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该愿望。不管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都遵守“合作原则”这一基本原则,“根据会话目的或交流方向,提供交际所需的话语或信息”(Grice,1975:307-308)。
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
(1)所提供的话语应包含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所提供的话语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要简练(避免啰嗦);
(4)要有序。
根据该原则的实质,在会话当中,说话人会遵守一定的准则,力求用清楚的方式提供充足的,真实的,相关的信息,听话人要不断理解对方说话的目的与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说话人的话语。
格赖斯提出了合作原则这一有关人类交际的总原则,但同时他又指出,在现实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该原则。说话人一方有可能说谎,但听话人一方没有察觉,而误使听话人上当受骗;有时说话人可能因为礼貌或特定语境的需要,说出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而当另一方察觉对方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时,他就应该越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去领会说话人借助该话语希望表达的深层次意义或言下之意,从而体会出说话人在什么地方体现了合作,亦即会话含意。
二、电影简介
影片《一九四二》反映了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影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另一条国民政府方面,与高层彬彬有礼却冰冷虚伪的外交辞令相比,影片中国军军官的那句“国家贫弱,只有甩包袱,才能顾全大局”的哀叹或许更能解释当局的抉择与灾区的人民悲惨命运;国际记者和宗教人士都从人道主义出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救灾民,只可惜他們的力量和方法远远不足以解救饱受战乱、灾荒蹂躏的灾民;民众方面,无论是老东家一家所代表的中小地主,还是瞎鹿、栓柱所代表的贫农,在这场灾难中都无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尊严甚至生命。
三、会话含意解析
下文中将按影片场景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人物的划线部分的对话进行分析,试图解析对白中违反了哪些准则,包含了怎样的会话含意。
场景8:地主家院落,夜。
地主婆点头,转回后院。老东家拾起被灾民踩扁的一个簸箕,挂到墙上。这时栓柱“哐当”,一声将头门撞破。院里所有人,包括正在吃饭的灾民和村民都从碗上仰起了头。栓柱满头大汗,浑身哆嗦。
栓柱:东家,兵,兵。
老东家眼前一亮:县里来兵了?
栓柱喘气,摇头:不是,是日本兵。
老东家慌乱:日本人来了?
栓柱:不是,日本兵从山后过兵,奔了濮阳,我过不去!
老东家一下瘫软在地上:栓柱,你可把大爷给害苦了!
此处是在孙刺猬等一众灾民因灾荒挨饿集体到老东家里“吃大户”,老东家私底下要栓柱前往县里报官后,栓柱撞见日本兵后死里逃生慌忙闯回的场景。栓柱前两次的回话明显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话语包含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够完整,籍此也烘托出了人物在死里逃生后惊慌失措的行为及心理状态。第一次误使老东家以为县里来兵,突然喜出望出;第二次又误使老东家以为日本人来了,突然由喜转忧;直至第三次才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不料这一惊一乍却使老东家暗地里报官的事情暴露无疑,明白过来的老东家也知道自己摊上了大事,在责备栓柱的同时也只能饱含无奈地悲呼一声。果然,随后便挨了孙刺猬一个碗扣,血流满面。
场景18:佃户瞎鹿家,日。
(略)
瞎鹿起身,将自己的胡琴也放到独轮车上。这时花枝穿着鲜红的嫁衣从窑洞里出来,瞎鹿娘不满。
瞎鹿娘:咋穿上出嫁的衣裳了?这还像个逃荒的样子吗?
花枝争执:出门见喜,图个吉利。
瞎鹿马上发怒:逃荒还吉利?浪!赶紧换去!
瞎鹿娘嘆息:看来我这把老骨头,是埋不到咱祖坟上了。
瞎鹿不以为然:祖坟上埋的也都是穷人。(见娘又要发怒,忙喊)留保,记着把咱家的祖宗牌位拿上。
此场景发生在瞎鹿一家正在收拾东西,准备逃荒之时。此处的对话突然从“媳妇的嫁衣”转到了“埋祖坟”上,看似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并不关联,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实则从另一个侧面烘托出了瞎鹿娘其实是一个“明白人”。媳妇在逃荒之时还穿上嫁衣,瞎鹿娘固然不满,但媳妇一句“出门见喜,图个吉利”,老人家也从中听出了此次逃荒肯定将是超乎想象地艰难:这一逃,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到自己的故乡,甚至这把老骨头说不定哪天就客死异乡了。因此才发出了这一句看似没有关联却又无可奈何地感叹。寥寥数语也将瞎鹿娘保守,念旧,但求落叶归根等老一辈固有的传统思想表露无遗。
场景37:黄山官邸云岫楼,餐室,清晨。
蒋介石穿着睡衣,李培基陪他一起吃早餐。每人面前各摆了一碗稀饭,几片面包,一个水煮鸡蛋。桌上放着几碟小菜。
蒋介石点着桌上的饭:培基,吃,吃。
李培基诚惶诚恐地吃稀饭。
还没容李培基开口,蒋介石的机要秘书走进来,手拿一份手写的简报,按照惯例,趁蒋吃饭的时候,向他报告最新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和重要新闻,并将蒋的话及时记在另一个纸簿上。机要秘书歉意地向李培基点点头,李培基赶忙深深地点了一下头,让机要秘书先说。
机要秘书:缅甸方面,罗卓英来电,昨日我军在曼德勒以西损失惨重,日军用了瓦斯,我军死伤八百多人。另外已告罗委员长今天抵达。
蒋吃饭,没说话。
机要秘书:印度方面,甘地昨天绝食成功,印度教派和伊斯兰教派的领导人都发表声明,答应停止流血冲突而握手言和。
蒋停止吃饭:他饿了几天?
机要秘书:七天。
蒋没有再说话。机要秘书继续报告。
(略)
蒋介石打断秘书:通过英国驻我大使,让他告诉印度方面,下个月我访问印度时,希望见到甘地。
(略)
一个侍卫上来帮蒋介石换上军服。
一大群陪同蒋介石的贴身人员都出现了。这时蒋介石突然想起什么,在人群中转过身来,对李培基和蔼地说。
蒋介石:培基,你可能没吃好,我走了以后你慢慢吃——到重庆来有什么事?
李培基已经听傻了,这时像触电一样反应过来。
李培基:吃好了,吃好了,没事,没事。
蒋介石:听说河南发生了旱灾,严重吗?
李培基:本省能够克服,能够克服。
河南遭受旱灾加蝗害,致使粮食颗粒无收,而蒋鼎文部队所催交的三千万担军粮又不能减免,李培基无奈之下只好当面前往重庆向蒋委员长汇报灾情。不料与蒋介石共进早餐时,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蒋介石的机要秘书抢先汇报了重要新闻及情况,直到蒋介石准备离开时问“有什么事”,李培基却一连说出“没事”、“能够克服”等言不由衷的话。李培基明显是在自欺欺人,但为什么也只能无奈而为之呢?究其原因,当时李培基所听到向蒋委员长汇报的每一件事,都比他所要说的灾情的事要大得多,尤其是“圣雄”甘地绝食七天以换取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停止流血冲突握手言和,对李培基的触动更是巨大,在此等大事面前,自己所汇报的灾情简直变成了不值一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另外,蒋委员长当时要务在身,李培基出于礼貌上的需要,也不好再打扰,只好自说假话搪塞了过去,心里实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场景45:逃荒路上,日。
灾民队伍停下来看部队撤军。老东家脸上非常不解,向队伍中一骑马的军官喊。
老东家:长官,你们这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
军官:打赢了!
老东家:打赢了怎么往后撤呀?
军官:我们是迂回作战!
蒋介石因缅甸战役和南方战线都不顺,为顾大局,将河南拱手让给日本人,同时将受灾中河南的灾民的包袱甩给日本人,因此命令蒋鼎文参加豫北汇战的部队撤出河南。此场景中,老东家看到部队撤军,满腹狐疑,于是向军官询问。军官其实心里明白,若说撤军,肯定会被老百姓小瞧,落下“不抗日”、“当逃兵”的不光彩话柄,于情于理面子上肯定挂不住,因此他宁愿自说假话并自圆其说。这一违反质量准则的行为这也从另一侧面烘托出了军官为了保面子而忽悠、哄骗老百姓,一副大言不惭的嘴脸。
场景92:陇海铁路边,日。
山坡上,站着托马斯·梅甘,他身边站着安西满。
托马斯·梅甘指着陇海路上的火车说:看,上帝已经让他们拯救这里的子民。
安西满却摇头:你刚才打电报,还说是白修德的功劳,白修德不是上帝。
托马斯·梅甘叹口气,看安西满:小安,灾民有救了,你没救了。(又叹口气)活人有救了,遍地都是死人,无人掩埋,我们也得替他们想想办法。
此处是神父梅甘与教徒安西满的对话。安西满此前亲身经历并目睹了一次日军飞机轰炸逃难灾民的惨状,而自己当时虔诚的祈祷并没有换来上帝的眷顾,日军一批批的炸弹仍源源不断地当头落下,全能的上帝没有显灵,使得安西满从云端掉回了现实,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且受了刺激,变得痴痴呆呆。现在连神父所说的上帝显灵,使政府发车运粮给灾民救灾,安西满也归结为是白修德的功劳,是人而不是神发挥了作用。此处梅甘神父说“你没救了”显然违反了会话含意中的方式准则,神父此时心里既对安西满充满同情,却又因为看到往日虔诚的爱徒信念已经动摇,对信仰已不再坚定,只好隐晦地表达出对自己教徒的失望情绪。
场景138:教堂内,夜。
教堂門廊下,堆满一袋一袋的粮食。
托马斯·梅甘带着安西满在一垛垛的粮食间穿行。安西满手提马灯,神态仍痴痴的,在傻笑。
托马斯·梅甘叹息:他们想利用上帝,来收买民心。
安西满傻笑着说:吃,还是不吃?
托马斯·梅甘:上帝,怎么能与侵略者合作呢?
安西满傻笑着说:吃,还是不吃?
托马斯·梅甘:我们不能亵渎上帝。(指指大门外的日军)更不能让他们亵渎上帝。
安西满傻笑着说:吃,还是不吃?
此场景发生在日军在教堂存储粮食,决定发放将粮食给灾民,以达到笼络人心,让灾民反过来对抗国民党部队的目的。对话中梅甘神父已然全然对日军的险恶用心了如指掌,却又无能为力,自己同时扮演着一个助纣为虐的角色,而且信仰使得自己的良心受到了谴责。而安西满则满脸痴呆,傻笑着的回答“吃,还是不吃”看上去似乎与神父所说的话并不相关,但同一句话形成排比反复出现了三次,让人强烈感到了安西满表面上是傻痴,但实际上他早已超脱,看透了现实,一副“从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他此时就像是《皇帝的新衣》中那个直言不讳的小孩,一语道破了灾民所面对最现实的问题:不吃,就是死路一条。吃,则所有的道德、信仰、良心都会被付之一炬。在饥饿面前,两难的抉择更加发人深省。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影片《一九四二》的场景对白中,说话人刻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些准则,产生一定的会话含意,从中蕴含着说话者丰富的情感:或善良传统、或忠厚老实、或大言不惭、或荒唐无稽等,这对丰富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观众得以加深对人物的形象,感情和性格的理解。另外,人物的对白中的会话含意,还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主旨提供帮助,从而引发观众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H.P.Grice. Logic and Conversation[M]. In Cole, P. & Morgan, J.L.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41-58.
[2] 何自然, 冉永平. 新编语用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何自然. 语用学讲稿[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Muthia Wierawan. A study of Flouting of Maxims and Implicatures in "Scary Movie 4" Film[D]. SEMARANG: SOEGIJAPRANATA CATHOLIC UNIVERSITY, 2010.
[5] 邢 敏, 于 洁, 王晶晶. 会话含意理论在周星驰电影对白中的运用[M]. 高校讲坛, 2008(20).
[6] 陈 融.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J].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5(3).
[7] 杨达复. 格赖斯:会话含义的推断[J]. 外语教学, 2003(1).
[8] 刘震云. 温故一九四二[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9] 看电影编辑部. 午夜场·温故·一九四二[J]. 看电影杂志, 2012(11).
[10] 看历史杂志编辑部. 1942失控中国[J]. 看历史杂志, 2012(11).
【作者简介】
司徒子康(1980—),男,汉族,广东开平人,本科学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实验师(英语),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