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落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原因复杂,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智力方面的、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文章分析学生的差异产生的原因、特征,提出进行差异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差异教育 切入点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5-01
一、承认差异的存在
(一)差异无处不在
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还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随着职业教育的实施,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反映出来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平衡是绝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是正常的。
(二)学生差异特征有三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表现在学习速度、智力水平、记忆水平、学习毅力等各个方面。
2.差异具有多元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的发展往往并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学生差异的存在,但是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各种智力因素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3.学生差异具有发展动态性。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善与弥补。
(三)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差异问题
学生的天资没有太大差异,学生的智商也没有太大差异,除少数低智商或弱智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了正常的学习能力,具备了学习可能性的基础。
影响学生成绩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其中,智力水平、人格特质和原有习得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基本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快慢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性格外向者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感兴趣,能迅速举手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不爱认真复习,作业马虎。性格内向者在课堂上反应缓慢,课后常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等等。
因此,素质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上述三种素质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发现这些优势,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得到承认,得到发展,把他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教学评价应该适应学生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差异地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二、找准教育的切入点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担任校长期间,非常精彩地处理了一件事:一天,他派一名曾是小偷的学生谢苗去几十里外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谢苗不敢相信这种信任,认为校长在捉弄他。他问马卡连柯:“如果我取了钱不回来怎么办?”马卡连柯真诚而平静地回答说:“少说废话!既然委托你,你就去!”当谢苗取回钱后请校长清点时,马卡连柯说:“你数过就行了。”然后随便地把钱放进了抽屉。面对校长如此的信任,谢苗事后激动地说:“一路上我都在想,要是有人来袭击我,哪怕有十个人或更多,我都会扑上去,用牙咬他们,撕他们,除非他们把我杀死。”
读过这个故事后我深受启发:为什么一个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能不为金钱所动,甚至想用生命来保护它呢?这是因为校长高看了他一眼。校长用信任架起了他与学生间心灵的桥梁,让学生感到了做人的尊严和快乐,他怎能不弃恶扬善呢?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我们不妨高看学生一眼,尤其是后进生。因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出发,个别学生由于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在某个方面的落后,那是暂时的,一旦克服了这些消极因素,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更何况,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一直是个后进生的。作为班主任,认真分析,恰当施教,用信任作钥匙,什么样的心灵之门都可以打开。找着症结所在,这是教育的關键,也是我们进行教育和转化的开始。
三、制定适当的目标,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教育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主张差异教育,让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差异教育主张教育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况而异,因材施教是差异教育的根本原则。
学生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在不断地进行积极活动和生活实践,在此过程中,社会和教育不断向他们提出要求,当这些要求被他们所反映,就引起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产生矛盾运动,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即内因。社会和教育,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外因。改变后进生的状况,不是由外因机械地决定的,因此不能片面强调社会和教育的作用而否定内部动力。后进生状况的改变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地决定的,也不能只强调内部动力而否定社会的教育作用。事实上,社会和教育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促进学生的状况改变。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育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贯彻中要求教师作到:对学生的一般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育。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自豪感。俗话说:“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可见制定目标的重要性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因材施教的努力方向。
在实际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了解后进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找到他们各自的优点,针对于优点带动不足制定详细的转化措施和目标,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再加上老师的辅导和多方面的帮助,相信后进生一定能前进,并经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同龄人共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2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4
[3]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