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情景教学模式

2017-04-26 20:12何根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导学情景多媒体

摘要:通过一教学案例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情景教学模式作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例谈;多媒体网络环境;物理情景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情景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情景教学模式是指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创设含有真实物理事件或真实物理问题的情景,这些真实物理事件或真实物理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是思维的焦点,学生在探究物理事件或解决物理问题中自主地理解知识,构建意义。教师同样是物理情景中物理事件的探究者或物理问题的解决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物理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下面我们以“核能”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物理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学活动:投影播放视频: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带来的灾难、大亚弯核电站良好的社会效益、核能对人类来说是祸还是福?导入课题:核能。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核能造福于人类与带来的灾难”的对比反差,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导学活动:在大屏幕显示并介绍“核能”教学网站,提示学生首先浏览“学习目的”和“问题讨论”栏目,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进入学习情景。

学生活动: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本节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三)交流讨论

导学活动: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问题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将有代表性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将各自学习的结果通过语言交流或网上交流。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其他相关问题,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

(四)反馈评价

导学活动:组织学生完成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抢答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在线学习检测”反馈情况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通过完成抢答题,巩固本节知识要点;完成在线学习检测,并根据反馈情况展开讨论。

(五)归纳小结

导学活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并列出本节要点;展望核能研究与开发利用的未来,激励学生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而勤奋学习。

学生活动:小结本节知识要点,将知识条理化。思考“学习园地”中其他同学提出的問题,查阅有关资料并解决问题。查阅本课件提供的教学“资源”和站点,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章或学习心得发表在“学生园地”上(该项可课外完成)。

整个教学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物理情景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采用多媒体网络物理情景教学模式,集声音、文字、图像各路信号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的外部刺激,控制性好,交互性强。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大大增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物理情景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对现有各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因此知识重建、意义构建、资源整合对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对多媒体信息的发现、搜索、开发、利用过程中,在教师备课(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钻研教学的专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集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于一体的教学。

(三)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利用这种模式组织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构建的目的。但自主探究并不是学生完全自己学习,教师的引导和设计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对整个过程有合理的规划,在每一学习过程中,都凸现教师的引导;其次,教师教学前安排了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网站,安排了交流完成“学习目的”浏览、“问题讨论”浏览;最后,教师教学前设置好交流工具“学生园地”供学生发表心得与有意义的结果。

(四)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利用Internet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优势便是交互性,它使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说话者,不仅是事后的说话者。建立在上述优势上的多媒体网络物理教学,则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各别化学习,基础薄弱、接收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接收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何根基(1966-),男,江西萍乡人,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物理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导学情景多媒体
情景交际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楼梯间 要小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