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7-04-26 19:07赵婧潼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
关键词:现状与对策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赵婧潼

摘 要: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必须破除城乡二元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规范和支持社会爱心行动,提高社会参与程度,改善农村人文环境,优化文化教育氛围。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现状与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被留在农村的儿童越来越多,他们有一个特殊的称呼——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全面等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生活情况。

留守儿童的主要形式分别为父母一方外出,一方与孩子一同留守,以及父母双方均外出工作。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日常和监护人生活或独立生活,分担做家务的责任,经济状况欠佳,生活条件偏低。在一些偏远山区仅能维持基本温饱水平,某些家长只看重眼前利益,无力支付教育费用便迫使孩子辍学,回家干农活、打工挣钱。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偏小,安全意识淡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可供留守儿童娱乐的场所甚少,在水库等危险地带都没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护栏隔离,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心理状况。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缺乏亲情和安全感,缺乏家庭归属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当他们有快乐、悲伤、恐惧、焦虑等情绪体验时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疏导和安慰,久而久之不愿意向周围的人诉说,容易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胆小、自卑,长期积压在心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然而,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合群性低。

(三)学习情况。

根据监护类型的差异,可以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朋监护、同辈监护四种类型,据调查隔代监护的情形占比约70%。与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相比,某些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居,缺乏父母的有效指导,祖辈知识水平有限、精力有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如逃课旷课、作业不认真完成、迟到早退等。随着科目增多、课程難度增大、成绩偏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信心。即使在一方外出打工的情形下,留在家中的成年男性或女性要承担家庭生活的全部劳动,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

某些偏远地区群众教育观念滞后,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某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掌握一门赚钱技术就够了,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不够。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追溯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由此对应的城市和农村相隔离的户籍制度及学籍制度。在这一体制的引导下,一方面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二元教育格局的形成。通过城乡对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起点不公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入学率、在校率、辍学率方面都处于不利境地。基于“马太效应”,某些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只能从事一些相对低端的职业。

(二)学校教育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城市公立学校、城镇私立学校、乡村中小学。相比而言,城市公立学校远离乡村,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最优越,是城市儿童的首选,这意味着农村留守儿童如果要选择公立学校,将付出远比城市儿童大的上学难度、高的成本和久的时间。城镇私立学校相较乡村中小学而言学费高。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大多数留守儿童更倾向于选择门槛低、收费低的乡村中小学就读。但是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却难以得到保障,这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学校环境等方面。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矛盾。乡村学校受办学经费限制,教师工资相对偏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不愿意在乡村从事教育工作。乡村学校仅能开设最基本的课程,很多教师一个人即负责一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学科教师严重缺编,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学生在这种情形下容易造成素质教育的单向发展,无法接受较好的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另外,乡村学校管理水平整体偏低。

(三)家庭教育缺失。

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爱,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父母在外打工,与留守孩子仅能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交流。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长期处于亲情饥渴状态,久而久之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感。而隔代教育往往因为祖辈与孩子的思维方式有代沟,教育观念和方式滞后,通常只是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模仿父母的行为及为人方式,而某些留守儿童因与父母日常交流不多,缺乏家长的榜样教育,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四)某些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在家庭管理方面有所疏忽,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自律性差的留守儿童沉溺在网吧、游戏机房等场所,导致品行和学业下滑。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发挥职能,促进教育公平。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须破除城乡二元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革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农村固有的学校设施进行改善,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发展寄宿制学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离家较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实行对学生的集中管理,统一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整体协调学校的教学任务和课后活动,既可以促进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日常交流,又可以减少留守儿童接触不良风气的机会,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具有较多农民工的城市,建设相应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让孩子尽可能在父母的身边上学。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出台减免学杂费等留守儿童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家庭予以资助,对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予以奖励;强化农村中小学的服务意识,将对留守儿童管理状况的关注纳入考核体系。

(二)学校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设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合理安排留守儿童的课程设置。学校要通过考核、培训等渠道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切实给予每一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上的必要帮助。特别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理狀况,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留守儿童掌握调节心理的方法。

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校与家长和监护人定期沟通的制度,确保双方联系渠道畅通,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简单提供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孩子情感的诉求也应得到满足。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尽量避免父母双方同时外出务工,注意回家的频率,定期与子女通过电话、信件交流和沟通,听取孩子汇报的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外情况,加强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夫妻双方都在外打工的家长在监护人选定问题上应优先将孩子寄放在教育氛围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家庭中。

(四)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要发挥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合力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等实际问题。如村委会可组织党员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交流谈心,通过家访向监护人宣传家教知识;借助种类繁多的教学媒体,加快发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资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规范和支持社会爱心行动,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提高社会参与程度,改善农村人文环境,优化文化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6(6):15.

[2]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3-14.

[3]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94-95.

[4]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6.

[5]熊亚.公共政策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农村教育,2007(1):86.

猜你喜欢
现状与对策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