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伟
【摘要】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外部冲击和内在矛盾的影响下,呈现出有效性缺失的局面。而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一个新的维度,可以从核心内容、教学方式等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造,增强其有效性。
【关键词】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较差或者比较弱化,我们统一称为“缺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也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因素,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包含教育方式和内容等)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客观因素不匹配。客观因素包含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等;主观因素包含教育者自身素质以及被教育者自身因素。
(一)多元化的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较大冲击
多元文化的形成既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关,也和国内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同时,外界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和国外、历史和现在的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错,构成了目前纷繁复杂的局面。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便捷,成本越来越低,伴随着经济物质因素的大量涌入,各种思潮也不断出现。据《人民论坛》2014年不完全统计,各种思潮多达十多种,例如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宪政思潮等。高校是各种文化和思潮影响的重要场所,这些思潮参差不齐,必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三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不可轻视。
(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
21世纪,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呈现了爆发式的发展和增长,它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大学生在网络上能够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信息,同时也有更多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很可能在思想上受到不良影响,或者受到不正确的导向,这些都不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育者以及教育方式与当前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合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和以往相比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教育者面对的是一对多的局面,但其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相对来说被教育者和新生事物更加贴近,对它们热情比较高,掌握信息总和可能更加丰富。因此,这种强烈反差使得教育者难以应付。现在还有很多思政教育者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味,使他们毫无学习兴趣,根本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
(四)大学生的鉴别能力不能适应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需求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以及诚信不足等现象。这与他们的鉴别能力较差有很大关系。网络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每天接收大量的各种信息,对于价值观处在塑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亟待加强。
二、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文化自觉概念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的,它主要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提高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简而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培养文化自觉,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认识到中华文化历史发展和如今的现状及趋势,可以直接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自觉性,并增强对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可性、接受性,增强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文化自觉的影响来说,文化自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政治方向性,更加离不开文化发展历程,它给予思想成长土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达到认识文化、掌握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目的,增强软实力。
三、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举措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递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立场,在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和多元价值观冲击的时候,能够运用科学眼光去分析和判断,坚定理想信念,做出自己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认同。
(二)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文化的认识和认同程度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展现的精神风貌、人文素养、价值判断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明确自身在大学生文化自觉塑造中的使命和责任,保持职业操守。学生是受教育者,确立其文化自觉,并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此,应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传承、传播与创造者的主体地位。
(三)丰富文化自觉的培育,提高学生鉴别能力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基本价值理念的认同,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次,要运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文化自觉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享受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成果时接受教育,这在本质和行动上都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
(四)利用文化自觉改造教学内容和方式
文化自觉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正确鉴别外来文化,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够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就要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自觉,提高认识。现在中国各高校正在运用各种现代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将教学融入学生的各个方面。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型性为一体,才能更大程度上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高爱民.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35-136.
[3]王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审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3):21-22.
[4]刘林涛,杨柳春.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 2) : 90-92.
[5]骆郁廷,魏强.文化发展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研究,2012( 05) : 39-44.
[6]朱其东,叶宗波.文化自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与创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05) : 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