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四好”语文课堂构建

2017-04-26 10:32唐丽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四好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唐丽娜

摘要:如何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重新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成为了广大教师努力的目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四好”语文课堂,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教学实践经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 人文教学 语文教学 四好课堂模式

一、好看——让图景说话

高尔基说“用形象来思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学科属性。形象信息可以带给学生语言文字所没有的直观易懂的好玩内容。形象信息中的日月山川,风化雨雪等自然风物以及历史烟云,人生机遇,命运精神等生命痕迹可以生动可感地展示人类的人文传统,风土人情,风骨气节的多个侧面,多种形态风貌。例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时,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寻得与课文某一点内容相匹配的图像展示于课堂,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又让学生对这些图像内容进行合作描绘,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很自然地明白不同情状之下的荷塘之景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而观景者的不同的人生经历及经历时的心情又会使相同的图景有不一样的风味。形象的图景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刺激了他们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观景时心情、经历及风骨气节的欲望。语文课文内容中的人物塑造,性格刻画,摹景状物,细处描写,意象创构,意境点化,环境渲染,借景抒情等等在课堂中都可以借助形象图景来让学生们从好看,好玩进入思考,进入深沉地体验和理解,达到从品景到品情,品味生活的教学要求。

二、好听——让妙语传播

课堂语言是教师用于传达教材信息,转译教学内容和组织学习,启发学生的有声语言行为。它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智慧发挥和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把文本和学生连起来就需“活化”教材中的文字,感受,体认其中的人文内蕴,情感节奏,“血的温度和浓度”“骨的硬度和承受力”。

如《绿》的教学片断: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红的绿色涟漪,而且我们的皮肤仿佛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北京什刹海拂地的杨柳,不能说不可爱;杭州虎跑寺高峻深密的“绿壁”,不能说不俊美;西湖的波不能说不明丽;秦淮河的水,不能说不旖旎;但是在作者的眼中,作者的笔下,它们不是太浓就是太淡,不是太明就是太暗,都无法与梅雨潭那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帅相媲美!作者甚至把梅雨潭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想拍她,抚她,亲她,别致地叫做“女儿绿”,感情柔美到了极点,那明艳多姿的画面,那逸趣横生的情怀,多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在这包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上面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就用美的教学语言加上好的音色,标准的普通话,满含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诠释了教学内容的美,使学生沉浸在课堂的美的享受中,在欣赏中心甘情愿地被教师俘虏,被课文俘虏,从而习得感受美体悟美的存在,生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课堂上师生共同学习,其乐融融。

三、好玩——让师生互动

教师要使学生天天上课都有乐趣,那么请教师们放开手中的线,让孩子们自己在天空中飞,给以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质疑,去寻找,去发现。例如,一位教师《听潮》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列举一些词句来形容它的情状,好吗……我也说一点自己的感受。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候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盘旋翱翔;有时候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远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景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海的壮观。作家鲁彦的《听潮》,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一起认真阅读,仔细体味,展开想象。心理学证明,太熟悉的东西引不起学生兴趣,完全陌生的东西,因与主体原有的经验联系不上,也不可能引起学生的興趣。接受美学认为,恰当的方法是把新颖度定在“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尺度上。这就要用信息优化的观点,对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去掉易使学生厌烦的信息,留下学生感兴趣的新颖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好感——让情感共鸣

教师爱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当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形成某种心理定势,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对待教师,随之产生移情效应,即学生又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所以“爱”既是一种内在体验,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是产生移情效应的动力。学生“爱屋及乌”正是“爱”所产生的强大移情作用。教师爱学生所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育的基础。它所体现的种种效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爱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快乐学习成功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西槙,光正.语境研究论文集[C].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钟启泉.经验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

猜你喜欢
四好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求正扶正匡正正向正行正果
创建“四好”领导班子 推进一流乙烯企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