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介入术中使用加压输注装置措施预防脑动脉空气栓塞的临床研究

2017-04-26 11:31陈玲玲张凤英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操作方法

陈玲玲+张凤英

摘要:目的 通过改进护理流程,优化加压输注装置,从而达到预防脑动脉空气栓塞的目的。方法 使用加压输注装置2管通过改良输液袋,将袋内气体排尽,加压输液袋,保持整个管路只有麦氏滴管内残余气体,经计算滴管内的气体残量,在滴完情况下,残余气体无法进入人体血管内。在滴完情况下,表现为液体在滴管内不滴,护士或手术医生可以很快发现液体无的情况,从而用另一管代替持续输注,及时更换液体,达到手术中医护人员配合好,从而避免用传统方法易致气体栓塞的发生。结果 根据神经外科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分组:传统方法组改良方法组。结论 通过改良介入术中使用加压输注装置措施并优化护理流程在预防脑动脉空气栓塞的有效性临床研究。

关键词:加压输注装置;空气栓塞措施;操作方法;输液袋

神经系统疾病介入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神经介入手术越来越多,神经介入手术一般时间较长,在X线的特殊手术环境中护理配合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完善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因血管内有较多导管等手术器械,为预防血栓形成及维持患者血容量等目的,术中必需持续动脉加压灌注液体直至手术结束,加压输注装置的使用显得非常重要。

1 国内外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的脑血管的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而规范化治疗及护理正在逐步完善。县级二甲医院的医疗水平在提高,人才梯度在完善,需要培养配合手术介入的护士相关专业技能知识。而我院承担着这样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关于加压装置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发现过以下问题的存在:①有空气栓塞的风险;②加压装置有漏液的情况;③加压装置在术中加压不够,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为避免出现以上问题的发生,采用过下列方法规避:①专人监测加压装置,专人负责加压装置,二个护士分工协作;②定时进行监测加压装置,以保持正压输注。以上方法受特殊情况变化,如人力资源的限制,劳动强度的加大。如何才能做到既省事,又能提高效率呢?现将我院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我院介入室行神经介入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100例,其中传统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7~81岁,平均年龄52岁,全脑血管造影术53例,支架及动脉瘤栓塞,血管畸形等介入治疗47例;改良组男40例,女60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8岁,全脑血管造影术48例,支架及动脉瘤栓塞,血管畸形等介入治疗52例。

2.2相对密闭加压管路各组成部件:经测量并计算各部件内可容气体量,见表1。通过细节处理后只选择软袋装液体用于改良方法组。

2.3方法

2.3.1传统组 经过反复实验使用传统方法不经任何经细节处理(未用在患者身上),半软袋装/软袋装无菌液体,最普通输液器,加压袋,连接指引导管,用加压袋对液体进行持续加压,保持匀速滴注,直到袋内液体完全滴完时,仍然在持续加压可见袋内气体会随着输液器挤入指引导管,把指点导管头端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杯水中可见气体冒出。

2.3.2改良组 改良组经细节处理使用软袋装液体严格对瓶口作无菌消毒,用10 ml注射器针头插入液体袋内,利用空气向上流动的原理将袋内气体完全排尽,注意选定针口的插入位置,排气孔处即是输液器的插口。使用改良方法的主要措施为:经过细节处理严格对瓶口作无菌消毒,使用10 ml注射器针头插入液体把袋内气体排尽,注意已选定针口位置。将输液器沿着已选定针口孔插入软袋,连接输液器与指引导管保持整个管路呈相对密闭状态,用加压袋对液体持续加压,保持匀速滴注,直到袋内液体完全滴完时仍然呈加压状态,可见袋内液体完全排空,因袋内无气体,表现为滴管内无液体下滴,呈相對静止状态,而麦氏滴管内的气体量9 ml,输液器滴管下端可容14 ml液体,气体无法进入输液器的下端及指引导管内。表现为液体滴完时,手术医生及护士易发现并及时进行液体袋的更换工作。

2.4评价指标 对实验分组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手术差错、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设定两组在相同的时间观察,正压压力及滴注速度30~40 滴/min对比发现,手术差错,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2.5统计学处理 传统组发生差错率为17%,改良方法组的实验差错未发生。护理质量传统组未见提升,改良方法组提升30%。3 结果

3.1两组情况对比 从劳动强度上:传统组大于改良组,表现为每隔5 min要进机房观察,而且要穿上厚重的铅衣,进入手术室观察维持加压状态。从观察角度上:传统组不利于观察,而改良组因完全排空袋内的气体,更易观察液体量。从安全性看:传统组在整个手术护理过程中一旦护士忙于其它护理配合未尽早发现液体滴空,在完全滴完时极易导致大脑的气体栓塞。而改良组,虽然神经介入手术一般时间较长,在对100例患者进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时使用改良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在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使用加压输注装置匀速滴注,台上医生调节滴入速度40 滴/min,压力下降要及时补充加压,将压力始终保持在300~450 Pa,2管通过改良输液袋,保持整个管路只有麦氏滴管内残余气体,在滴完情况下,残余气体无法进入人体血管内,在滴完情况下,表现为液体在滴管内不滴,护士或手术医生可以很快发现液体无的情况,从而用另一管代替持续匀速正压输注,并及时更换液体,达到手术中医护人员配合好,从而避免用传统方法易致气体栓塞的发生,安全可行。

3.2技术路线 见图1。

4 结论

介入护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的一门新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的迅速发展,对神经介入护理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本研究资料显示,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介入护理上通过改良加压装置的细节化处理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轻劳动力,更集中精力用于介入术中的手术配合,既降低差错率,提高满意度,让患者能够感到服务更加的周到、细心、同时因其操作性安全易学且可在其他医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荣,王黎梅,张美琪,等.一例拔除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致脑动脉空气栓塞的救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4(22):2110-2111.

[2]何仕远,张锡流,崔锦珠,等.动物空气栓塞实验探讨[J].华夏医学, 2007,20(5):896-897.

[3]赵千山,王向宇,黄浩炜,等.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34(4):413-416.

[4]杨一帆,曾仲,高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安全性及中长期预后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4):604-605.

[5]李奕锋.介入辅助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强彩芹.动脉输液加压袋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与护理[J].山东医药,2009,49(48):11.

编辑/安桦

猜你喜欢
操作方法
应用憋压曲线法结合功图分析判断油井泵况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酸雨样品观测操作的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砂砾水泥剂量测定(EDTA滴定法)正确操作方法的研究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