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阳
摘 要: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其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护,才能确保农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执法;现状;完善对策
要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加强管理和规范化建设至关重要。不断完善执法人员的职能,督促执法人员形成正确的执法观念,采用科学规范的执法手段,才能切实保证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农业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执法缺乏针对性。我国农业经济水平较低,农村传统特色较为突出且很难改变,轻视法律法规、重视人情世故的观点非常严重,农村人民的思想观念问题是农村地区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的最大阻碍。目前农村农业执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执法人员和执法机构思想观念不正确,一些执法人员对农业执法的流程不甚了解,依法行政很难实现;由于农村思想观念存在问题,执法机构和很多执法人员都犯了不作为的错误,农业执法形式化,没有真正落实,以罚代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执法机构的形象。
2.难以保障执法效果。农业执法的作用是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确保农业市场的健康稳定。但是,目前农业执法存在执法项目多、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执法覆盖面不够广,一些地区仍然采用定点执法的形式,没有凸显出日常巡查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处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改善“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3.横向欠协调,执法范围难把握。大农业范围比较宽泛,涉及行业和门类多,法律法规众多,涉及种子管理、农药管理、植物检疫、肥料管理、农业环境监管、动物检疫,以及兽药、种畜禽、渔政、农机安全监理等方面。这对农业执法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把众多的法律研究透彻并执行到位,难免会出现操作难、用法不到位、执法不力等问题,而且有的农业领域如肥料等方面农业综合执法法律依据不足。一些农业事业站对综合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协调较难,农资经营者、农村、农民也对农业综合执法不理解。
二、完善农业执法的策略
1.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执法。为了提高农业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体现农业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行政执法部门应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农业执法,将《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作为农业执法的依据和保障,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执法。在执法过程中要突出农业执法的重点,执法人员要建立责任意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目前屡禁不止的问题,应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杜绝,提高执法的有效性。严格执法,热心为农民服务,提高执法水平,改善执法工作质量,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执法保障。
2.严格依法办事。在工作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学习农业执法的相关知识,树立依法执法的正确观念;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应针对农业执法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和考核,为执法人员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督促执法人员能够有意识地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农业执法。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如果发现执法人员存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要给予处罚,并追责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存在违规执法现象的执法人员,行政机关必修采取措施严肃处理,彻底杜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确保农业执法的公平公正。
3.加强职能转变,明确主体地位。随着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的普及,建议立法部门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综合执法的主体地位予以明确,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明确为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将农业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处罚权全部交给综合执法机构行使,执法机构成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分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其他事业站所的执法职能,使其成为以专业管理为职责,只从事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职能,不再行使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的工作机构。做到同一层级的机构行使的职能不交叉,才能提高执法效率,避免多头执法扰民,减轻当事人的负担。
4.健全层级架构,完善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水利、海洋渔业、林业等部门都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和完善的执法机构和体系。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建立上下联动、贯通一致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迫在眉睫。建议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自上而下建立起覆盖省、市、县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垂直管理体系。根据行政权限和工作性质,合理确定上下级机构职能,做到不同层级的机构应行使不同层次的职能。省、市2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侧重组织、指导、监督、協调下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工作;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侧重具体负责区域内农业执法。
5.内强干部素质,打造正规队伍。农业执法因涉及的范围广、法规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正规化的农业执法队伍,这只队伍要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公正廉洁,才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济南市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包括农业和法律专业技术人员和部队转业干部。对这些人员既要精挑细选,又要按从事的执法内容合理配置。因为农业综合执法涉及的知识面广,执法门类多,专业较为复杂,要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农业业务知识的更新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6.借力信息手段,统一规范执法。为保障综合执法的合法性、规范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济南市可以运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用系统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过程。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到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中,规范办案流程。用信息化手段既将农业综合执法统一标准,又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既便于执法人员间沟通和交流执法信息,利于农业执法部门与其他智能部门的联合执法、组织配合、相互衔接,又便于执法行为接受监督。
7.确保执法经费,配齐执法设备。执法设备的完善是农业综合执法的基础,执法经费保障是搞好执法工作的前提。市、县2级要争取财政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投入的支持,应将农业综合执法经费列入部门预算,新增专项资金或者调整现有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要在保障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配齐和更新执法装备,改善现有的执法条件。
三、结语
实施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律法规统一规定农业行政执法权由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既能体现执法全局性,又能推动执法综合性,从而避免部门之间工作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产生;建立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积极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形成良性的管理合力;加快加大农业局内部部门之间行政执法职能整合范围,推进部门间的快速整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可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水平。通过行政权力的再次配置和程序化运作,积极探索建立协调自如、运转高效的执法机制,以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锐。农业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12):36.
[2]康健。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执法能力[J].农业与技术,2013(6):72.
[3]张国栋。谈加强农业执法力度的新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4(4):53.
[4]崔晓红。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