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2017-04-26 07:58谭美德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谭美德

摘 要:财政支出管理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重点,但目前这项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财政差额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还有待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项目支出 绩效评价

一、引言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即是将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将单位绩效目标控制贯穿到项目的决策、实施及竣工运行的全过程,为做好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项目支出的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极为重要的。

二、事业单位开展财政差额拨款项目绩效评价的意义

开展财政差额拨款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项目支出决策的质量与水平,对规范单位财务支出具有重要意义:增加财政性支出的透明度,可为重点项目的运行提供实时性信息,实现项目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可对财政性资金的支出与使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以形成完善的执法和监督机制;可为事业单位整体的绩效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事业单位开展差额拨款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所涉及范围较广,其绩效目标难以实现统一,不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指标体系设置的标准无法统一,导致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二)绩效评价主体较为单一

由于我国财政差额拨款绩效评价主要是财政部门及单位自身的内部评价,该类评价多以单位自身或委托相关会计事务所开展核心工作,以业务、财务及管理专家会议的形式按照一定指标进行评价,导致评价结果较为单一。

(三)绩效评价结果缺乏约束力

目前,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绩效评价工作体系尚不健全,绩效评价多进行事后评价,仅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档案保存或作为新项目申报的参考依据,对于项目在前期立项过程中和中期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责任无法追究至个人,使绩效评价工作流走于形式,不利于更深层次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四、改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项目绩效评价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差额拨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将共性和个性的指标体系结合起来。共性指标主要适用于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收益和资产配置、社会效益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等;个性指标主要是根据各个部门及行业自身特点所设定的指标,比如行业标准及部门指令的完成情况;设置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对财政差额拨款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对指标构成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评价结果可将财政差额拨款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全面反映出来。

(二)强化管理层内部监督的职能

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对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予以充分认识,明确其在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中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人员将以实际行动将绩效评价体系贯彻到单位内部,创建科学合理且适应本单位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鼓励所有员工对绩效评价体系的落实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将绩效评价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三)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积极推进绩效评价改革,着力在资金使用上去“粗放化”

建立以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的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绩效评价管理机构,机构可下设独立的办公室,且严格要求其以科学公正的态度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制定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实际管理办法,将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充分展现出来。

积极推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形成“用钱先问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规范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申报和审核。对所有项目支出都要申报绩效目标,所填报的绩效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目标任务,做到准确,符合客观实际。全面推进第三方绩效评价,提高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的质量,实行预算绩效评价中介机构的动态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发挥奖优罚劣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科学划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着力在支出方向上去“隐秘化”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内容和范围不仅包括对绩效目标、计划项目资金的来源和支出合理性、管理規范性的评价,还应对计划项目完成的结果及影响力进行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投资性支出,应同时对项目本身的绩效和项目影响及可持续绩效进行评价;二是公共机构支出评价,如教育、医疗等,主要是评价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是政府部门支出评价,应将初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一致性作为绩效评价内容等。

各类专项资金的公开坚持“非涉密,全公开”、“谁分配,谁公开”、“谁公开、谁解释”、“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资金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是专项资金公开的主体,要负责对专项资金实行制度办法、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等全过程公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主要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符合本单位发展目标的绩效评价制度,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及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逐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建伟.浅谈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J].商,2015(2):143-143

[2]谭严.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经贸,2014(4):42-44

[3]杨萍萍.浅析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难点及策略[J].全国商情,2016(7):41-42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