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惠昌+李虹+朱爱萍+朱忠南
摘 要:针对崇明金瓜贮藏期腐烂严重的现象,通过施用硝酸钙肥,研究采前喷钙和采后浸钙2种方法对贮藏期金瓜果实腐烂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瓜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硝酸钙肥能提高金瓜的产量及商品率,尤其是幼果喷钙对金瓜果实采后的生理影响较大。采后浸钙能增强金瓜果实的耐贮性,采前喷钙处理的果实防腐效果略高于采后浸钙处理。
关键词:崇明金瓜;硝酸钙肥;腐烂率;耐贮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66-02
金瓜是上海崇明岛的传统蔬菜品种,栽培历史悠久[1]。金瓜以食用老熟瓜为主,果实采收后贮藏期极易发生腐烂现象,烂瓜率严重的可高达70%~100%,损失十分严重。有研究表明[2],外源钙处理果实可以维持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同时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以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另外,钙与果实中游离果胶酸结合,能够增加果胶钙含量,减小果实膜的透性,增强果实的抗腐能力和贮藏性。由于果实自身具有吸收钙的能力,因此可以直接向果实喷施钙溶液,以增加果实中的钙含量,然而许多瓜果因缺钙而产生的病害在采收后的贮藏中才会出现。本研究拟通过采前喷钙和采后浸钙2种处理方式来探明钙对金瓜果实腐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1)金瓜:品种为“CM025”(崇明地方品种),2016年4月2日定植于上海崇明特种蔬菜研发中心试验基地的连栋大棚内,立架吊蔓栽培,1hm2栽16 200株,其他管理同一般生产。(2)硝酸钙(挪威产,CaO25%、N15%)。
1.2 方法(1)金瓜生长期的试验。从花后10d开始,全株分别喷施0.2%%、0.5%和1.0%硝酸钙溶液,每7d喷施1次,至花后45d时为止,以喷清水为对照。采收时考察产量性状,采收后上架常温贮藏,每个处理50个瓜,观察金瓜腐烂情况,计算烂瓜率。(2)金瓜采后贮藏期的试验。开花后45d采摘果实,选择瓜体中等均匀、形状正常、无损伤的果实,分别用0.2%、0.5%和1.0%硝酸钙溶液浸泡果实30min,处理后自然风干果实表面的水分,以清水浸泡果实为对照,然后上架常温贮藏,每个处理50个瓜,观察金瓜腐烂情况,计算烂瓜率。(3)商品率(%)=(单瓜重≥1kg金瓜数/金瓜总只数)×100。(4)烂瓜率(%)=(腐烂金瓜数/贮藏金瓜总数)×100。
2 试验结果
2.1 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溶液对金瓜产量的影响 金瓜喷施钙营养液后,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金瓜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的钙后,对金瓜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瓜形大,单瓜重增加,商品率明显提高,产量提高3.31%~6.77%。由于处理浓度相对较高会造成叶片的损伤,因此硝酸钙在采前处理金瓜的适宜浓度为0.5%。
2.2 硝酸钙溶液对金瓜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 幼果期经硝酸钙溶液喷施的金瓜果实,采收后贮藏期的防腐保鲜效果(见图1);采收后经硝酸钙溶液浸瓜处理,贮藏期防腐保鲜效果(见图2)。
由图1、2可看出,不同浓度采前喷钙和采后浸钙处理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其腐烂率比对照均有显著的降低,高浓度处理的效果优于低浓度,经钙处理的烂瓜率由32%~34%降低到14%~20%。幼果期喷钙对金瓜果实采后的生理影响较大,果实腐烂率显著降低;在贮藏期浸钙处理瓜体,能增强金瓜果实的耐贮性,延长贮存时间,减少烂瓜的发生。采前喷钙处理的果实防腐效果略高于采后浸钙处理。
3 讨论
研究表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钙化合物都能促进果实发育,减轻果实贮藏期间的生理病害和腐烂。本研究结果发现,幼果喷钙对金瓜果实采后的生理影响较大。采后浸钙是一种有效提高果实钙含量的方法,对金瓜果实的试验证明了采后浸钙能够明显提高果实的贮藏性,延长金瓜果实的贮藏期。但是目前很少有试验去比较采前喷钙和采后浸钙2种处理方法的作用效果。本试验发现,无论是采前喷钙还是采后浸钙,都可以有效降金瓜腐烂的速度,但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贮藏前期,采前喷钙处理的果实防腐效果略高于采后浸钙处理,这可能是由于采后浸钙,被果实表皮吸收的钙离子需经一定时间才能运输到果肉部位,从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与采前喷钙相比,采后浸钙处理能够更有效地减缓果实腐烂的速度。
通过本试验得出,钙肥对金瓜的效用是明显的,特别是耐贮性的提高,为金瓜的贮藏保鲜技术措施探索了新的方法,但不同钙肥对金瓜保鲜效果还需作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朱忠南.金瓜栽培与加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5.
[2]江贵波.作物营养元素—钙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7(3):26-27,30.
[3]张宏俊,黄兴斌,等.金瓜小规模贮藏的综合防腐技术研究初报[J].中国蔬菜 ,1991(6):15-16.
[4]朱忠南,張大业.金瓜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J].上海农业学报,1995,11(2):44-46.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