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三五”是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关键五年。充分认识华侨华人与城市软实力的内在关系,善用华侨华人的宝贵资源,可为城市布局“一带一路”区域战略规划开辟新路径,进而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化目标。天津凭借地理区位、政策制度、战略定位与多元平台建设等三方面的城市软实力优势,吸引华侨华人通过输出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为助推天津多渠道对接“一带一路”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城市软实力城市竞争力天津
一、引言
“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海外华侨华人对于参与祖国发展建设的愿望十分强烈。与此同时,国内各区域、各城市正在争相展开“一带一路”系统对接的思考与实践,力求打造“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发挥“平台桥梁”作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不是单一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上,而是取决于城市软实力的发展[1],即做到“软硬结合,以软带硬”。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必须注重城市软实力建设。而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调动多方力量促进城市软实力形成和发展,打造独具竞争力的“一带一路”战略新支点,无疑是需要着力关注的时代课题。
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及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提及,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需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和归国侨眷的桥梁作用。华侨华人是连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独特力量,是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世界各地区的天然纽带,不仅对促进中国增强硬实力的作用显而易见,更是在推动中国软实力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以其独有的优势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可见,要构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软实力,打好“侨”牌、势在必行。
近年来,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的关系及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中角色分析研究,引起国内学术界关注。有的学者从多方位、多视角阐述了海外侨胞与中国软实力的密切关联,探讨了不同地区的华侨华人在各个领域对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影响。[2]也有学者突出明确了不同华侨华人主体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对近代与当代两次移民潮的比较指出新移民相比老移民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业领域更多元,有些甚至在国外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且他们更关心祖国政治、热衷于为祖国和家乡兴办福利事业,可在经贸、外交、文化、传播等各方面贡献智慧力量。[3]还有学者特别强调了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揭示了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宝库,对于引领中国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中国软实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特殊地位;其中,华侨华人科技界精英人才发挥的超越科技本身的思想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得天独厚的构成元素。[4]可以说,助力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华侨华人,大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移民群体(通常指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移居海外的中国人)。他们不仅具有高学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或拥有一定资本积累等特点,且爱国、爱乡情结濃厚。因而华侨华人不只在国家层面也必将在地方层面上,为促进城市全方位提升软实力、并多渠道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承担起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应该对华侨华人与打造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的关系研究给予充分关注,尤其是围绕华侨华人与城市软实力内在关系的研究亟待开拓。
本文以天津为例,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华侨华人与城市软实力的多元、多层次的关联性展开探讨。一方面,解析天津通过哪些方面的城市软实力要素吸引华侨华人同地方城市的开放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揭示华侨华人对增强天津城市软实力的作用点、作用力以及助推天津衔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路径。
二、天津吸引华侨华人的城市软实力要素
中国科学院方新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关键在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实现“五通”的核心是输出中国的软实力。[5]城市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发达城市构成了国家软实力的骨架。[6]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城市软实力日益受到地方政府和学者的广泛重视。城市软实力由若干构成要素组成。有学者指出,一个区域的软实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或空间布局对该区域的发展定位、区域文化、公共服务、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区域形象、区域对外联系与协作、区域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7]也有学者认为,区域软实力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一是区域资源禀赋结构(包括区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区域文化、区域形象;区域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二是区域运用和创造资源的能力。[8]还有学者进一步强调,区域软实力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对内,即激发区域内民众的创造激情、实现他们创造潜力的能力;对外,即以吸引、感化和道理说服的途径来争取区域外对象的能力。[9]也就是说,软实力最终通过内部公众(市民)对城市的认可和城市对外部公众(其他地区居民)的吸引[10],即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产生作用;而区域竞争中更多关注的是对外软实力建设。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软实力建设也表现出不同特征。本文拟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从地理区位、政策制度、战略定位与平台建设三方面优势入手,就“一带一路”框架下天津对外吸引华侨华人的城市软实力要素进行分析。
第一,地理区位优势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对区域外的生产要素形成较大吸引力。[11]天津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与海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发挥支点城市作用的天津,处于京津冀三地中间位置,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连通海上和陆上两个“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新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天津吸引华侨华人来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独有竞争优势。
第二,政策制度创新。城市制度是整合城市诸多要素的核心,制度创新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12];优良的城市制度可以对外吸引社会资源、促进效率。近些年,为广纳海外华侨华人为天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天津市政府出台了华侨回国定居的宽松政策,为来津人才打造了包括家属落户、子女入学等十多项服务在内的绿色通道,给回国定居的华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为激发华侨华人在津投资发展、创业创新的热情和信心,在引进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项目上,不仅在资金、土地等硬件设施上进行扶持,更是在知识产权的认定、公司上市名额的增加,以及在全国率先实行人才绿卡制度等软件配套服务等方面及时跟进。城市软实力涵盖了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制度创新形成的体制活力、区域人口素质特性和区域信用的独特作用力、区域形象影响力等要素。[13]天津针对华侨华人的各项政策保障和机制创新及对政策优势和特色的推广宣传,有利于扩大城市对外影响力、塑造城市形象、汇智聚力;其中,优惠政策的提供是吸引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天津的重要砝码。
第三,战略定位和平台建设与时俱进。城市的功能定位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立足实际,在全国发展中不断寻找“新坐标”,是天津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当前,天津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自主创业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一带一路”等五大国家战略相互叠加,颇大的发展潜力无疑吸引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华侨企业来津投资和发展。天津为顺应战略机遇叠加的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创造了政府僑务工作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品牌活动”。首先,搭建体现城市软实力的国际交流平台(如天津“侨洽会”)作为节点,这是城市社会资本(“侨缘”网络)形成的纽带,助推了天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动,深化天津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交流合作。接着,城市社会资本存量(跨国社会网络)不断提升,进一步促使更宽领域的新平台创建(如天津“侨梦苑”、“侨博会”),为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共享“中国机遇”、服务天津经济发展的新载体,进而更好满足“规划通、信息通、资金通、物流通、人员通”等开放且有弹性的“一带一路”核心内容[14]。最终,天津将通过多元服务平台的吸引力(“请进来”战略)和输出力(“走出去”战略),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这势必会增强华侨华人投身天津“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
三、华侨华人提升天津城市软实力的路径
城市软实力的构建和发展是多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内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路径进行了诸多探讨,一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启发意义。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增强区域软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必需开创特色发展路:如拓展全方位的区域沟通,加强不同区域间企业的重大项目合作、跨国公司合作,加强民间交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构建智力支撑;开发优质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知识流动和创新交流等。[15]还有学者强调,应突破狭隘的区域视野,树立全球开放视野,努力弘扬区域文化并吸收区域外的文化所长,通过丰富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16]
在新时期,我们清晰看到,“中国机遇”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侨华人在提升中国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华侨华人回流和环流带来的资金、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文化等要素为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智力资本;他们建构的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投资创业的商业网络及社会联系,也成为拓展城市对外辐射力的社会资本。不仅如此,华侨华人作为跨越国境与文化的移民群体,是中国和世界的沟通桥梁;在助推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把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带进了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支点城市,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文化资源扩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因此,在华侨华人的助力下,无论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聚,还是文化资本的增加,都将极大推进城市软实力的增强,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第一,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提供智力资本。华侨华人凭借其独特的身份定位,长期配合天津开展高端人才及项目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工作。他们积极推广和宣传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概况与前景,物色和鼓励业内拥有成熟技术的高端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到天津落户创业,带动天津滨海新区引进领军人才和团队[17],为助力天津“一带一路”建设凝聚智慧。天津“侨洽会”期间,包含“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携带大量科技自主研发项目与天津进行洽谈对接,推进多领域高新技术项目落地生根。他们秉承“万侨创新”的驱动战略,为深入推进天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等智力支撑,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
第二,侨商撬动社会资本。近几年,华侨华人意识到素有“京津走廊”之称的天津武清的地域优势,大批侨领侨商来此投资兴业(如美国威特集团等侨商投资的地产和“佛罗伦萨小镇”项目),全区已入驻侨资企业上百家。自北方最大的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落户天津武清以来,侨商为抢抓机遇,积极参加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培训班、参与创业论坛和考察团等活动,搭建商业交流与合作的社会关系网络。目前,先后有十多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地区的海外侨团赴“侨梦苑”与园区进行思想碰撞,促推了多个行业的重点侨资项目接洽商谈。[18]由此可见,首先天津吸引外资是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利用外资情况很大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加速了天津城市软实力发展。[19]其次,侨资企业集聚天津,促使天津企业加强与区域外沟通交流和社会联系,助力天津企业将合作共赢的商业网络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更广泛地区。以侨商为媒介,天津城市辐射力的增强及对外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的延伸,必将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侨商企业丰富文化资本。文化资源是城市软实力的载体和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本身及对文化资源的运用和转化能力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软实力水平;一座城市拥有文化资源越多,最终实现软实力效果的可能性越大。[20]2015年以来,天津紧抓“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机遇,筹划举办以侨商名品展销为内容的“侨博会”大型会展。“侨博会”得到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响应,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韩国、波兰、德国、比利时、美国、巴西、非洲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百家侨商企业踊跃参展。除了把各自住在国的特色名品(休闲生活用品、工艺精品、文创产品等)零距离展现给天津市民以外,还通过国外饮食文化、知名景区文化、书画艺术、动漫卡通、民俗民风的推介,给市民带来全方位多元化的观展体验,营造国际村氛围,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华侨华人的纽带作用下,国外文化沿着“一带一路”走进天津,极大丰富了城市文化资源,既推动城市软实力发展与进步,也实现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会互动,为天津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融与民心互通架设桥梁。侨商以商品为载体,让广大市民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理解“一带一路”政策、感受“一带一路”将为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辐射带动天津市民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共享者,这正为天津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奠定民心基础。
四、结语
本文全面解析了华侨华人与城市软实力建设的内在关系。一方面,探讨了天津通过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政策制度保障、战略定位与平台建设等三方面的城市软实力运用,吸引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和侨商了解天津、熟悉天津、认同天津,并主动同天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機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揭示了华侨华人通过输出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等要素,为进一步增强天津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助推天津多渠道对接“一带一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互利双赢。
由此可见,华侨华人的作用力在中国地方城市软实力建设中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行性。“十三五”是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关键五年,正确认识华侨华人与城市软实力建设的关联性、善用华侨华人的天然优势、深挖华侨华人的宝贵资源、以积极主动的开放态势确保华侨华人在城市软实力建设中作用充分发挥,可为中国各地方深度参与布局“一带一路”区域战略规划,开辟新思维、新路径,真正实现城市融入“一带一路”的双向国际化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网.年轻的名词、模糊的概念[EB/OL]. http://www.xzbu.com/2/view-6719373.htm,2015-03-04.
[2]陈奕平.和谐世界之桥:华侨华人与中国国家软实力[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3]任贵祥.近代与当代两次移民潮比较研究[J].史学月刊,2002(9).
[4]高伟浓.华侨华人应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J].侨务工作研究,2011(1).
[5]方新.“一带一路”要突出“软实力”[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6-03-07/doc-ifxqafrm7122381.shtml,2016-03-07.
[6]陶建杰.城市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4).
[7]朱孔来,亓庆亮,郭春燕.对区域软实力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8]秦琴.区域软实力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12(31).
[9]李正治,张凤莲.试论区域软实力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理论月刊,2009(5).
[10]陶建杰.中国城市软实力评价及实证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1]同注[7].
[12]陈忠城.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构架[J].城市问题,2003(4).
[13]陈正良.论增强区域发展的“软实力”[J].社会主义研究,2005(2).
[14]杨丹辉.把握地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113/c40531-28045962.html,2016-01-13.
[15]朱孔来.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济南大学,2012.
[16]曾德贤,何伟军.文化软实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J].前沿,2012(13).
[17]王耀辉,苗绿.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8]胡成利.侨洽会准备就绪、华侨华人瞩目天津发展[EB/OL].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5/06/11/030300194.shtml,2015-06-11.
[19]郭春燕.区域软实力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兼论15个副省级城市的比较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5(1).
[20]同注[10].
〔本文系2015年度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401008001)。〕
(张慧婧,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