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京
什么是热带雨林?科学界有相关的界定标准,认为热带雨林是分布在潮湿、热带地区的一类高大森林植被。德国生态学家辛伯尔(Schimper)对热带雨林有过扼要的定义:常绿喜湿,高于30米的乔木,富有厚莖的藤本、木质及草本的附生植物。由于该定义比较符合热带雨林的概念,所以一直沿用下来。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年平均温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以上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多雨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独特的外貌和群落结构。
世界热带雨林都分布在哪里?
英国植物学家理查斯(P.W.Richaids)在其专著《热带雨林》中,把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分为3个群系: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美洲雨林群系、非洲西南部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一带的非洲雨林群系、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其中以美洲雨林面积最大,约有40亿公顷,并以亚马逊河流域为中心向西扩展到安第斯山,向东止于圭亚那,南达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北及墨西哥南部和安的列斯群岛。
热带雨林中分布有极其丰富的植物种类。据统计,全世界有绿色开花植物约25万种,其中约17万种分布在热带,包括约8万种分布在热带美洲、4万种分布于热带亚洲、3.5万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在南美洲哥斯达利加热带雨林100平方米样地中,有233种植物,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植物群落之一。在马来西亚50公顷热带雨林样地中,有植物830种,而整个不列颠群岛仅有植物1380种,北美洲东北部仅有171个树种。相比之下,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类型最多样化的植被类型。而且,热带雨林因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而成为许多古老生物的冰期避难所。
分布纬度偏高的中国热带雨林
世界上哪些地方属于热带呢?天文学中认为,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就是热带。但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划分热带、亚热带界线非常难,牵涉到纬度、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陈建伟教授在编著的《多样性的中国森林》一书中考虑了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后认为,从台湾南部北回归线略偏南往西,到雷州半岛北部,再到云南南部拐几个弯后,经德宏出境往缅甸,这条线继续往西,在藏东南再有一条向上的线拐进拐出而结束。这条在中国陆地的断续线以南的国土部分就是中国的热带。
根据中国的热带地区范围,加上科学家数十年的实地考察发现,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南部、台湾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在自然地理上,这些地方是热带亚洲的边缘,总体上是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的雨林,有别于赤道雨林。
但长期以来,许多外国专家认为这些地方没有真正的热带雨林,甚至认为这些地区的森林是热带雨林与季雨林之间的过渡类型,或者是一种在很多方面与真正热带雨林存在区别的亚热带雨林类型。尤其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其中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最南部边缘,属于横断山系南端无量山脉和怒山山脉的余脉,在自然地理上是热带生物区系向亚热带生物区系过渡的地带,在历史地理上是古南大陆与古北大路的融合地带。世界上与西双版纳同纬度的地区,分布的植被类型基本上都是稀树草原或荒漠,即所谓的“回归沙漠带”。
由于西双版纳处于这种“高纬度”地区,加上海拔较高,及在地质史上的早第三纪时处于干旱环境。因此,长期以来,很多外国专家认为这里没有热带雨林。但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蔡希陶等人经过艰苦考察,发现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的分布,尤其是1974年在云南勐腊发现了龙脑香科植物,该类植物是东南亚赤道雨林的标志性树种。
海南岛
中国最靠近赤道的雨林
从纬度上讲,海南热带雨林是中国最靠近赤道的雨林,主要分布在鹦哥岭、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和吊罗山五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鹦哥岭是海南岛保存原始雨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海南岛总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的保护区,地跨5个县市。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地处偏远,大部分属于无人区,保存了大面积完好的热带雨林及丰富的生物种类。2005年在晋级资源综合考察中,我们分3次耗时近4个月的时间,才大概摸清了鹦哥岭的植被与资源状况。五指山海拔1869米,是海南最高峰,从海拔600米以上即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沟谷雨林与山地雨林,雨林特点明显,物种极其丰富。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原始山地雨林是海南岛保存最好的山地雨林区之一。这里雨林面积达10.7万公顷,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霸王岭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生态功能齐全。林区内有植物239科3000多种,热带雨林的典型生态老茎生花、板根、寄生蕨类等十分普遍。其中独有的海南长臂猿是全球现有灵长类动物中数量最少、极度濒危的物种。尖峰岭分布有中国最低纬度的热带雨林,雨林特征鲜明。吊罗山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是海南气候最温暖、湿润的地区。
西双版纳
极限条件下的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境内,保存有完好的大面积连片的热带雨林,也是当今中国高纬度、高海拔地带保存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年平均温度24℃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而西双版纳雨林地区的最低平均温度比热带雨林气候下限低约3℃,最干月的降雨量比热带雨林降雨量低一半。因此,西双版纳的雨林是远离热带雨林水热条件范围的典型热带雨林。但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却有着在结构及功能上与赤道雨林毫不逊色的雨林类型。其区系成分具有热带北部边缘性质和过渡性质,并表现为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还具有奇特的植物垂直分布“倒置”现象。通常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逐步变为亚热带类型。但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植被随着海拔升高由亚热带却变为热带类型,出现了“倒置”的特殊现象。这在世界上其他热带雨林地区尚未发现。
墨脱,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
如果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高纬度下的特殊雨林,那么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却保存了一定面积的极限纬度下的热带雨林,是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这里纬度超過北纬29°30′,大大超过了北回归线。这块非常特殊的热带雨林,是由它极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低海拔的河谷降到了海拔200米以下。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高耸,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受到了阻挡,形成了最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并以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为中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拐弯,构成了特殊的水汽通道,使热带气候沿河谷一直到达北纬29°30′,海拔600米以下的山麓河谷地段,出现了大量龙脑香科植物为主的湿润雨林。这片雨林的出现简直是一个奇迹。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峡谷,高差在7000米以上。这种特殊地形,使得该地成为地球上最北的热带气候区域,同时,也创造出地球上最神奇的自然植被景观。从峡谷底部的热带雨林一直到海拔4000米以上冰雪区域,拥有从中国海南岛到极地的各种主要植被类型,是中国唯一具有完整植被垂直带的地区,堪称森林类型的“大自然博物馆”。低山雨林主要分布在大峡谷海拔600-1100米间的加拉萨以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河谷内。上层乔木高达约40米,具有大板根等明显的雨林特征,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主要树种有阿丁枫、千果榄仁、尼泊尔天料木、云南黄杞等。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体在墨脱县境内,墨脱,藏语是“花”的意思。其寓意不但说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更说明植物种类丰富,四季有花,如同仙境一般。早在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为了入侵西藏,派出大批探险者进入墨脱,但由于墨脱地形险峻,多数探险者都命丧黄泉,只有一名叫金塔普的探险者于1880年到达墨脱,后被抓住卖为奴隶。1884年侥幸逃回印度后,将其见闻以报告的形式出版发行,才让世人得知墨脱不但有热带雨林,还有独特的植被垂直带。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派出的墨脱勘测队才真正目睹到墨脱浓密雨林的奇特景观。当地人形容墨脱环境“山顶在白雪间,山脚在江河边,说话能听得见,走路可要一天”。这就是神秘的墨脱雨林。
广西西南,残缺的热带雨林
通常南北回归线以内才有热带森林分布,北回归线位于北纬23°附近。在广西南部,由于东南季风北上的影响,其北界北移至24°左右。然而,广西境内的北热带地区,原始热带森林由于人类的过度干扰已残存无几。根据2014年出版的《广西植被志要》记载,广西境内的热带森林主要有分布在酸性土壤地区的季节性雨林和分布在碱性土壤的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以及少量的季雨林。
目前,广西境内的热带森林多为人为干扰后的次生林。例如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的季节性雨林,按理说是比较典型的热带树种,在防城港、崇左等桂西南的一些地区原本都有广泛分布。遗憾的是,经过多年的采伐目前只有零星分布,在局部山谷有小片残留。防城港十万大山和龙州大青山等地的以山榄科嚜咛及肉豆蔻科等植物为主的季节性雨林,一些小片保存较好,热带性质比较明显,大部分是1958年砍伐后恢复起来的。最近,我们在西大明山沟谷中发现小面积的望天树群落,也是因为环境特殊而残存下来的。
台湾
没有龙脑香科植物的热带雨林
台湾南部的绿岛、兰屿的热带雨林和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的特征有所不同,没有雨林标志树种龙脑香科植物。可以认为,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雨林的特殊类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垦丁“国家公园”内的南仁山生态保护区雨林,该地区保存了台湾海拔500米以下唯一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热带森林。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南仁山生态保护区共有2200多种植物,约占整个台湾岛的一半。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地处热带季风区域,气温高、雨量充沛,年均温达25℃,年均降水2200毫米,干湿季分明。分布于南仁山的雨林植被中,植物以壳斗科、桑科、樟科等树种为主,板根、支柱根、老茎生花等雨林特征明显。有些科学家认为,该地雨林的树种是第四纪冰后期气候转暖后,由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迁移而来。
《中国植被》记载,台湾南端的高雄、恒春一带海拔500米以下的少数山麓或河谷斜坡上,有湿润雨林类型的分布,结构特征与菲律宾吕宋岛的雨林类似,但优势种类组成有显著差异,即台湾的雨林不存在龙脑香科植物种类,而是以台湾肉豆蔻、白翅子树、长叶桂木等为优势种类。
中国对热带雨林的认知和保护
中国各朝代都有对植被的记载,但真正开始系统研究热带植被是在20世纪40年代,如张宏达1948年发表了《西沙群岛的植被》,是关于中国南海地区植被近代研究的最早著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植被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从事该类研究的学者也逐渐增多。如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钱崇澍等人于1956年发表了《中国植被区划草案》《中国植被的类型》,植物分类学家侯学煜于1960年撰写了《中国的植被》一书,对中国的植被首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中国雨林的分布。中国第一部地方植被专著《广东植被》于1976年出版,由于当时海南岛隶属于广东省,所以在该书中花了较大篇幅系统地描述海南岛的热带雨林。直到1980年吴征镒主编的《中国植被》才对中国热带雨林的分布与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之后,有关中国热带雨林的论文和著作层出不穷。中国热带雨林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虽然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其所分布的植物种类却占了全球植物总种类的一半。但是,如此重要的生态系统却一直遭受着破坏。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的橡胶、槟榔及造纸用的桉树和相思树等产业的发展,给热带雨林带来了无法挽救的、毁灭性的破坏。所幸的是,目前这种状况已基本遏制,中国的热带雨林均已基本划入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得到了良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