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大熊猫还濒危的动物

2017-04-26 01:01乔轶伦
森林与人类 2016年11期
关键词:长臂猿普氏小熊猫

乔轶伦

家喻户晓的中国珍稀濒危动物的代表——大熊猫,2016年9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从其原来的“濒危”级别降为了“易危”。其依据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令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开始增加,据IUCN统计,中国野外的大熊猫数量应不少于2000只。这一消息的公布,令国内相关的保护部门、媒体及大众一片哗然。大家的普遍观点认为:作为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的旗舰性物种,大熊猫怎么会变得不濒危了,如果它真的变得不那么濒危了,那还有什么动物能更濒危,更值得保护呢?

当然,濒危不濒危的问题并不是谁都能说了算的,目前国际上衡量、评估自然物种生存和受胁状况的标准还是要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list)。红色名录自1963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物种保护领域的专家开始编制,如今包括85604个生物物种被评估,是全球最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该名录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EX)、野外灭绝(EW)、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NT)、无危(LC)。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级别的物种又被统称为“受胁物种”(Threatened Species)。值得注意的是,红色名录所反映的物种受胁状况是一个动态的变量,也就是说每年不少物种的濒危等级会发生变化,既有“升级”的,也会有“降级”的,还会有维持原级别的,更会有新加入受胁物种名录的。

大熊猫已经从“濒危”(我们姑且称之为受胁2级)被降入了“易危”(受胁3级)。那么,理论上讲,目前国内处于红色名录极危和濒危级别的,以及灭绝和野外灭绝的动物,都属于比大熊猫还濒危的动物。那么这些物种存在吗?会有多少呢?在IUCN红色名录的官方网站上,通过专业搜索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称之为“动物”(动物界下面的物种)的,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处于易危以上级别的(濒危、极危、野外灭绝和灭绝),共有253种之多!除了异龙鲤、大鳞白鱼、海蜗牛、滇螈等4种灭绝物种和麋鹿1种野外灭绝物种外,处于受胁物种的有248种。这样一看,比大熊猫还濒危的物种真的还有很多。按照广义上的动物分类,这些比大熊猫还稀少的物种包括:无脊椎动物34种、鱼类62种、两栖类49种、爬行类31种、鸟类32种、哺乳类40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比大熊猫还濒危的动物的具体情况。

“师危于徒”的小熊猫

《功夫熊猫》里小熊猫是大熊猫的师父,现实中,“徒弟”降级后,“师父”目前仍处于“濒危”级。虽然名字都带个熊猫,但二者在形态和亲缘关系上都不一样,但在食性上,大、小熊猫都离不开竹子,小熊猫的食物中90%以上是竹子,而竹类大规模地开花、死亡,人类对竹林的采伐、破坏等导致栖息地退化、丧失问题,都直接威胁着小熊猫的生存。另外,小熊猫是易患犬瘟热的敏感物种,有时人类进入其栖息地时还会带着猎犬,这样就更加增加了家畜和野生动物交叉感染的几率。再有,小熊猫外表惹人喜爱,是动物园中受欢迎的观赏动物,有些人还会把它作为宠物饲养,随之而来的捕捉、偷猎、贸易问题也变得较为严重。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了小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在最近三代(约18年间)减少了50%之多,并且这种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在中国,目前小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主要产区为四川,从岷山和凉山延伸到邛崃和大、小相岭。其历史产区,比如贵州、甘肃、陕西及青海等省都已经绝迹。在目前小熊猫的分布地中有46块保护地,这些保护地中生存着国内约65%的小熊猫种群。在四川,由于小熊猫和大熊猫多同域分布,因此在四川卧龙、贡嘎山、蜂桶寨等2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已和大熊猫一样受到保护。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组报道,国内的野生小熊猫数量在3000-7000只。

“最美猫王”雪豹

在中国,很多大型食肉目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也令人擔忧,猫科动物中被称为“森林之王”的虎早就成为了濒危动物的代名词,而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最美猫科动物的雪豹,也一直处于濒危级别。

雪豹是亚洲中部及喜马拉雅山系的标志性物种,全球数量约在4080-6590只,但实际处于繁殖年龄的有效种群数可能连一半都不到。自然繁殖种群的增长率过慢、栖息地和食物的减少、以及毛皮制品等非法贸易,都是雪豹种群下降的不利因素。中国是雪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野生数量估计在2000-2500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一半。

在中国新疆、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很多保护区境内都有雪豹分布,较著名的有珠峰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等。现在很多保护区都加大了红外相机等影像设备的使用力度,开展雪豹种群密度系统调查,为今后雪豹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其他食肉动物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过分布记录的大斑灵猫和长颌带狸也在“濒危”的名录中,它们也因为栖息地的减少和毛皮贸易而大幅度减少,由于这两种灵猫科动物夜行性较强,行踪隐秘,很难统计其具体数量,甚至有可能已经从国内分布地中完全消失了。

集体濒危的长臂猿

长臂猿是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特有的一类高等小型类人猿。中国是长臂猿科种类分布的北限,共计有6种长臂猿,除了东白眉长臂猿处于和大熊猫同样的易危级别外,其余5种均比大熊猫还要濒危。其中,北白颊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等4种处于极危程度,这几种长臂猿有着共同的濒危特点,它们大多生活在中国、越南和老挝,由于生境丧失、森林极度退化以及猎杀等原因,种群数量在过去的45年间减少了80%。最为濒危的海南长臂猿,目前数量仅有20余只,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这个物种最后的庇护所。东黑冠长臂猿数量不100只,2005年在中国广西靖西邦亮林区首次发现这个物种的国内分布种群,随后在2009年成立了邦亮长臂猿自然保护区,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从最初的10余只增长到30余只了。西黑冠长臂猿的境况稍微好些,全球数量不足2000只,在中国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和黄连山保护区内生活的个体数量超过500只,得益于当地的保护工作,一些猿群已经习惯了人类的跟踪监测。北白颊长臂猿曾经分布于云南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但20多年来一直未有确切的数据统计,甚至连国外的数量也没有被摸清。除以上4种黑色的长臂猿外,白掌长臂猿处于濒危级别,这种长臂猿在缅甸和泰国的数量还比较多,有几千只,它们还曾经在中国云南临沧的南滚河保护区生活过,但可惜的是目前它们可能已经从中国的领土上永远消失了。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中华凤头燕鸥是一种和海鸥差不多大的海鸟,原名黑嘴端凤头燕鸥,于1861年首次被鸟类学家发现记录,但一直都非常罕见,它是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沿海的岛屿型鸟种,上世纪最后一次被人类目击是1937年的事情了。此后的60多年里一直销声匿迹。然而,在2000年有4只成鸟和4只幼鸟在福建省沿海的马祖列岛再次被发现,成为当年鸟类学界极大的新闻。由于数量稀少,濒临绝种,且经常混杂在其他燕鸥鸟群中,不易观察,因此又名“神话之鸟”。中国科学考察队此后连续在5个繁殖季节对中华凤头燕鸥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这种珍稀鸟类的全球总数在3年间减少了一半,目前已经下降至不足50只,被列为了“极危”鸟种。在中国的其他濒危鸟种中,被列为极危的还有来自江西婺源自然保护小区的蓝冠噪鹛和名不见经传的青头潜鸭等过去在保护界鲜为人知的鸟类。

艰难还乡的普氏野马

野马外形虽然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19世纪80年代被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Przewalski)发现并命名为“普氏野马”,曾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一带。蒙古国的野马于20世纪60年代绝迹,20年后,中国的野生野马种群也不复存在。1980年代末期以来,陆续有人工繁育的野马从欧洲引回中国新疆、甘肃半散放养殖,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而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本世纪初,人工繁育的野马被放归于新疆准葛尔盆地和甘肃敦煌地区,经人工跟踪监测,野马重返自然后仍能进行繁殖,但有一部分个体对于冬季严苛的环境较难适应。为了避免过多的死亡,人类曾经收回了放归的野马,目前则采取冬季在栖息地辅助投食的方法,帮助本性退化的野马种群重新回到野外,近两年来人工放归的野马逐渐适应了四季的环境,并开始少量繁殖,目前中国野放的野马数量稳定在100匹左右。野马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

最危的“羊”普氏原羚

在中国的濒危有蹄类动物中,还有一种也是由普热瓦尔斯基发现并命名的,那就是有“中華对角羚”之称的普氏原羚,这种羚羊曾经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该物种的数量下降,分布区范围锐减,现在普氏原羚只分布于中国青海省环青海湖周边区域内,在1998年时已不足200只,通过青海湖保护区及民间环保组织的有力保护,目前数量已突破千只,普氏原羚数量持续增加与栖息地人为干扰减少,政府和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青海湖畔生态环境恢复有很大关系,不过,它们的处境并非完全无忧,因此普氏原羚和普氏野马同样被列为了“濒危”级。

最稀有的巨龟斑鳖

中国古代习惯将体型很大的鳖称之为“鼋”,因此这个早就存在的物种一直未受到人类的重视,直到2002年后,斑鳖才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此时它已处于“极危”状态了。它的特征除了体型巨大外,头部独特的花纹和其他鳖类及鼋明显不同。极危的斑鳖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云南南部红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遗憾的是,等到人类为其“验明真身”时野外已经很久没有它的消息了。当时调查发现中国和越南的动物园及寺庙里一共还仅存5只个体,到目前为止,又有3只圈养的个体与世长辞。现在仅有的一对斑鳖生活在苏州市的动物园中,均已接近百岁。中外科学家曾努力试图让它们繁殖后代,可是一直未能成功,或许这个物种的灭绝只是迟早的事情了。

除了斑鳖以外,中国物种在红色名录上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龟鳖类居然还有21种之多,其中闭壳龟就有9种。比如极危的金头闭壳龟,1988年才被学界发现,分布于安徽泾县的4个乡内,数量十分稀少,最近10年以来其野生个体一直未见报道,自然界已基本绝灭,只有几百只个体散落在个人养殖户手中。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物种,不仅面临其他濒危动物同样的栖息地消失的厄运,还遭遇被捕捉殆尽的命运。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内的另类宠物经济开始升温、发展,很多野生龟类被人类捕捉。自2010年开始,很多人为了牟利,还把中国的原生龟种当作经济资源进行大肆收购、炒作,这种行为对中国的原生龟种的种群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就连大家在宠物市场里司空见惯的乌龟,野外种群的濒危程度都高于大熊猫一个等级。

濒危毒蛇莽山原矛头蝮

蛇是一类令人畏惧的动物,它们当中有些成员的生存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曾经频频在央视节目中露面的国宝级毒蛇——莽山原矛头蝮(旧称莽山烙铁头蛇)就是一种比大熊猫还濒危的蛇类。这种巨型毒蛇在1990年才被科学界发现,至今仅在中国湖南宜章的莽山保护区和广东乳源的南岭一带不足300平方公里的地区有分布,总数不超过500条。由于尚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早在其未被科学界发现以前,莽山原矛头蝮一直遭受国际宠物贸易和非法采集之苦,至今其成熟个体的数量仍不断减少,被列入了红色名录濒危级。

在国内,还有很多蛇类虽然没有莽山原矛头蝮有名,但是它们同样是被科学界发现较晚、分布区非常狭窄、数量稀少的濒危物种。比如仅分布在四川理塘的四川温泉蛇、眉山洪雅的瓦屋山腹链蛇、江西井冈山的井冈脊蛇……这些中国的特有蛇类都已经被列入濒危和极危级,但它们受到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如其他旗舰物种,这些物种可能没有讨人喜爱的外表和童叟皆知的名气,但它们的濒危状况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保护。

猜你喜欢
长臂猿普氏小熊猫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鄙视型礼让
小熊猫,野外还剩多少?
萌萌哒小熊猫
一只名叫嘘的小熊猫
萌萌哒小熊猫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施耐德电气荣获2014普氏全球能源管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