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邢 华
领导干部要“来去自如”
—— 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峰
□本刊记者 邢 华
记者:刘教授,您好!在全国第四批干部学习培训教材里,您主编的《领导力与领导艺术》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喜爱。习近平总书记还为这套书作序,他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那么,什么是领导力?如何学习领导力?
刘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治理能力的重点就是领导力,领导力的实际运用就是领导艺术。
领导力的学习,遵循着127的法则。10%的领导力是从书本上学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很重要,是基础。20%的领导力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向榜样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这种学习更直接、更生动。而最关键的70%,是从自己的工作实践、领导经验的总结、感悟中提升得来的。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重在实践。反过来,有了实践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提升、理论总结。
记者:领导力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刘峰: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需要强化“四个意识”,需要坚决的执行力。为什么特别强调执行?因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执行力与领导力是成正比例的关系。你面对上级,一定要有看齐意识,一定要有执行力,同时还要决策用人,搭建平台,带好队伍,着力营造良好的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对上是执行力,对下就是领导力,它也是成正比例的。你对下的领导力越强,对上才谈得上有足够的执行力。
领导力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决策力,一个是影响力。毛泽东讲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做决策的要点在于选择,定愿景、定方向、定目标、定道路,要“先策后决”。“策”就是出谋划策,发散思维、解放思想,做加法思维、乘法思维,需要的是知识、信息。“决”就是选主意,综合别人和自己的主意,注重现实、讲究原则,做减法思维、除法思维,需要的是胆识和担当、责任和勇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响力就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人心就是力量。领导力就是把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的潜力和动力激发起来、凝聚起来。我送给领导干部一句话:“下级有功你有功,下级无功你有过。”全市、全县、全区的干部都能干,就是你能干,因为你会选人、用人、激励人、培养人。而手下的人不能干,只有你一个人能干,我觉得那就是你的过错。
记者:现代治理不同于传统的行政管理,要多一点新领导力。您认为新领导力新在哪里?
刘峰:领导科学理论有个二八律,领导力=硬权力×软权力。领导力的20%与硬权力相关,领导力的80%则与软权力相关。硬权力是外在的,是职务带来的合法权力;软权力是内在的,是非权力性的个人影响力,主要与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作风建设、党性修养、形象魅力和领导情商有关。硬权力是组织赋予你、人民给你的,带来的是下级的服从,这种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软权力带来的则是下级对你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发自内心的,是长远的、稳定的。所以,新领导力重在开发和应用软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利剑,一种是思想。利剑就是硬权力、硬实力;思想就是软实力、软权力。软权力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从长远来看,“利剑终当敌不过思想”。所以,我们讲领导力尤其是新领导力,重点就是软权力,是方向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力。当然,领导力离不开硬权力,但是软权力是重点。
记者:对领导干部来说,如何去开发软权力?
刘峰:软权力与干部的自身修炼和组织培养有关,如果转化成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就是“智仁勇”三德的修炼。
第一要有仁德。这个德不仅是道德,更是综合的能力素质。仁者不忧,仁者爱人,它是一种广义的情商,是一种作风建设,是进取意识。第二要有勇德。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勇者不惧”,注重责任担当。但是,勇德不是胆子大,不是逞匹夫之勇,不是蛮干。勇德是大智大勇,是使命和胆识,是气魄和毅力,体现的是开拓精神,要敢为天下先,迎难而上,能够打开工作的局面,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第三要有智德。孔子说智者不惑,你要选准时机,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执行。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智德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领导素质,是构成执行力和领导力的基本要素。智德的关键是领导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表现为对客观事实和环境条件发展变化的趋势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缺少科学的预见预测根本谈不上科学决策。此外,智德还表现在领导干部的高绩效上面,更表现在干部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上。只有具有创造性的干部,才能善于领导改革,推动改革,把工作搞得生气勃勃,有声有色,既有进取,又有成效。
刘峰,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本土化领导力和领导科学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所以,领导干部软权力的开发,讲究综合素质的提升。领导干部既是智者,又是仁者,还是勇者,缺一不可。在这里,我还要强调领导干部是一个行者,即执行者和先行者,不仅要行,还要先行,能够带领别人行动。这是领导干部的角色和职责所在。
记者:身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领导力,还要讲究领导艺术。那么,领导干部要如何学习领导艺术呢?
刘峰:领导干部跟普通的党员是不一样的,跟普通的群众更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来去自如”。“来”,就是从群众中出来是党员,从党员中出来是干部,从干部中出来就是领导干部。全国七百多万公务员,副处以上的不到10%,所以这个“来”就是脱颖而出,就是与众不同,就是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去”,就是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你的语言、形象、工作方法,应能拉近与群众感情的距离,跟群众能说到一块。出得来,回得去,才是领导艺术。有的人出来了,哪儿高上哪儿去,出来了就回不去了,那就不接地气了,没有实际经验,也没了人气。还有的人回去以后出不来,哪儿低向哪儿去,变得俗不可耐,最后出事了。所以,“去”要做到实事求是,既要跟群众打成一片,又不能忘了我们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我想引用一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三句话——“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你是领导干部,做出榜样、走在前头,就是“来”;你放下架子、干在实处,就是“去”。来来去去,来去自如,就是领导力的精华,就是最实在最管用的领导艺术。
记者:您还能与我们分享哪些领导艺术?
刘峰:领导艺术还需要“方圆兼顾”。“方”就是党性、坚定性、原则性,而“圆”就是灵活性、妥协、适应和变通。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工作要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不能用原则性来限制、束缚灵活性。上级不能用原则性来限制束缚下级的灵活性;反过来,下级也不能用灵活性来破坏原则性。这两者要真正一致起来。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就是“方圆兼顾”领导艺术的运用。“一国”就是方,不管香港、澳门,还是台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这点不让步、不含糊、不动摇。撒切尔夫人来跟邓小平谈判,提出用主权换治权。主权、治权能分开吗?邓小平充满智慧和勇气,他说主权、治权都要如期归还,这没有什么好谈的。在原则问题上,邓小平从来不让步,但“两制”就是圆,就是灵活、妥协、变通,就是创造性。
讲究领导艺术,还要“架好连接线”。不仅要吃透上头,接好天线,还要吃透下头,铺好地线。要理解上级的意图,中央的意图,你才有方向,有使命,因此,必须接好天线。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群众路线离不开实事求是,要了解部门的实际情况,老百姓的民意,铺好地线。中间还要架好连接线,做到领导与群众结合、上头与下头结合。架好这个连接线,是你创新的空间。天线接好,地线铺好,连接线架好,“三线”缺一不可,这是领导艺术的又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