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 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我国边疆地区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研究—以《金融市场学》为例
李从政
(广西民族大学 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在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本文以《金融市场学》为例,介绍和分析我国边疆地区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边疆地区;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
目前,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载体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促进本国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争抢国际教育市场份额。边疆地区高等学校《金融市场学》课程的国际化事关各国经济金融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均衡性,得到较高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经济金融国际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和主要动因[1]。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已成为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并逐渐融入世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金融市场需要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金融市场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2]。而要完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任务,高等教育本身也需要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载体和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金融市场学》课程的国际化就是应有之义。
2、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服务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点。边疆地区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每一个边疆省区都是我国与相应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的桥头堡。边疆地区人民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密切的生产、生活关系,有些地区还同属一个民族,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他们都有充分发挥国际化金融市场作用,通过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愿望。因此,边疆地区高校《金融市场学》课程国际化有利于中外双方学生加深对彼此金融市场的了解,提高经济金融交流合作水平,巩固来之不易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3]。
3、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教育的重要趋势,也是衡量教育发展的标准之一[4]。通过提升《金融市场学》课程的国际化水平,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优势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教育市场国际化的优势,更有动力和能力提升教学与科研质量,从国际教育市场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优秀的生源,培养的学生更具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国际竞争力[5]。
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点,只有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各个环节都实现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才能落实到位[6]。具体而言,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国际化
文化相对论认为:“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种族、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据此,《金融市场学》课程国际化的目标应该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和多元文化,精通国际金融市场规则,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金融人才。
2、教学团队国际化
一方面,与金融市场相关的理论主要源自西方;另一方面,教学团队是高等院校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只有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既是《金融市场学》课程国际化的动力,又是其国际化的前提。
教学团队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面向全球聘请外籍教师;二是招聘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本国教师;三是已有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或者进修。
外籍教师,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长期受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对欧美国家教育的精髓把握得较好,而且英语往往是其母语,有利于应用国际通用语言组织教学。不足之处是他们对中国国情和中国学生了解不够深刻,沟通可能不够顺畅。
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本国学者,尤其是有欧美留学背景并取得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士,在中国成长,接受过中国的教育,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教育的长处与短处,又接受过外国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他们往往能够取长补短,把中国教育的长处与外国教育的长处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
已有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或进修,也是我国高校,尤其是实力欠缺的边疆地区高校实现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刘春香和赵中建(2014)发现,到国外进修过的高校教师转变涉外课程教学方式、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的效果比较好[7]。因此,应当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或者访学,包括鼓励教师参加国际组织、政府和国内基金会赞助的项目[8],而且还要鼓励教师参加较高级别的访学项目,以利于提高出国访学成效。在学校层面,也要选择与本校办学定位相匹配的外国大学进行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平台,为本校教师到国外访学提供机会和资金资助[8]。
在以上三种教学团队国际化的方式中,王义保(2015)发现,华人背景的国际化教学团队比较受欢迎[9]。这为一般高校,尤其是实力欠缺的边疆地区高校实现教学团队国际化指明了方向。
3、学生国际化
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学生流动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的重要特征和趋势[4]。《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对象的国际化,即学生的国际化,是课程国际化的应有之义。学生国际化包括招收国际留学生和本校学生出国留学两方面。
一方面,应该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对于公派出国留学的,要规定学成后,回国在特定领域工作一定的时间。对于自费留学的,应该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只要愿意且有能力,都可以出国留学;学成后,鼓励回国发展,但也应当鼓励在国外就业、创业。中国作为人均资源偏少的国家,如何充分获取、利用国外资源始终是一个关乎国家、民族兴衰的战略课题。因此,自费出国的留学人员通过在国外就业、创业的形式利用外国资源,应当得到鼓励。
交换生培养制度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具体的交换生培养制度,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3+1模式、2+2模式、1+3模式,或者1+2+1模式。在这些制度下,学生既可以拓宽视野,深入体会不同教育体制的异同,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又可以培养多方面能力,包括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等[10]。
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海外留学生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质生源[5]。对边疆地区高校而言,地缘是其课程国际化的重要优势,完全可以实现区域性、民族性和国际性三位一体的办学定位。为实现这一办学定位,边疆地区高校应该重点吸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源。
4、课程内容国际化
课程内容国际化是指在课程中加入国际性内容[11]。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规律,还要介绍欧美主流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金融市场与欧美金融市场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此外,还要介绍我国金融市场与欧美金融市场的互动性。课程内容国际化的途径主要包括教材国际化、学习资料国际化、教学案例国际化等方面。对于边疆地区高校而言,鉴于师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学生外语能力不足等原因,在教材方面,应当实施双教材制度,本土教材一本,国际前沿教材、国际权威教材一本。同时,提供一些国际化的学习资料,包括国外的参考教材、学术名著、相关网站等,作为选读资料来源。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国际化的课程案例,从国际化视野出发,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恰当的案例。
5、教学方法国际化
我国课程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主导,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与西方国家注重引导和互动的教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要实现课程国际化,就要在课程教学中借鉴、引进欧美国家当代主流的《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方法。
首先,要借鉴、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常用的启发式、案例教学。其次,要打破常规,实施知识点导向教学法。传统教学通常以某一本教材的章节为基础,逐一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形成因循守旧、单调、令人昏昏欲睡的情况。而知识点导向教学法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不限于某一本教材,那一本教材,或者那一份资料说的好,就采用哪一种资料的说法。这就使学生知道同一个问题,还可以有多种说明方法,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6、教学技术手段国际化
边疆地区是我国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友好关系的桥头堡。边疆地区高校肩负着培养推动中外双边和多边友好关系发展人才的重任,其课程教学的对象不仅包括本国学生和国际留学生,还包括外国学生,以及中外一切对了解彼此国家情况有兴趣的组织和个人。因此,在《金融市场学》的课程教学中,应当借助于各种现代网络和技术手段,开展网络教学,实施跨国远程教学,构建国际化课程教学平台,让所有对该课程感兴趣的人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知识。
开展网络教学的主要方式包括网络公开课和慕课两种。网络公开课模式不仅可以提供本校教师开设的公开课,还可以提供国内外名师开设的相关课程,比如耶鲁大学席勒教授的《金融市场学》网络公开课就风靡全世界。这便于国内外学生比较不同教师对相同或相关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慕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兴的重要技术手段,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慕课具有规模大、开放和在线的特征,只需要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接受自己想要的教育,并进行实时互动。对于边疆地区高校来说,由于综合实力还不够高,目前应该以引进、消化和吸收慕课资源为主。
7、教学语言国际化
课程国际化包括使用国际化的学术思维去思考课程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术思维国际化,要求教学语言国际化。目前,国际化的学术语言主要是指英语,全球大部分高质量的学术资源都使用英语,各大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交易的通用语言也是英语。在课程教学中直接使用英语,不但可以培养国际化的学术思维,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语言转换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从而使学生有机会真正掌握课程内容的全貌,而不仅仅是一鳞半爪,或者一两根主线。陈翊(2015)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英语期末成绩与国际化课程的期末成绩呈正相关关系[12]。教育部文件也指出,要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英语,而且要在金融等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先行一步[13]。
教学语言国际化,理想状态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但这种状态只有较为先进的学校,拥有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才能达到。边疆高校往往不具备这一条件,无法实施全英文授课。现实的选择是双语授课。
双语教学的目标,有三种观点:一是语言教学为主,专业教学为辅;二是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重;三是专业教学为主,语言教学为辅,语言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14]。《金融市场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的首要目标必须是专业教学,语言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专业教学。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听懂学科内容,关注学科实质,而不是语言学习。基于此,《金融市场学》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估应该这样进行:首先是专业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次是专业语言的掌握程度;最后是专业语言的应用程度。
1、国际化的双向性
课程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外把国际因素引入课程中;二是把本国元素国际化。一提起国际化,大多数人都只考虑第一个方面的国际化,而且是照搬国际因素,这显然是不够的。国际化的各因素也是由某一国的本国元素升华发展而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这是值得国际化的本国因素,应该为国际化因素的形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2、国际化的适度性
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金融的国际化、全球化,高等教育要为本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服务。因此,《金融市场学》课程国际化程度要与本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相适应,并非越高越好,国际化过度,或者国际化不足,都不利于本国经济金融的稳健、持续发展。
3、国际化的实效性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为本国经济金融服务,服务的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经济金融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要讲究经济效益,要为本国提供就业和经济收入;二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国际化人才,要经得起国际人才市场的检验。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边疆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载体和主要内容,其国际化也势在必行。《金融市场学》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团队、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语言等方面的国际化。但在国际化过程中,也要注意国际化的双向性、适度性和实效性等问题。只有切实把国际化贯穿到《金融市场学》各个课程教学环节,并注意国际化与我国边疆地区实际情况的适度契合,才能使国际化落到实处,提高边疆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1] 仇鸿伟: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大学(学术版),2012(10).
[2] 任友群:“双一流”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6(5).
[3] 席成孝:我国边疆地区的基本特征与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治理的政策选择[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4] 俎媛媛: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学生流动——2015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国际化与学生流动论坛”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6(2).
[5] 孙国权: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启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1).
[6] 郜正荣: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5).
[7] 刘春香、赵中建:从课程国际化视角看高校教师海外研修之成效——基于上海27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4(2).
[8] 朱春楠: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阈下的韩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9] 王义保:高校课程教学国际化的调查分析与思考——以江苏某“211”大学为例[J].教育评论,2015(9).
[10] 张杰、储利荣、王丽莉: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交换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2).
[11] 杜静、姚佳斯:跨越课程国际化理念与学科实践鸿沟——澳大利亚“课程国际化在行动”项目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6(3).
[12] 陈翊:国际化课程对教学对象的影响——以《统计学》课程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2).
[1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
[14] 孙耀远: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双语教学:1+1>2[J].航海教育研究,2015(1).
(责任编辑:胡冬梅)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研究,编号:jrxjg20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