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军,赵玉英,盛桂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课程化视域下高校课外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张二军,赵玉英,盛桂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实践育人一直是国内各高校的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它是指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实践去拓宽思维,学以致用。从国内各高校课外教育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实践连续性、稳定性较差、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实践育人总体上没有形成体系,仍处于一种零散、无序、多变的状态;因此文章提出将高校课外实践育人工作“课程化”,通过“一个目标定方向,两种关系相呼应,三类形式同发展,四大平台为依托,五项能力齐培养”的五位一体课程化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课外实践活动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化体系,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课程化;课外实践;育人模式
2012年5月21日,教育部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把实践育人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研究高校实践育人的方式和体系较多,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已得到国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通过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学习,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对各社会实践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社会实践全面纳入教学体系,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实践育人模式。但由于多数实践育人模式所开展的时间较短,难以生成长期性、系统性的实践育人计划。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其四年的大学生涯利用课外时间系统的形成实践育人模式,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实效,成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课程化”是指在一定完善的体系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其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而本文提出的“课程化”高校课外实践育人模式,是以青年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前提,对大学四年的实践内容和方式统一规划,构建出了针对性、多样化、柔性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对大学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的实践育人模式。其内容属非正式课程,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分学期优化实践内容和形式。
针对当前国内实践育人方式缺乏长期的系统化的育人模式,本文提出“课程化”视域下的课外育人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将学生大学四年课外实践活动如第一课堂一般进行系统划分与安排,根据不同时期学生所需实践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安排,制定不同学时的课外实践课程,通过“学校+社会”“课内+课外”“个体+社团”的课程形式分学期定项培养学生德育、专业、科技、文体、社会与就业的实践能力。
(一)长期性
课程化视域下课外实践育人模式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校四年间对其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安排与规划,目前,国内各高校都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虽会在活动中有所受益,但活动开展却缺乏稳定性与时间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提出的新的育人模式,能很好的使学生投入课外实践活动中,与第一课堂的同步,则确保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及时的通过实践活动予以运用,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针对性
由于四年间学生所学知识及对社会的认识程度的不同,此育人模式对学生四年间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合理化安排,不同阶段实践内容与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相比于传统枯燥的实践活动形式,此育人模式的相关实践活动能尽可能的满足广大学生需求,使得对其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三)体验性
所谓实践育人,旨在学生能参与其中,通过动手实操,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但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由于活动形式、场地、机械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缺乏体验性。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实践育人模式通过课程化的规划与安排,将学生分批分类培养,以此很好的解决了实践过程中器械不足等难题,使每名学生都能动手实操,参与其中。
“课程化”视域下课外实践育人模式通过“一个目标定方向,两种关系相呼应,三类形式同发展,四大平台为依托,五项能力齐培养”的五位一体课程化人才培养思路进行合理安排,使高校课外实践活动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化体系,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一个目标定方向
“课程化”视域下高校课外实践育人模式是按照第一课堂课程建设的理念和规范构建实践育人模式,分学期优化实践内容和形式,完善保障运行机制,并适时推广。
(二)两种关系相呼应
“课程化”视域下高校课外实践育人模式应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精品塑造与全员普及两种关系。目前高校教育主要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除了上课外,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课程化”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多彩的活动形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使同学们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与教师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也使得同学们能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参与其中,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各式各样活动的开展虽然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但精品课程的塑造则是课程化的一大亮点,所谓精品塑造,即将每类课外实践活动作出精品典型,如开展系列讲堂,定期定量开展科技学术竞赛等,都能加强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宣传,从而达到全员普及的目的。
(三)三类形式同发展
高校课外实践育人课程化始终本着学校+社会”、“课内+课外”、“个体+社团”的课程形式,从而分学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第二课堂体系。
表1:课程化视域下学期教学进度及学时安排
(四)四大平台为依托
课程化高校课外实践育人模式主要以主题思想教育、课外科研训练、暑期社会实践、新媒体宣传与推广为平台予以实施。主题思想教育平台主要以室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不脱离主题为前提开展相关生动有趣充满正能量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课外创新实践平台主要以“一带多”的开展形式即一名老师带多名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活动,并通过相关的科技学术竞赛对实践情况进行检验;假期社会实践平台主要分为人文类和专业类两大方面,低年级学生根据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相关调查,并生成总结报告;专业类实践则是学校与相关单位协商接纳针对高年级学生以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让学生能尽早适应未来工作,尽早进入状态;新媒体宣传平台,则是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通过发表一定积极向上的文字或学校相关新闻动态,第一时间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
(五)五项能力齐培养
通过完整的课程化课外实践育人模式,对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别从德育实践、专业实践、科技实践、文体实践、社会实践五项内容进行。
1.德育实践
当前,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仍是各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第一要务,寓德于实践中,通过论坛、征文等德育实践活动拓展和丰富德育工作的途径和载体。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为例。自2013年以来,学院共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18期,通过结合最新党团精神制定活动主题,采用室内外相结合的开展方式,以“支部辩论赛”、“交流会”、“生涯规划座谈会”等多种多样的开展模式,不仅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自身素养。不仅如此,学院创办“心灵加油站”寝室书屋,凭学生证学院学生可自由借阅,不仅满足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院推出精品论坛“交通讲堂”,分期开办讲座,授课教师多为学院教师,通过讲堂的开办,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在开展过程中,学生与老师充分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内心的想法与需求更加明确的了解,从而在未来的传统课堂教授中,更具有针对性。
2.专业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是当今各高校的核心思想,而通过系统的课程化课外实践育人模式,消化吸收理论所学,开阔眼界,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巩固课堂所学,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通过现场操作,实地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主观性和能动性。而相关的专业竞赛则是这种实践形式的载体。结构设计竞赛等实践类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数学建模类知识竞赛提高科学素养,而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更是巩固和丰富课堂理论知识。
3.文体实践
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体魄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条件,通过搭建稳定的文化活动载体,社团为活动承办单位,开展相关文体活动。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为例,学院已形成系统的文体活动体系,为强健学生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学院已连续多年开展晨跑活动。通过“体育文化节”“交通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的三节为活动大背景,开展诸如趣味运动会、交通讲堂、篮球对抗赛、雅舍设计竞赛等相关比赛。同时结合学院传统竞赛的开展,如小品大赛、话剧大赛、演讲比赛等文艺类活动竞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在参加活动之余懂得团结协作,磨炼意志。
4.科技实践
当代学生理想的大学生活方式便是了解科研,走进科研,通过科研充实完善自己,而相关的科技实践,正给了广大学生一个走进科研的机会,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借助课外创新实践为平台,创建“蚂蚁工作室”“大学生结构创新工作室”“LOT-LAB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三大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室,通过参与“地下工程设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交通工程设计大赛”“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模型设计竞赛”四大精英化竞赛来实践所学理论。同时,成立本科生科研团队,通过撰写论文、专利及参加各类科技学术竞赛等项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
5.社会实践
课程化的课外实践育人模式,主要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培养学生交互性和协同性。而本文提出的“课程化”课外实践育人模式则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根据学生对社会、专业知识等理解与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低年级学生侧重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的课外实践,目的使其对社会有初步了解,通过调查,使学生自身在未来社会竞争中有哪些不足进行查缺补漏。中高年级学生通过专业类实践活动,即走进施工现场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实践,以此使其更好的了解未来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侧重点。高年级学生通过合作教育(即学校或学院与相关企业或施工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进行顶岗实习,在实际生产中,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适应工作节奏,做好转型。
(一)将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有机结合
“课程化”视域下高校课外育人模式的开展,更加清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使第一课堂作为主脑,第二课堂为手臂,将第一课堂所学通过手臂去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更加清晰其各阶段所需实践内容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使学生更好的吸收其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检验所学并查缺补漏,而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结合学生理论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授,从而使两个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做到实践普及化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吸取课外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培养道德情操,塑造个性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课程化的课外实践育人模式的开展与实施,一方面,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所长,对学生自信心将是极大提高。同时通过参与各类竞赛,能增强学生争先创优意识,在学生间形成良性竞争,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竞赛氛围;另一方面,多元化阶段性的实践育人体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体,明确其目标,择其所好,真正做到实践普及化。
(三)丰富活动形式,有利于精品活动塑造
“课程化”视域下高校课外育人模式的相关实践活动,是通过对活动各环节作出规范化、项目化要求从而制定出的相关实践活动,其活动地点不再局限于室内甚至是校内,而活动形式则更加多种多样,这是对传统活动形式的一大启发,所以将有利于精品活动的形成,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在实行德育教育时,将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引入实践活动中,故而衍生出“众口塑金”大学生主题思想教育系列活动,该活动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活动。因此,开展系统化、长期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将有利于精品活动的塑造。
[1]励立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J].高教与经济,2006,(12).
[2]王俊,索文斌,施林淼.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内涵、定位和课程资源开发[J].高校辅导员,2013,(4).
[3]张科.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J].教育与职业,2010,(24).
[4]张二军,张慧春,盛桂颖.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育人模式探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2,14(2).
[5]王茜,马德刚,李义丹.高校课外实践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
[6]张华,李桃.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6-01,(1).
[7]孙海峰,伏剑森,朱晓昕,金河.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才智,2013,(15).
2016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资助项目:课程化视域下高校课外实践育人模式研究(2016LX038)
张二军(1978-),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