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改变过去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问题.目前国内对探究学习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概念与本质的认识还未达到统一,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待提出更为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探究;学习;课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系列目标,其中一项核心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借助于科学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做科学,学习科学的本质,以及学习科学内容.”[1]
1新课程改革提出探究式学习的概况及内涵
11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内涵及发展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儿童来说,他们天生地具有四种本能的需要:交谈或交流的需要;探究或发现的需要;制作或建造的需要;艺术表现的需要.这四种本能的欲望或冲动,是儿童行动的自然泉源.儿童的生长依靠运用这些泉源.
施瓦布将探究学习定义为:“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探究能力.”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 50 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也就是说,所谓的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12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所谓建构主义的学习,“不是习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意味着学习者以事物与人物为媒介,通过活动而建构意义的学习.学习的对象——客观世界并不是赋有现成的意义的,而是学习者借助语言给与命名才建构了意义的.知识的意义并不存在于教课书之中,而是通过学习者的工具性思维以及同他者的沟通才得以建构的”.[2]
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设计的学习”三种探究性学习方法.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交往式探究的方法.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一个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达成“共识”的过程.也就是说交往行为是一种以“理解为导向的行为”,也是一种以“达到理解为目标的行为”.[3]
交往式探究以交往理论为基础,认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解放”. 为了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解放”的过程,就必须把教学视为一个不断摆脱技术化、官僚化、群体化以及他人压制的过程,把教学活动视为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享有平等的自由,即学生自由的获得不再是经由教师的施舍,而是学生作为一个生活存在的“人”,其本身应具有的自由.[4]
在交往式探究中,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指“我们不断地进入到他人的思想世界”,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对不同的观点与思想具有宽容和支持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维度上:在认识维度上,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认识文本,允许“误读”,倡导“创读”,不要总要求学生以自己或大纲的标准解读;在权利维度上,教师要合理使用自己的权利,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在伦理维度上,能够从道德关系上体谅学生行动的自由性,并认识到教学的自由实现不能以削弱学生自由为手段,而是教会学生学会自由,实现自由.[5]
2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新型学习方式,即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其实学生天生就具有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欲望,但是在过去的教育中,一切为了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压制了学生的探索欲,逼迫他们学习枯燥乏味的陈旧知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应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
21探究学习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重视书本固有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内在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采用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师单一讲授、灌输的方式使用过多,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使用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传统教学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是知识的独裁者,对知识具有权威性,不允许学生提出个人看法;教学的过程多是教师的独白,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壓制;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缺乏信息的互动沟通;教学模式过于固定化,教师控制整个教学的进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评价等.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些弊端,探究学习的出现将会改变传统教学的格局,这种学习更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
探究学习有传统学习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性:探究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探究学习会使学生冲破课堂与教材的束缚,打破原有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带入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去.这种开放性的学习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不仅关注校园这一个小环境,更能关注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主体性:探究本身就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只是在长期接受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品质渐渐被扼杀.学生始终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教师方面对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潜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去获取自身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
真实性: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鼓励学生打破权威、敢于探究、对知识怀有思辨和批判的能力.因此探究学习具有真实性,学生不应该机械服从知识,而是勇敢地探究知识本身.对已有知识怀有批判精神,不盲目相信一切,而应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支持、以探究为动力去审视身边的一些“伪知识”、“伪科学”等.
22探究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有助于形成他们的批判精神、增强其内在学习动力、激励其合作欲望、完善其学习品质.探究作为人类内在的一种良好品质,已为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成就.我们应该传达给学生的是探究精神不仅仅是科学家所独具的,每一个学生个体内都存在着探究的火种.教师应该点燃他们火苗,鼓励他们大胆探究.
探究学习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才能使他们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同时知识也是开放的、无封闭的.学生不应该把获得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唯一目的,情态、意志同样重要.个人的发展应该与自我的学习挂钩,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理想的教育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
23探究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科教兴国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为基础的新阶段,科技和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原动力.因此,把教育建成知识经济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产业,充分发挥教育对科教兴国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然而,我们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上,往往过多地强调教育与科技的经济功能,偏于技术的、物质的乃至产品的层面,却往往淡漠了、冷落了科学思想、科学理性对人、对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事实上,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开启全民的智慧,激发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使潜藏于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和优势得到激扬、发展,从而唤醒全体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否则,纵然把科学的口号喊得再响,把民族创新的旗帜举得再高,实际上都是舍本逐末,竭源求流,科教兴国的战略难以如愿.因此,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发挥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就必须在全社会开展创新教育,用科学的理性之光照耀十几亿人的心田,驱散愚昧和污秽,激发全体人民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真理,使科学探究的精神凝聚为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十几亿人民心灵的现代化.
3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指导和评价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给予怎样的指导与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探究式学习,这是很多学者思考研究的话题.
31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
311积极转变师生角色
探究学习中的教师应该是顾问、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和评判者.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顾问,帮助学生了解探索的价值、目的、方法等,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探究问题并且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1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是探究学习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其他方式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创设真诚、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应以权威的形象去压制学生,而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激励学生.尊重学生发言、建议和指责.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允许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质疑问难.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给探究学习带来成长的阳光和土壤.
313改变传统教学思想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将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目的转变为传授学生学习的能力.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去思考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还是杜威的现代教学形式,都应该辩证地看待,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克服不利成分,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314积极创设探究问题情境
探究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问题学习的形式.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一样的问题情节.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创设故事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适当创设实验情境等.由此可见,探究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宏观控制和规划.问题情境创设得越好,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也就越多.
总之,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包括以下几点: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问;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提出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使学生会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评价和修改.此外,教师还应对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有效指导、收集证据的有效指导、解释结论的有效指导、评价反思的有效指导和展示交流的有效指导等等.
32科学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
评价是探究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多元化需要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價值观协调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的方式注重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评价的内容注重探究学习的结果,但更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6]
评价的方式注重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目前常用的质性评价方法主要有活动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概念图评价、调查和情境测验等.在实际教学中应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7]如档案袋的建立,促使教师和学生经常讨论关于创造有价值的作品的过程、有效批评和作品的评论方式等.[8]研讨法评价,还为学生的自我评估提供了一个良好、积极的媒介,特别是通过观看问题研讨的录像带,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9]
评价的内容注重探究学习的结果,更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学习评价重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的评价、重视探究学习所需要的实验技能的评价,训练学生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而且还经常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的动态评价方法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等的协调发展.[10]
4研究的不足与发展
随着对探究式学习理论基础的探讨日渐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探究式学习的哲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历史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等方面.但是,总的说来,关于探究式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和陈旧,还不能明确地从学生知识建构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探讨,尤其是没有及时充分地吸收其最新研究成果,对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问题进行思考,以推动对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时俱进.
从心理学基础来看,从20世纪初至今,西方心理学家们有关学习心理的研究,正日益从原先的行为主义,走向认知主义及其后的建构主义.因此对于人类学习机理的研究,其关注点也日益转向人类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相应地,人们对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也要逐渐从仅仅关注探究式学习的行为层面,逐渐转向同时研究探究式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尤其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密切关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该受到探究式学习领域的认真研究、分析辨别,以及批判性的吸收和借鉴.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大量研究项目和成果仍然主要集中在探究式学习的基本行动过程、操作步骤和方法技能等方面,主要集中于某些学科尤其是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主要集中于探究式学习实践中的具体行为细节,缺乏对探究式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进行上位的、一般性的研究.
目前,国内有关探究式学习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大量翻译了国外有关探究式学习的已有研究成果,这一方面能填补我们在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加强研究的薄弱环节,并缩小与国外研究的差距;另一方面,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的一些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取得了初步的
成果.从总体上说,在对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一本质的认识方面,在加强探究式学习的理论研究与上位思考,吸收其理论基础学科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2000). Inquiry and the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佐藤學.学习的快乐——走向快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谢丽娜. 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由”的异化及合理化. 教育发展研究,2010.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0-122.
[6]熊士荣,吴鑫德. 科学探究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06年3月
[7]毕华林.化学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施章清.论档案袋评定与学生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4.
[9]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黄光扬.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4,24(5):87.
[1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1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邱新颖,赵风雨.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育探索. 2007年第6期.
[14]冯锐,缪茜惠.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 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10期.
[15]郝兴无.地理探究学习的有效指导.教学与管理.2011年5月.
[16]王茜茜.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学习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年第 2期.
[17]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