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文育人”理念的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之研究

2017-04-25 16:04成积广刘雪松于文龙
文教资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成积广++刘雪松++于文龙

摘 要: 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各民办院校通过努力基本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党员培养模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2017年国务院提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文育人”,基于这一理念,本文在概括“以文育人”理念和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提升问题的耦合性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 以文育人 民办高校 学生党员 培养质量

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深化认识,以认识促进发展,同时重视党员培养工作,进而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其育人质量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是民办高校学生的骨干分子,是中国共产党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是提高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一、文化育人与民办高校党员培养工作的耦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国策,“以文育人”成为公民教育的突破口。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关系到党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总体人数少、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党性修养不高等问题,借由中华传统文化中自身修养提升的方法,突出培养主体的道德选择性,使之明确党员的道德模范作用与所肩负的使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活具体培养模式,使教育主体自觉投身教育教学实践,既丰富了原有知识储备,弥补了自身理论学习的薄弱环节,又将优秀文化不断内化进而主动提升自身修养。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員培养教育的相互融合,一方面树立高校学生党员自我修身意识,另一方面为民办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提供新的模式构建思路,进而从总体上增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整体性,优化培养结构,最终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当前一些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是整体性的工作,民办高校属于高校中较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民办高校育人机制灵活,在教育整体流程中更注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由于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在党员培养环节上,培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可见,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制约因素很多,笔者仅从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入手,探讨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选拔机制问题

在探讨培养流程时,笔者认为首先应明确一点,即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起点应是选拔阶段。如上文所言,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人数较少,换言之,每年根据总体人数比例入党名额相对有限。发展党员实则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具有优秀品质的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的学生进行培养。这是学生个人意愿也是党的选择,可以说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为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党员的选拔工作是非常严肃的。由于民办院校生源素养问题,有些学生对党的认识不清,导致入党动机模糊。加之部分民办院校选拔学生党员以成绩、日常表现、学生管理参与度等现实因素为主要依据,没有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使有的学生入党动机偏于功利化,甚至影响后续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

2.培养模式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趋于自主化,在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各大院校都有结合自身的培养模式。民办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同样坚持“思想修养、党员身份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三方融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的整体思路,基本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但就当下培养模式而言,在培养质量上很难有所突破。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积累,对党课理论教学较为排斥,必要知识吸收不足,以致在后续实践中缺乏必要理论引导。

3.考评方式问题

目前对学生党员的考评按照不同的培养阶段,主要有党课考试、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党课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政策、党内工作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他方式的考察则侧重于实践及学生整体性的考评。上述考察方式,一方面形式单一,学生在参与考察时,只要“有的放矢”做好考前突击即可获得考试通过,有违党员培养初衷。另一方面虽然有对实践及整体性的考察,但考评内容和指标体系不健全,导致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不高、态度不端正等一系列问题。

三、“以文育人”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启示

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文化教育提升国民素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见“以文育人”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中,通过文化教育可以变目前的“劣势”为优势,创新培养理念,实现民办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提升。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重视党员选拔机制

对学生党员的选拔,是整个党员培养工作的开端。若要选择优秀的人才进入党员队伍,首先就要重视党员选拔机制。就选拔层次而言,笔者认为在自愿提交申请的前提下,应加强党知识的普及教育。例如在思政课教育及实践课程中,要加入红色文化教育,从优秀文化事件乃至于地域文化中较为突出的革命案例入手,在学生主体中形成对党性的初步认知。这种将文化观与党性教育融入学生思政德育教育中的做法可以在总体上增强学生的入党热情,同时夯实学生“三观”教育基础,更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生动且深刻地了解党的历史及为人民服务等宗旨。就培养层次而言,学生只有在通识教育中有所收益,整体素养有所提高,可选范围乃至于可考量的综合因素才会增加,进而更综合地选取重点培养对象。

2.立足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灵活是民办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原本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少等劣势,可以通过灵活的培养机制转变为教育优势。民办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可能较差,但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善于实践都是非常有利的教育因素。笔者认为,“以文育人”实践同样是教育的核心方式,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实践提升教育品质。开展主题拓展活动,例如“沂蒙精神”、“长征精神”等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互动,由学生策划组织,党支部、学团工作处等部门负责引导及安保服务工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组织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及提高动手能力,进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地方民办院校优秀培养模式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由学生参与整体活动包括宣讲、展览、座谈等活动,分享教学实践成果,这是对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的支持。

3.实现全程考评方式

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时期,就党员培养而言,是由高校学生向合格党员发展的重要时期。考核一名新晋党员是否合格,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又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为了保证党员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笔者认为目前考评方式应该有所改良,以实现全程考评为主要方向。考试、民主表决等传统方式作为阶段性考核的主要形式过渡为主要参考形式,以学生参与实践的自我鉴定总结及实践成果为主要考察方式,力求学生不断自我总结、自我超越,以期不断内化教育成果,从而从总体上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虽然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升,创新培养理念的指引,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会进一步完善。随着“以文育人”理念的推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国策的实施,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必会迈向新的阶段。

參考文献:

[1]顾宇,李希,陈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6(7).

[2]郭欣欣,党琳宁,邢琳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途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6(7).

[3]龚主.民办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2016(3).

[4]马晓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

2016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SSF-030)。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