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7個黑加工点的背后,是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7月25日新华社)
工业明胶位列于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其中的有毒重金属铬容易进入人体,蓄积后有致癌性。专家表示,工业明胶用肉眼很难分辨,铬等重金属一旦进入身体就容易沉淀在血液骨骼中,很难排出体外。从此次营口警方侦破的这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让人看到犯罪分子在三年时间内,用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注入食品中,此次查获的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显然只是冰山一角,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早就有比缴获的要多得多的有毒有害食品已被销往全国各地。
那些餐桌上的食品,消费者怎么都不会想到是来自于肮脏的黑窝点,不会想到其中注入的是具有较强致癌性的工业明胶,这给多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而这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存在几年也无人去查处,就如2015年1月曾被央视报道的病死猪肉制成湖南特产一事,案件持续时间更是达7年之久,有101吨病死猪肉被制作成了当地特产“湘西腊肉”。而工业明胶这系列案件,也是存在三年之久,当地监管部门对此也是一度“无可奈何”。
监管部门对此回应,“现在有毒的食品种类太多,相关检测难以覆盖。”而那些黑窝点分散而隐蔽不易发现,监管存在一定难度。这些都是执法的现实困境。但监管部门的监管触角就是应该做到无盲区、无死角,对于有毒的食品种类不能做到了如指掌,不能做到全部掌控,恰恰正是监管部门存在的亟待补齐的短板,这样的错误不应该出现,出现问题后,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对于黑窝点,更是应该加强打击力度,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于工商、食药监等各相关部门存在“九龙治水”的执法难题,也需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权责,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将责任落实到部门。
从地沟油、毒生姜、三聚氰胺、僵尸肉到毒胶囊、病死猪肉等等,食品安全犯罪近年来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而违法成本低在于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被誉为“史上最严”,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严法需要强力执行,需要监管部门尽起职责,严查严处食品安全犯罪。还可以多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对食品安全犯罪“绝不姑息”的办法,如在德国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肇事者有可能被罚得彻底破产;在法国如果出售过期食品遭到举报,食品店将立即关门;在韩国制造有毒食品药品者在10年内将被禁止营业……
完善监管制度,弥补监管漏洞,加大力度惩处食品安全犯罪,需要有切实的行动,不能再养痈遗患,对食品安全犯罪,要能抓小抓早,要对食品安全犯罪一律零容忍,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伤害,监管部门才有资格称得上是食品安全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