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奎+张燕+邓兰燕
嘉善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地区的一个小城市,产业基础好,就业承载力强,理应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嘉善在推进农民工落户中面仍临着一些烦恼,主要是由于外来农民工规模大、比重高,财政面临较大负担,没有适当、充足的政策支持,从而导致其在接纳人口等方面的潜力难以变现。为深入研究相关问题,2016年笔者一行赴浙江省嘉善县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了嘉善县在推进农民工落户、加强农民工管理等方面的做法,以及工作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全国、特别是沿海城市群地区中小城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嘉善县农民工的新情况
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与上海、江苏接壤,处长三角核心地区,距离虹桥机场45分钟车程,20分钟高铁即可到达上海,全县面积506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73.3万人、户籍人口38万人。嘉善是典型的发达地区,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5.5亿元,人均10981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631美元),为全国的2.2倍,三次产业比重为5.5∶55.1∶39.4。
(一)虽是小城市但外来人口占比高、规模大,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吸纳农民工的主体
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使嘉善已充分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工作圈和生活圈,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嘉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嘉善外来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4.31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34.6万人(其中农民工25万人,占72.3%),新老居民比达到100:89。尽管嘉善是小城市,但外来人口数量大、比重高,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河南等临近内陆人口大省,分别占嘉善外来人口的18.48%、17.16%、9.6%。这些农民工在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为1.2∶72.3∶26.5,以第二产业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企业打工为主,近年来建筑业、批零业、住宿餐饮业吸纳农民工的数量也在大幅上升。
(二)外来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近几年开始减少
大量外来人口集聚不仅使嘉善在城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社会治理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承载力面临较大挑战,也使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和高企,在主观和客观双重因素作用下,嘉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常住人口开始呈回落态势,外来人口也从2010年最高时的41.38万人逐步下降至2015年的34.6万人,降幅22.6%。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嘉善外来人口的减少主要原因,一是嘉善对电镀、印染、造纸等过剩行业实施清理,关停淘汰喷水织机8000多台、淘汰改造工业自备锅炉100多台。二是嘉善大力推进和实施“机器换人”项目467个,直接减员2.8万多人,劳动生产率提高18.9%。同时,项目审批中对新建、扩建项目“亩均、人均、科技”等标准要求,也减少了新增产业项目数量。
(三)农村户籍吸引力提高,出现城市向农村的人口“逆流动”
嘉善一直致力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远低于全国。在嘉善,农村户籍意味着享有土地、直補、分红等特有权利,许多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不再将户口迁出,一些城市人也开始向农村转户。对这种人口“逆流动”,嘉善也在积极探索“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机制”进行规范,需满足四个条件方可:一是转户者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二是夫妻及子女在城区无商品住房,三是实际在农村居住的人员,四是农村宅基地上有此人名字和份额。
(四)农民工落户意愿出现分化,新生代和外来农民工意愿较高
根据嘉善县2016年3月和4月开展的“新居民”落户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外来人口的落户意愿显著,在总共收回的3016份问卷中:有长期居住生活意愿占37.30%、没有占33.32%;有户口迁入意愿占17.57%、没有占54.78%;希望落户县城的占59.85%、中心镇占33.52%。而落户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子女教育(46.40%)、就业及个人发展(24.62%),入户最大困难是房价太高(30.42%)、户口放老家有好处(15.56%)、生活成本高(14.88%)、收入不稳定(14.16%)。在访谈中了解到,转户意愿高的主要是那些处于管理岗、技术岗,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收入能力的新生代外来农民工,如加强政策支持,意愿还有望提高,而本地农民工转户意愿不高。
(五)外来人口落户数量非常少,受教育资源驱动,落户地点主要在县城
嘉善县2009年制定了《嘉善县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户口迁移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户口迁移的有关政策,细则实施(2010年)以来,嘉善县外迁入落户13295人,相当于外来人口的3.84%,其中,县外农村迁入5649人,占42.5%。而县外农村迁入人员中,通过购房落户的2890人,通过夫妻投靠、子女随迁、子女投靠父母、年老父母投靠子女的有2759人,基本各占一半。县外迁入的农村人员主要来自安徽(26.8%)、四川(12%)、河南(8.6%)、福建(7.8%)、江西(7.2%)、江苏(7.1%)、湖北(6.5%),落户地点主要在县城的三个街道,合占80.2%,主要是因为其就学条件更好、更具吸引力。
二、嘉善县推进农民工落户面临的问题
(一)本地农民转户城镇意愿低,制约城镇化水平提升
随着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完善,嘉善本地农民大多不愿意转为城镇户口,在一些村,农村户口的“含金量”十分可观,每人每年的集体分红可达5万元,2015年,嘉善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1%,比全国低了3.8个百分点。这种“实惠”的乡城倒挂现象在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较为普遍,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城市、甚至特大城市买了房,但并不想转户到城市,依然希望继续生活在农村,与国家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形成反差。
(二)外来农民工虽有落户渠道,但门槛依然较高
2015年12月,浙江省就出台了户改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放开县(市)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街道)和其他建制镇(街道)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包括无生活来源的未婚子女,下同)、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而嘉善的实施细则则增加了3个条件:依法取得房屋权属证明的成套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当年度政府公布的申请廉租房人均面积);在城镇实际居住一年以上;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即被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依法录用或聘用,具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金,或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具有相应的经济收入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金)。其中条件和可以通过努力实现,但条件的难度大,嘉善外来农民工中78.98%租房,买房的很少。
对于没有达到落户条件(买房、稳定工作)的,还有一个渠道是积分落户。但在分值的设置上,普通农民工很难得到高分。在500分的总分中:文化程度占60分,其中高中仅为5分;住房状况占30分,未购房为0分;专利创新占50分,农民工基本上很难拿到分;投资纳税占40分,纳税每满1万元得1分,雇佣10个人得1分;上述180分中,普通农民工一般只能得到不足10分。
(三)部分农民工具备落户(购房)能力,但政策支持不够
2016年4月,嘉善县城的房价在8000元/平方米左右,而更靠近上海、公共服务也不错的大姚镇房价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屋约需45万元,其中首付13.5万元,商业贷款按揭30年,每月需还款1672元。在大姚镇打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普遍在3500元以上,夫妻双方收入达到8万元/年的也不在少数,普遍具备家庭每月还房贷2000—4000元的能力。但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缺少金融政策上的支持,许多具备购房能力的农民工难以、或不敢购房,还没有资格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也无法办理抵押贷款。
(四)率先推出“三权三抵押”,但未能助力城镇化
2014年,嘉善县在浙江省率先探索农村产权“三权三抵押”改革,推出融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三权”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产权抵押产品,形成了以“三权三抵押”为核心,配套农村产权确权赋能、活权运转和交易服务三大平台的“一核心、三平台”制度体系。截至2016年3月,累计办理“三权三抵押”贷款172筆,发放贷款总量超2亿元。调研中发现,嘉善的“三权三抵押”改革,主要增加了当地农民的融资渠道,这些农民在拥有更多资产后,进城落户的意愿并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在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制度安排的调整,并没有让城镇化得到加速,反而阻碍了城镇化推进。
(五)制度性缺位让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落户的积极性不高
调研中发现,数量众多的外来农民工,虽为嘉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社会治安、城市执法等每年要额外支出5亿多元,而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此没有专项补助。地方政府担心一旦全面放开户口,在城市管理上支出将进一步增大,经济形势好、财政增长较快时尚能维持,地方财政不好时则会陷入困难。因此地方城市更倾向于分步骤、有选择地推进落户,通过居住证、积分落户等缓解短期内的落户压力,在积分门槛设置上倾向将所谓的“低素质非人才标准的人口”挤出去。下一步,如何采取有效政策,促进中央政府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财政性建设资金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等方面推进改革,真正能够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三、从嘉善看沿海地区:对农民工落户的启示与建议
(一)增强农民工管理服务供给有利于促进落户
为加强和创新居民(外来农民工)管理服务工作,嘉善构建了县级、镇级、村级三级新居民管理服务机构,突出抓好企业工作站和社区需求服务站建设,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例如,魏塘街道魏中村在浙江全省率先成立了新居民管委会,并探索了“以新管新”模式,村集体提供劳动就业培训、社保、计生、人口统计等公共服务,鼓励村民自盖公寓供农民工出租使用;姚庄镇推进建设城乡一体新社区,实施生产以村为主、生活以社区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并建设标准化的公寓住房和配套用房。通过加强对新居民的服务管理,使外来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嘉善的经验表明,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特别是对跨地区农民工群体集聚的地区,通过提供服务供给水平,保障农民工“安居乐业”,逐步推进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相降低农民工落户的综合成本。
(二)推进落户要与承接特大城市人口疏解相协同
在嘉善,子女教育是外来农民工迁入户口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在上海工作却没有上海户口的人,为了解决小孩的读书问题,对于落户嘉善意愿非常强烈。因此嘉善不仅需要解决自身境内的农民工,也要接受来自上海的疏解和分流。从全国来看,大都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农民工落户压力普遍较大,一方面,如果按照现行落户政策框架,仅就城市规模而言,这些中小城市无疑需全面放开户口,但地方在实际中这样做很难;另一方面,这些中小城市的落户政策应与承接周边特大城市人口疏解结合起来,有一定的政策导向,结合实际情况,渐次承接。
(三)新生代农民工应成为落户政策重点关注的重点
在与当地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座谈中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既落不了户、又回不去老家农村的两难境地,已不适应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在城市面临幼儿看护、入园入托、子女就学、稳定住所等实际问题。相比之下,年龄大一点的80后要比90后落户意愿强烈一些。与此同时,新生代也是城市未来人力资本和城市劳动力增长的主力军,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的人口红利。嘉善的启示是,在当前人口结构变动的大趋势下,应该更加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加快让他们融入城市、落户城市,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和城市政府都能带来巨大实惠,意义重大。
(四)深化制度改革提高本地农民工群体落户意愿
嘉善本地农民工群体落户城镇的意愿不强,可以从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两个角度解释。一方面,农村推力不够。从农村土地升值预期上看,由于嘉善是浙江唯一同时接壤上海和江苏的县,到虹桥机场驾车需40分钟,高铁仅需20分钟,当地农村居民对农村土地升值有强烈预期,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及其权益。另一方面,城市拉力不强。嘉善城乡差距很小,一些村集体的农民十分富有,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小于同期浙江省的1.9∶1、全国的2.7∶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共享,城市户口吸引力有限。而事实上,城市发展带来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以及对创新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是农村所不可比拟的,从大趋势看,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还需深入推进,要积极尝试探索出既能兼顾农村权益,同时又能促进向城镇集聚的体制机制,分享城乡两方面好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发达地区农民转户的积极性。◆
〔刘保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副研究员。张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副研究员。邓兰燕,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