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兴
高考大纲对于写作的“发展等级”部分,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要求。而就议论文写作而言,有创新就意味着观点要新、例证要新。高考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用例陈旧、俗套,让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就拿江苏高考作文来说,2015年写“智慧”,阅卷教师总结考生举例,周国平、汪国真、王国维出镜率最高,被戏称为“三国志”;而2016年考生则高歌“三爱”,即爱迪生、爱因斯坦、张爱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我们的作文也应该用崭新的素材来表达崭新的观点,如此文章才能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中生阅历有限,同时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面较窄,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妨放开眼光,通过“四轮驱动法”来打通素材积累的高效渠道。
一、回归课本,落实教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绞尽脑汁想寻找新颖的素材,殊不知,高品质的素材就在我们的手边。教材是经过专家反复甄选,从无数经典当中精心挑选出来编排的,高含金量的课文往往可以多角度用作素材,以江苏必修三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全文虽只有短短396字,教师仅用一课时就能完成教学,却能为学生们提供多维度的思考空间:
① 烛之武年轻时才华横溢却被埋没。及至晚年国难当头之际,被委以重任,出使秦国,力挽狂澜,可以用来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② 韩愈在《马说》中曾感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纵然烛之武是千里马,也须得伯乐佚之狐的赏识与 推荐。
③ 顾全大局,全局利益高于一切。虽有委屈和不满,但国家存亡之际,烛之武不计私怨,为国效力。
④ 烛之武“退”秦师全在一个“说”字,语言的魅力与谈话的艺术尽显。
⑤ 责已以周,知错就改。面对烛之武的牢骚,若非郑伯低姿态的自责致歉,烛之武未必肯接受使命,那国家就岌岌可危了。
当然,从秦伯、晋伯的角度切入,还能够收获其他解读。一篇短小精悍的课文,信息量如此之大,情节如此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如此丰满,如果我们能好好咀嚼,定能受益无穷。
比如,也有一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经过甄选,并加以妙用。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201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亮剑无声处》中的片段:
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历来为文人墨客推崇赞赏。然而细想,倘若没有那“前人之述备矣”地走出大流,而仅仅徘徊于“春和景明”“一碧万顷”之泛泛言谈,又怎会有《岳阳楼记》的成功。唯有在众人无声处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真心慨叹,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方有千年不衰的 魅力。
虽然是初中必背名篇,但《岳阳楼记》可能早已被大部分学生遗忘。然而作者巧妙地抓住“前人之述备矣”这句话作为突破口,阐发“我们唯有亮剑无声处,才能不随大流,唱出自己的旋律”,在“话长话短”的论题下让“老树发出新芽”,不可谓不灵活。
教材是一座素材宝库,学生如能做砂砾中淘金的有心人,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定能会对其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关注时事,觅增长点
新闻中有大量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以及热点话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的,能为写作注入蓬勃的时代感。另外,很多学生都是追星族,对于各路明星的动向可谓如数家珍,不管是爱好体育,还是喜欢娱乐,针对自己喜欢的领域来培养个性化的素材增长点,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教师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实际上,最前沿的资讯往往就是作文资源,如果能够加以甄选和恰当运用,也是可以点石成金的。
比如201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智慧,重许人生之芬芳》中,为了论证智慧的重要性,谈及与慈善相关的热点现象,通过中外慈善家的不同做法,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点出“做一名有爱的慈善家固然很好,做一名拥有智慧的慈善家更好,所以爱也需要一种智慧”,可谓清晰通透:
现在的慈善家大多将钱盲目地捐给贫困地区,却不知道贫困地区的那些孩子是如何利用这笔钱的。有的孩子长大后要求慈善家增加捐款,后来甚至因为这笔钱而误入歧途。而一个叫麦克菲的富豪,在美国开办了有名的连锁超市,当一个因贫困交不出学费的麻省理工男孩向他寻求资助时,麦克菲联络了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一家超市,聘请他做一名职员,预付一年工资。后来这个男孩经过努力成就了自己。
201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该说就说》的作者正是关注过电影《一九四二》的相关讯息,才能想到如此熨帖的开头:
冯小刚在《一九四二》的发布会上面对诸多记者关于“为什么要用如此直接的方式揭当年的痛处”的提問,淡淡地回了一句:“没什么值得掩 饰的。”
关注时事,激活思维,对于新事物、新现象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写文章时才能真正“我手写我心”,让文章涌动时代的气息。
三、避重就轻,杜绝撞车
说到素材新颖性的界定,有的学生可能满腹委屈:“我并没有使用非常陈旧的素材,我关注时事,每天都看新闻,凡是重要人物的重要经历,我都如数家珍,可是老师还是评价我的素材不够新颖,这可如何是好?”实际上,作文素材的“新”不只是与“旧”相对。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反之,哪怕事件或人物是新近出现的,但是引用的学生过多,那就沦为了陈旧素材。比如“马云”“王石”“姚明”“李娜”等,这些人物头顶光环,都是各自领域的一哥一姐,我们在积累素材的时候要注意避“重”就“轻”,听从川端康成的建议“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避开这些重量级的人物,去选择居于他们之下的二号或三号人物,这样方能杜绝“撞车”。抑或是避开重量级人物的重量级作品或成就,去寻找他们不为人知的其他特点。
以201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闲敲棋子落灯花》为例,文章反思与批判快节奏的生活,有这样一段论述:
还记得余光中的《催魂铃》吗?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串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它高亢而密集,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我们卷来,摄人心魄。
余光中的名字学生们都听过,但大部分只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乡愁》,顶多也就加上个必修课本里面的《听听那冷雨》。《催魂铃》也许很多考生闻所未闻,然而该文的内容用在此处非常贴切,也就是说名人不那么出名的作品也是可以去关注和积累,并为我所用的。
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一叶知秋》论证对细节的注重中蕴含大度与包容,小作者引用的就是大词人苏轼一首比较冷门的诗: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面对禅师的做法心有所同。
由此可见,避重就轻是保证素材新颖的一个捷径,在平时积累的过程当中就应该留心。当然,学生的兴趣不同,阅读与关注的领域有差,如果能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自然会让作文闪烁只属于自己的光芒。
四、别开生面,曲径通幽
所谓“世上本来是有路的,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要想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想他人之所未想,关注他人关注不到的角落,“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别开生面,跳出常见的人物素材的范畴,关注除了人物以外的其他类型的素材,比如电影、书籍作品、绘画创作等等。
经典文学著作对于写作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而相对小众的作品更能避免老生常谈。翻开2015年浙江卷“作品与人品”的高考优秀作文集,我们能发现,考生们侃侃而谈的是卢梭与《忏悔录》,被称为“南美洲的良心”的作家加莱亚诺与《南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普鲁斯特与享誉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卓尔不群的伍尔芙与《墙上的斑点》,艰深的加缪及其代表作《局外人》,乃至于引发热议的余秀华与她的新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等等。如此丰富而又个性化的阅读世界,当然能助力写作的“打开”。
不但文学经典,其他艺术形式也能启发写作灵感。2014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扇门,那条路》就提炼了电影《無人区》中主人翁的经历来阐释论点:
在影片《无人区》中,潘肖在那条没有规则没有法律设置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历尽社会属性和动物属性的挣扎,最终守护住内心的道德法则,完成了他作为“人”的升华。毋庸置疑,那种种的磨难便是那扇门,而那条路则引领他走向一个新的 世界。
能援引看过的电影,紧扣材料进行如此深刻的剖析,小作者在当初观影之时就并非仅仅停留在欣赏情节的浅层次,所以此时才能信手拈来,成就一篇妙文。
又比如201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于无声处听惊雷》用电影的台词来结尾也颇为精妙。作者的引用与片中角色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的背景结合起来,既说理清楚,又干净 利落: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我很喜欢。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要出头,不妨就给他们个机会吧,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
从平时的写作可以看到,对于社会与人性有着深度思考的经典影片,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也是学生们所青睐的。教师们不妨设置影视鉴赏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可以激活自己的所见所闻。
作文的世界应该是气象万千的,局限于课堂 “制造”出来的只能是狭隘的思想与表达。教师要启发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学生们也应避免方法的盲目与单一,学会“多轮驱动”,拓展阅读,激发思维,点化生活,盘活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中学;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