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梅
基金项目: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科研项目《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重庆为例》(项目编号2016KYY0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发展农业保险已经成为继取消农业税、增加种粮补贴、柴油补贴等重要财政支持计划之后,解决“三农”问题十分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之一。重庆自2007年正式启动农业保险,近10年来,重庆创新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从试点到全市铺开的农业保障政策呈现普惠性、制度化。本文重点分析了2014年-2016年重庆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对策
自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以来,如何解决现实中“三农”、中小企业等弱势领域的金融支持问题就成为政府部门与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扶持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日益增多,继取消农业税、增加种粮补贴、柴油补贴等重要财政支持计划之后,推行和发展农业保险实际上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十分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之一,中央和大部分地方政府多将其作为本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来实施。重庆作为走在时代改革前沿的直辖市,近年来,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和农业保险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这些努力的成效有待于我们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一、重庆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业保险条例》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确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经过多方论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补贴农民、农业、农村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重庆自2007年正式启动农业保险,近10年来,重庆创新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从试点到全市铺开的农业保障政策呈现普惠性、制度化,既有一贯的中央政策农业保险险种,也有市级农业保险险种。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这些普惠性险种,参保率逐渐上升。
2015年7月,重庆创新推出农产品收益保险,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购买该农产品价格险,减少或者平抑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生产带来的冲击。重庆市政策性农险险种从2007年的4个增加到目前的29个,覆盖我市所有贫困区县和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建卡贫困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市财政在统一标准之上再给予总保费5%的优惠补助。2015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04亿元,增幅32.86%,提供风险保障295.74亿元,赔款及给付1.95亿元,增幅15.77%,承保农户118.27万户次,惠及30.54万农户。2016年1月-9月,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27亿元,提供风险保障206.76亿元。市财政局向永川、黔江等11个区县拨付1600万元资金,补助支持在更大范围实施农产品收益保险试点。其中酉阳县保险业保持较快发展。截至2016年末,全县保费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10.7%,农业保险方面,全县大力推进能繁母猪、生猪、水稻、马铃薯等中央、市级政策农险,开展山羊、土鸡、肉牛、猕猴桃等特色种养殖险。截至年末,酉阳人保财险种养殖业累计保费收入1079万元,酉阳安诚保险养殖险累计保费收入127万元。
重庆针对社会民生薄弱领域开展财政政策抓好普惠金融发展。2016年共向财政部审核申报专项资金6.2亿元,累计落实中央财政提前下拨贴息和奖补资金3.5亿元,撬动“双创”信贷投放28.3亿元、民贸民品贷款53亿元和农业保险资金2.8亿元,实现农业保险责任270亿元。
二、存在问题
1.政府支持力度有待提升。保险公司经营成本控制有待加强
我国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仅限于保费补贴,相较于国际上保费补贴、经营管理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政策支持的广度和深度、管理组织的力度和专业性都有较大差距。重庆获得中央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明显低于四川、浙江等省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得以广泛试验和发展的最主要政策动力。财政补贴的社会效应和激励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但财政补贴也有负面效应:中央财力不能平均分配财政资源、加重地方财政负担、增加道德风险等。
重庆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比邻省地区相对较高。一方面,重庆农业种养两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保险标的分散,展业、承保、查勘理赔的成本更高。另一方面,全市农业保险基层网点普遍投入不足,承保信息采集不全、事故现场查勘不及时,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加大公司经营成本。
2.巨灾风险防范措施缺乏。农业保险承保风险具有区域性、集中性、季节性的特征。如果没有构建巨灾风险准备金等制度,保险机构一旦发生巨灾赔偿亏损,将难以保证持续经营,也会给政府增加财政负担。北京、江苏、浙江等省份在农业大灾风险防范上已走在前例,重庆是一个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却尚未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这制约了农险业务的发展和保障水平的提升。
3.投保意識薄弱、农业保险知识缺乏,理赔标准低。重庆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数农户由于受教育水平低下、保险知识缺乏、小农意识较强,出现农户多层次的保险需求与标准化金融服务错位的现象,无法专业化、商业化规避风险。且由于农业保险服务繁复的业务流程,导致农户与保险公司相比地位弱势,丧失投保意愿。
2015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全市保费收入只有0.6%,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较2014年分别增加7%和21%。农业保险赔款及给付占全市0.88%,较上年降低了20%,占财产保险2.3%,基本与去年持平。
4.险种不足。虽然目前重庆市政策性农险险种有29个,但大部分地区大棚蔬菜、水果、烤烟等农业骨干产业却没有纳入参保范围,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病虫害将损失严重。而对前期投入大、成本高的经济作物农户投保意愿非常高,特别是一些季节性旅游景点,如油菜花海、草莓园等。
5.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农业保险承保公司作为经办主体,在乡镇基本上没有基层保险网点。农业保险点多面广,标的分散,保险专业人才、设备、组织机构网点的缺乏会严重阻碍农业保险展业、承保、理赔的流程,降低保险保障效应,影响农户满意度和参保热情。
三、对策建议
1.农业保险模式的转变。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兼顾农业保险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在现今农业保险发展基础上,积极创新现代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仿照美国模式,建立政府支持加私营保险公司商业化运作的农业保险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传统单一商业模式向“互联网+农业保险”转变,以服务“三农”为理念,以实现参保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实现事前防范、事中处理、灾后理赔的一体化服务。
2.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健全农业保险三重防线体系:农业经营主体保险是基础、农业再保险是支撑、农业巨灾保险是保障。三重防线形成农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安全网,实现农业风险、农保经营风险、巨灾风险的充分保护和有效保障。
3.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除了主要粮食品种和重要农产品,鼓励和支持地方积极发展区域性特色品种和对农民收入影响大的品种。保险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体现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妥善处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的保费分担关系。
区镇村各级明确责任,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印发宣传资料、流动宣传车、张贴海报等形式,以身边真实农保案例宣传三农保险的政策内容和重要意义,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为受灾农户恢复生产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4.增加险种范围。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设计农业保险险种。积极开发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兽医责任保险、农机安全保险、农房财产保险等产品。增加风险保障的覆盖范围,将生猪、能繁母猪、林业、马铃薯、玉米、水稻、蠶桑、青菜头、中药材、水果、增福土鸡、烟叶等纳入保险试点范畴,对农业影响较大的天气指数、价格指数、疫病死亡的列入保险条目。风险保障水平由以产量为基础向以收入为基础转变。
5.加快基层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农业经营技术性和季节性强,农业保险对象是分散的农业经营主体,所以保险机构应增加基层农业服务网点,充分利用基层农技推广、动物防疫机构、农机租赁等,降低成本,促进生产技术、保险手段、防灾措施相结合。探索和研究生产、销售环节保险机构和基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合作机制。农业保险是国富民强,让农民早日脱贫的基础保障。未来五年,如何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对于保险业来说,仍面临诸多挑战。
参考文献:
[1]尹成杰.关于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6).
[2]赵文龙.试论重庆农业保险发展路径[J].上海保险,2014.2.20.
[3]2016重庆统计年鉴.
[4]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
[5]保险扶贫丨精准对接,重庆市农业保险取得较好成效.中国保监会重庆监管局新闻,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