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科研创新不断发展,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对基础研究成果转为具有市场前景产品的开发性研究不足、开发性研究成果产业化和工程化不足的情况,科技成果转化率整体不理想。
科技创新链条存在薄弱环节
科学与技术是紧密相连又各有不同的范畴。技术创新价值链一般主要包括:以基础研究为发端的科学发现开始,经过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研究制造形成商品(服务),再经市场营销(培育、推广)、不断改进,达到满足客户的需求,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容量和逐渐增长的经济效益。企业转型升级缺乏技术与产品,系统、共性关键、平台型技术不足,部分关键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科技创新链条衔接存在薄弱环节。
科技研发投入结构尚需调整
首先,基础研发仍以发表论文、注重提出概念为主。对应用转化和产业化重视不够,基础研究转化和过渡到应用开发性研究的链条薄弱,衔接不够。
第二,开发性技术研究成果到产业化、工程化转化率低,难以逾越成果转化的“死亡谷”。应用技术研发和转化主要靠效益驱动,但在效益真正产出的漫长过程需要不断投入,特别是一定规模的中间试验、工艺放大、流程再造以及产品化、工程化和市场培育推广等。目前我国在创新链的阶段十分薄弱,具体表现在投入不足、支撑不够、急功近利、持续支持体系不健全、甘冒风险后的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对创新链的产业转化阶段,一般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投入力量,联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逐步弱化。
新材料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员,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保障。然而,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也存在研究成果转化的“死亡谷”,很多科研成果长期被束之高阁,这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创新不足导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关键材料难以保障、核心专利受制于人等问题。
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的3大建议
一是更加重视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政策支持力度。对有前景或者暂时对单个市场主体没有明显经济效益、但对国家和行业整体有益的应用开发技术,国家应予大力支持。
二是政府出手或引导建立国家及地区性开发应用技术与工程转化机构和组织,前接众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并通过开发性应用研究和工程转化使之可实用化;下达社会和企业,提供持续不断的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创新先导、技术驱动、转型升级的良性链环。
三是国家科研开发项目前期立项就要考虑项目完成后的转化、产业化的相关工作,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在项目验收评估时,要关注项目的转化、产业化、工程化、市场化的可行性,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导向,尽可能创造条件,并督促实施主体提出市场化的路径和需求。
才让强调,只有通过以上改革和完善,才能实现技术创新链的连环贯通,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支撑企業转型升级,保证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