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要:该文介绍了红小豆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期确定、种植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关键技术,以期为神木县及其周边区域红小豆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旱作;红小豆;栽培技术
红小豆色泽鲜红、皮薄、沙性大、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和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药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隨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对红小豆的需求也在增加。据当前国内外市场分析,发展和扩大其面积对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木县红小豆种植历史悠久,针对当前红小豆生产中从在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问题,现结合当地种植经验,总结出神木县旱作红小豆栽培技术,供当地红小豆种植参考。
一、田地的选择
红小豆属于一年生豆科植物,种植前茬避免豆科作物,最好选择禾本科作物,红小豆单作或与高秆作物套作均可。红小豆耐脊薄,不耐涝,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山地、平地均可种植。因水肥较高的地块单作茎叶徒生、结荚少,以套种为宜。前茬作物未使用过普施特、阿特拉津和广灭灵等长效除草剂。
二、播期的确定与播种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最适发芽温度14-18℃,播种土壤温度应稳定于14℃以上,神木县的适宜播期为5月15日至5月20日。
红小豆因其拱土能力差,田地整理要精细。因控制不好播种深度,使出苗不整齐,因此整地起垄播种不能一次完成。垄作栽培,株距10-15 cm,行距60 cm。每亩播种3-4 kg,播种深度3-4 cm。最佳亩保苗数1.6-1.9万株,无限结荚型红小豆品种应在此基础上适当稀播,播后及时镇压,以保全苗。
三、良种的选择与处理
选用中、早熟,产量高、籽粒大、粒色鲜艳、皮薄、出沙率高、抗逆性强、市场销售好、适宜神木县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须选择达到精量播种的种子标准。精选的种子用0.2%(种子质量)的50%多菌灵+ 0.1%(种子质量)的50%辛硫磷拌种。
四、科学施肥
红小豆施肥以基肥为主,开花期叶面喷肥为辅,同时必要时适当增施钼肥。红小豆底肥一般亩施5 kg二铵。红小豆适量、适期追肥对提高产量和质量有明显效果。贫瘠田地可在苗高10 cm,结合中耕,亩追施2.5 kg尿素。初花期叶面亩喷施0.3-0.4 kg磷酸二氢钾,可提高产量和商品质量。开花初期喷施0.04%-0.05%钼酸铵溶液以促进结荚,喷施时间以早上7点至9点,下午4点至5点为宜。
五、病虫害防治
病害常见的主要是叶斑病、立枯病、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和枯萎病等。红小豆病害综合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用无病植株留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叶斑病防治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立枯病防治用50%的多菌灵0.5%-1.0%(种子量)拌种;白粉病防治用25%粉锈宁;褐斑病、根腐病和枯萎病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
虫害常见的主要是蚜虫、红蜘蛛、豆荚螟、食心虫等。红小豆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是播前深翻消灭越冬幼虫,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脱粒。食心虫防治用20%速灭杀丁乳油;蚜虫、红蜘蛛、豆荚螟防治用40%乐果+YZ901增效剂。
六、田间管理
苗期2-4片真叶时间苗,防止田间郁闭、影响通风,从而造成花期晚、延迟成熟。拔除病苗,留壮苗、大苗,根据地力选择适当株距。
红小豆整个生育期中耕3-4次,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第1次中耕只深松不培土;苗出齐第2次中耕,也只深松;第3次一般在6月5日前结束,深松、少培土;第4次在开花前结束。红小豆秆弱易倒伏,下部结荚低,封垄前应培垄1-2次。
依照地块杂草情况,可采用化学除草。一般在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对1年生禾本科和小粒阔叶杂草防治效果较好。未使用除草剂的地块,及早进行人工除草,其应在封垄前结束。后期如果有杂草应人工拔除。
七、适时收获
红小豆上下部荚成熟不一致。根据红小豆易炸荚的特点,应掌握适宜的收获时期,确保丰产。田间80%以上中下部茎枝变黄,下部叶片脱落,豆荚颜色浅黄时即可收获。收获太早青荚多、使产品质量下降,太晚会炸荚造成产量降低。收获适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宜在烈日下收获,避免机械炸荚,从而降低田间损失。
收获后在场内分小堆晾晒2-3天进行后熟。以免发生霉粒,影响产品品质,造成损失。豆荚全部变为黄白色时脱粒。脱粒时严格控制水分含量,脱粒时水分16%-17%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