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1:
3岁的易易一旦开始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妈妈提醒他洗澡,他就会说:“妈妈等一下。”结果等了很久,他也没去洗澡,看电视依然很专注,就好像妈妈从来没说过洗澡的事一样。
情景2:
易易吃饭时,经常会吃几口,摆弄下玩具,再吃几口,再玩一会儿,妈妈催一下,就吃几口,等妈妈吃完洗完碗回来,他碗里的饭还没吃一半。
情景3:
对易易来说,早起去幼儿园是件困难的事。有很长一段时间抵触去幼儿园,早上就算勉强起来,也不配合,要么不换衣服,要么不穿鞋,就算穿上衣服,也不洗脸,推一下走一步。
上述情景作为家长的您是否也曾经历或目睹过?面对家中的“慢”孩子,很多家长,虽然会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但有时也会急躁上火,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各种“慢”行为,是否有好的解决办法?
孩子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慢”,应该说是事出有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缘由:
一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孩子在前运算阶段(2-7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为和观点上,而完全不能采取别人的观点,不去注意别人的意图,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此时的孩子经常陶醉在自我世界里,集中全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当他们看喜欢的动画片或玩游戏时,就会把大人的要求与期待抛在脑后。
二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体协调性差。即使孩子自己想快快做,但受到身体动作发展的制约,动作会比大人期待的慢许多,比如刚学吃饭的婴儿吃一次饭需要很长时间,这个时候吃饭慢就与他们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善以及手眼不协调有直接的关系。
三是孩子面对不愿做不想做的事会表现出“慢”。我们大人让孩子做的事,可能不是孩子期待的或不是孩子本身愿意做的。比如一早上幼儿园,正是孩子睡意正浓时,所以很多孩子对去幼儿园有抵触情绪,自然在行动方面会慢腾腾,不愿配合大人。再比如孩子吃饭时如果看到他不喜欢的食物,尽管大人认为很有营养,他是不可能如成人期待的那样很快吃完的。
四是对孩子而言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我们家长的眼里,孩子只要醒着,只要身体无恙就会淹没在游戏中,就连吃饭这么重要的时刻孩子都可以边吃边玩,边吃边玩自然会影响吃饭的速度。
通过以上剖析,我们基本已经知道孩子的“慢”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家长应如何面对孩子的“慢”呢?具体应怎么做,这里提几点建议:
1.孩子在2-7岁出现各种“慢”,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特殊”。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2-7岁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还没把自己与客体、外在世界区分开,随着孩子身体动作的发展完善,当他们可以把自身与外界分开时,就会出现“去自我中心”,就会注意到个人以外的世界,比如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等。
2.尝试与孩子来个“约定”,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比如有的孩子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那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好吃饭不能看电视,或者看电视可以但必须吃完饭才行,说到做到,大人不能打破规矩。刚开始实行可能会很困难,但家长只要坚持做,一段时间孩子就会习惯不看电视也可以吃饭,而且吃饭不再磨磨蹭蹭。
3.家长多去注意孩子需要什么,尊重孩子的选择。记得前段时间看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朋友对话,其中一位说,为什么大人不挑食呀?另一位小朋友回答,因为他们买的菜都是他们自己喜欢吃的。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家长某些时候是忽视孩子需求的,所以孩子吃饭慢是否与他们不喜欢我们挑选的菜或烹饪方法有关呢?有的家长在做菜方面很用心,比如每天变着花样做食物或把食物做成卡通模样,这样的食物怎能不吸引孩子的小小胃口呢?
4.对待家中的“慢”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家长发现孩子做事慢时,不妨多等等他们,给他们一点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多享受自在世界的快乐。家长面对孩子时要有极大的耐心,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吞吞就冲孩子动气发火,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做事瞻前顾后。
原来孩子的“慢”不是其故意为之,而是客观现实决定的,所以我们家长面对孩子的“慢”不必急躁恼火,更没必要怀疑自己的孩子出问题了,小孩子的“慢”是其在身体动作发展不完善阶段的正常表现,所以家长应善待孩子的“慢”,陪伴孩子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