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徐立
“自主教育”的实践研究
文 |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徐立
徐立
1992年始任教于武汉市第一中学,曾担任年级主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2013年7月任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曾获得省级骨干教师,江汉区学科带头人,江汉区优秀共产党员,江汉区青年良师等荣誉称号。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吃苦精神、自理能力差,缺乏“自主学习”的品质,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取得一时的高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包办代替。我校是一所具有优良教育质量和良好办学口碑的名校。全方位育人合力极强,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在全市最前列。我们学校的定位是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多育英才,特别要为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自主”能力。为此,我们确立了“自主教育”的办学思想。
我校的 “自主教育”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主”就是被动变主动,盲目变清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建构自己健全的人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坡度,备课程执行纲要定密度,备课程目标定视点。
课中优化体现“三动四导”。导读铺垫,引发思考;导思启迪,促进三动;导研引路,活动探究;导行应用、行为跟进。
课后巩固强化拓展知识。围绕“两点两度”,使作业目标简约专一、知识梳理有序集成、能力要求分解递进;聚焦“三动四导”,设计学科挑战性任务。
我校着力打造了自主高效的“二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二二三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被评为武汉市十佳教学模式。其特点就是“两点、两度、三动、四导”。
两点:低起点夯实基础、高视点培养能力。
两度:小坡度设置台阶,高密度训练思维。
三动:学习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嘴表达相结合。
四导:导读、导思、导研、导行。核心是通过教师导教,使学生“善读、善思、善研、善行”。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机械操练到意义建构的转变。
“两度”是教学设计的策略,“三动”是组织教学的要求,“两点”是教学的起点和目的,“四导”是改善学习方式的途径。
课前设计落实两点两度。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四定合一”:备学生知识基础定起点,备学生思维特点定
教育最大的特色是在课程统领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生成,学校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够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中,就依然是一种外在的、表层的、形式的、抽象的理念。只有当课程与教学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时,才是内化了的、落实了的、具体化的学校文化价值观,才能转化为学校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作用。
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根据特色办学的目标,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
二是课程内容校本化。我校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流学习、课后创新学习三个方面,编写了《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新课程“自主学习”导学案》《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自主学习”校本题库》。
三是课程评价校本化。考试科目课程实行“基础+发展+创新”的试卷结构模式。
四是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我校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十余个课外社团活动兴趣小组。
开展自主特色活动,让学生发展个性化。我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一是关注学生校园生活自主活动。如:自主演讲,每天早晨和课前,学生自主到讲台前演讲,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
二是精心组织主题教育自主活动。学校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个性特征、认知特点,分阶段制定活动教育目标,精心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阳光少年”活动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利用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领袖气质等。
三是聚焦学校传统文化自主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校的学生一年要过“四个节”,即上半年的科技节和读书节,下半年的体育节和艺术节,。
我校学生的自主管理分别以“小组、班级、校园”三级管理为平台,以“学生校长制”为抓手,创设情境,锻造人才,提供学生参与管理、展现自我的机会。
(一)学生“校长”值周制
“自主爱校值周制”是我校“自主教育”的一大特色。各班自主轮流值周,对当周各班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和监督。为了体现学生管理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专门设有“值周校长”一职,该“校长”在这一周中带领自己的干部队伍管理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这是我校“自主教育”的一大特色。
(二)班级自主管理制
为了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我校积极开展“民主型班级”创建活动,鼓励各班学会自我管理。“小组合作”就是在民主型班级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班级管理形态。
学生自主营造“教室文化”“班级走廊文化”,打造班级文化个性,塑造班级价值理念。走进每一间教室,你一定会发现,教室布置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班级个性。
(一)构建学生“自主教育”评价体系
变教师的单一评价为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变单一的学业终端评价为综合素质、过程记录、自主态度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学校坚持发展性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坚持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坚持日常考评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二)构建教师“自主教育”评价体系
1.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
坚持每学年用量化考核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用量化考核积分制来积极稳妥地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我校教师自主成长。
2.构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教师评价体系
学校积极营造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评价环境。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学校对指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师记工作量,列入年度考核,工作实绩与教师绩效挂钩。通过评价改革,努力使学校的评价具有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的特点,从而形成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自主性评价体系。
我校“自主·共生”发展的教师校本培养体系的主要做法是“三师齐修”:
(一)强师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校通过氛围营造、教师内驱、团队建设、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来转变教师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
一是转变观念,树立明确的“学材”意识。把着重点从过去的单纯研究自己如何去教,转向现在的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去学。
二是摒弃包办式教学模式,从“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坚决抛弃那种老师代替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做法。
三是树立现代时间观念,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上的“自留地”。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给学生留住时间“自留地”。
四是树立民主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同探究。
五是要求教师研究和编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体系。着力构建“自主学习”的学科方法系列,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
(二)提师能,增长教师能力的高度
一是构建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学校为青年教师制定了“三五十青蓝工程”,即三年出师、五年成为校内骨干、十年成为市、区骨干。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出点子、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实行“师徒结对制”,发挥本校名师的传帮带作用。
二是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学校每学期坚持开展“展师艺、锻师能”的活动,积极搭建平台,帮助教师锤炼教学技艺。
三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学风建设。学校每年订购数万元、百余种教育报刊供教师自主阅读。
四是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专业支持。选派教师外出取经,开拓视野。学校在教师培训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派教师赴上海、浙江、成都、新加坡、英国等地学习考察先进的办学经验。
(三)促师研, 提升高效课堂的技艺
1.优化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校不断完善集体备课模式,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课前准备模式,极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和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的保障性。我校严格实施《自主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和《自主教育教学督导及预警制度》,通过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和抽查的形式加大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的力度。
3.引入实效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学校以科研促教学。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少教多学’实施策略研究”、省级课题“初中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实施策略研究”、市级课题“创新素质实践行实施策略研究”等多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