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琛 黄华兴 王巍 夏永祥
摘要:随着器官移植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器官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但是我国的器官捐献率很低,人们往往将我国过低的器官捐献率归咎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医学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应该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对器官捐献的影响,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器官捐献方面教育,使他们成为器官捐献宣传的种子,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民众的器官捐献率。
关键词:传统文化;器官捐献;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15-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围手术管理水平提升和新型低毒的抗排斥药物的出现,器官移植日益成熟,已成为心脏、肾脏、肝脏等脏器不可逆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治疗措施,当前,中国无论在器官移植的数量还是质量均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器官移植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伦理和法律等问题,如器官买卖、器官来源伦理、器官移植旅游等,但是当前阻碍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最严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器官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我国急需建设一个完善的国家器官捐献移植体系,推行公民逝世后自愿无偿捐献器官。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没有器官捐献协调员就没有器官捐献,推动器官捐献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即为合格的协调员,我国现在的协调员大部分为从事器官移植的医师、护士和红十字会人员,这些从业者都有其局限性,如器官移植医师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并且其身份可能会引起患者家属的误解,红十字人员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现在有一趋势,许多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系开始设立器官捐献相关课程,开始系统的培养协调员。因此加强对于这些学生的带教将会为将来我国的器官捐献起着积极的推动重要。
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儒、佛、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不同于西方人的心理、人格和价值观,三家在身体观和生死观方面均有独特的见解。儒家经典书籍《孝经》中提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害,孝之始也。”三国时期大将夏侯惇左眼为流矢所伤,他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文学作品中的这段描述主要体现夏侯惇的勇猛无畏,但是也同时揭示了儒家的身体观对于民众的深刻影响。任何一个人的毛发、皮肤都不可毁损,更何况是剖开胸腔腹腔取出器官捐给陌生人?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器官捐献的正常开展。另外,在向患者家属宣传器官捐献时,有些家属讲他们是信佛的,他们认为捐献器官使病人死后到另一个世界就会缺少相应的器官,病人生前已经很苦了,死后到另一个世界还缺少器官,就会受到更大的苦难。因此,这种似是而非的佛家观念也严重阻碍了器官捐献的实施。
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概阻碍器官捐献,佛教中即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因此我国许多捐献者家属认为捐献器官可以积累公德,可以庇护子孙,是一种社会公德的体现。在儒家经典书籍《论语》中讲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在《孟子·告子上》文中提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两位儒家最重要思想家均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为了大义,可以舍去生命,而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在自己的生命即将逝去时,舍去自己的器官换来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生命的延续就是理所当然的“大义”了。可见器官捐献与儒家思想并不矛盾,它也体现出了中国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即以“德”修身,倡导“大我”、“大爱”的思想基础。因此,这是我们向患者家属宣传的重要切入点。庄子对于人的生死也有详细探讨,在《庄子外篇·知北游》里,庄子认为:“生也死之吐,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捐献的器官用于器官移植,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器官捐献正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和另一个生命的起始,生命延续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庄子思想的体现,即人的生与死不过是气的聚与散的形式转化而已,生死之间只不过是从无生之形到有生之形的一个生命的有序过程,而死亡则是这种转化的回归。因此,在道家思想中器官捐献可以作为连接一个生命结束和另一个生命起始的纽带,将这个观念灌输给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民众,势必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二、加强宣传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往往一提到器官捐献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即归咎于我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但是其实在大多数宗教和文化中,人们出于对逝者的尊重,都将毁坏遗体视为一项罪恶,并且对于毁坏遗体在多国都会被相应法律法规严惩,例如我国刑法第302条即为盗窃、侮辱尸体罪,对犯罪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下面我们就西班牙的器官捐献率的逐年上升探讨一下宣传对于器官捐献的重要作用。西班牙最近20余年来百万人口捐献率逐年升高,从1989年的百万分之14.3上升至2011年的百万分之35.3,西班牙已经成为全世界器官捐献率最高的国家,2011年器官捐献者达1667名,目前全球每100名器官捐献者中,至少有7名是西班牙人。西班牙器官捐献的巨大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政府发起的积极宣传,西班牙第五电视集团连续十几年持之以恒地开展一项名为“12个月,12个理由”的器官捐献宣传发动活动。最近一期宣传的题目是“你对别人来说是完美的”,该电视台坚持不懈地推广这项活动,目的就在于让西班牙民众更为深入地了解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对那些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患的重要性。可见,即使在受基督教深深影响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需要政府大力宣传,才能最终促进该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而挽救更多生命,挽救更多家庭,这不经体现了器官捐献的医学价值,更体现了其社会价值。
同样在我国通过加强宣传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其作用也得到了验证。近几年来,在政府宣传发动下,我国的器官捐献数量明显增多,百万人口捐献率由2010年的0.03增长至2015年2.1,5年增长了70倍。在选择宣传对象方面,已有的经验显示首选可能潜在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医务人员、红十字会人员或医学院校的学生,考虑到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人员的局限性,医学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公共卫生系的学生是我们最佳的宣传对象,因此在公共卫生系学生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加强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宣传,将会对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辩证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生死觀,在医学生中重塑传统文化在器官捐献中的作用,加大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倡导器官捐献是“立德”、“大我”、“大爱”的儒家思想,器官捐献延续捐献者生命的道家思想,同时也是体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佛家思想。实现我国器官捐献的长足发展,最重要一环就是让更多的医学生首先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在器官捐献中的积极意义,使他们成为器官捐献宣传的种子,才能大幅度地提高中国民众的器官捐献率。
参考文献:
[1]聂振斌.古代生命哲学与中国艺术生命论[J].艺术百家,2016,(2).
[2]杨颖,黄海,邱鸿钟.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对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
[3]柏宁,尹梅.医学视阈下对中西方死亡文化差异的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5A).
[4]余浩杰.提高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率的理性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2,33(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