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模式在中学化学新课教学中适用性问题研究

2017-04-22 11:55章洁娄兆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用语学案

章洁 娄兆文

摘要: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引入“271”教学模式后,影响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几个问题,重点对中学化学新课教学中“271”教学模式的适用性问题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在不同纬度、不同环节调整比例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271”教学模式;中学化学;新课教学;调整比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88-02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对主持课堂教学的教师而言,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达到真正会学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无疑是课堂的最高境界。我注意到,昌乐二中实施的“271”课堂模式,对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确有成效,已经引起国内专家和同行的重视。我认为,由于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庞、类别杂、概念抽象、知识点多,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的化学课堂对该课堂模式做出适当调整。本文依据化学课堂内容,从化学概念及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几方面,初步研究了“271”模式在中学化学新课教学中的适用性问题。

一、化学概念及理论课

化学概念及理论往往通过宏观现象引申到微观实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由于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仅通过教材精练的文字理解其内涵,本身难度大,再期盼学生自主建立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显然难度过大。如果将课堂上70%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展示,恐怕会让学生因无法理解而产生害怕心理从而失去学习信心,或者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就需要适当减少学生的自学时间,让教师引导,减少学生学习阻力,帮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学习。如“质量守恒定律”,如果在导学案上,让学生在课下对“质量守恒定律”给予简单的文字定义,一开始就令学生认同该定律,然后设计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虽然知道如何运用此定律,但并不能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联系,也不清楚其由来,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该课的实践特征比较明显,若不采用“271”课堂中70%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调整为一场即兴的教师与学生间的“辩论”。如:“辩论题: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吗?学生正方:守恒;教师反方:不守恒。”通过这一辩论题,学生们自由选择支持的正反方,随后找出“证据”,并且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可以在第一轮设“正方:铁钉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方:铁丝燃烧,质量变大了,所以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可以在第二轮设“正方:100g水电解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之和是100g,所以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方: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了,所以物质反应前后量不守恒”问题,让学生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充当反方而“输”给了学生正方,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也增加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和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更要发挥主导的角色,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化学概念及理论。

二、元素及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知识类别上属于事实性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60%,但此类知识具有庞杂、琐碎的特点,记忆的内容多且易混淆。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不能将一种导学案“一用到底”。根据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特点及不同学段的学情,将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分为两种:

1.典型物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典型物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最基础、核心的代表性元素化合物进行重点学习。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须重点关注两个环节:一是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此环节要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预测,如学习二氧化碳后,遇到二氧化硫能将其类比二氧化碳的性质并预测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二是总结提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总结,也可以通过表格等形式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及巩固记忆。

2.转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转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指给一个较为具体的转化任务,通过运用物质类别和氧化还原的知识设计转化路径并实现转化方案。物质的化学性质在转化过程中会体现出来,因此可由此引导学生反思转化过程,进而总结相关物质的性质。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先完成转化任务,再抽提性质,通过反思转化过程,再深入研究、认识和总结典型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三、化学用语课

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文字和科学缩写。在课堂教学中,化学用语的学习和应用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一条主线,且随时在学习,随时在强化应用。由于化学用语简单、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短暂快速掌握大部分知识,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这样获得的知识只能短暂性的,要成为永久性知识,就必须复习。所以在课下利用碎片时间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与小组成员互相查漏补缺,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老师只需将学生的共同疑惑稍作点拨即可,这与“271”模式相符合。通过该模式,在化学用语这一知识上,将传统的整体化学习转变成“自助餐”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动性被放大,通过自主学习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优生能得到升华,差生也得到提高。

四、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271”课堂模式中,将学生分为7—8人一组以便于合作学习。我认为,在化学实验课中要重视分组,要在课前判断学生分组的组数以及每组最合理的人数,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分析学生、实验室条件等具体情况,在充分把握分组实验的方式、规律和课程安排方法的基础上,再确定分组实验的授课方案。如在粗盐提纯实验时,教师须先进行一次粗盐提纯实验,根据实验时的状态判断正式授课时,应将学生2—3人分为一组,并合理搭配不同状态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各司其职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和观察需求。

五、化学计算课

化学计算的本质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量化过程。该课的一般教学模式为样例教学。因此,在化學计算的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作用很重要。建议参照以下步骤来设计导学案的内容:(1)进行多题一解的示范和练习;(2)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示范和练习;(3)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答的示范和练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视课本,对教材的关注度下降,出现“吃不透”课本的现象。所以,导学案中的例题也应该适当选取课本上的例题,以提示学生回归课本,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广度、深度和灵活性方面发展,促使其分析能力提高。

六、小结

总之,实践“271”教学模式,首先,要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模式化和多样化的关系,高效课堂和个性课堂的关系,预留弹性空间;其次,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等具体情况进一步探索,要做到“不唯模式唯高效”,针对中学化学不同课堂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参考文献:

[1]陈莉.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J].读书文摘,2014,(08).

[2]冯海银.“使高效课堂变得真有效”——听一堂优质化学课有感[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4).

[3]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4]蒋宗尧.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陈垂胜.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式探究[J].新教育,2016,(15).

[7]李小英.重视并实施化学用语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8).

[8]陈雪莲.化学用语教法解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03).

[9]姜红卫.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05).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用语学案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乡愁导学案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