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

2017-04-22 04:01王朝宇毕艳红杨荣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双语教学生物化学

王朝宇 毕艳红 杨荣玲

摘 要 本文对本校生物化学双语课程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该课程特点分析了当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帮助教师正确掌握双语教学的程度和深度,更好地完成双语教学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生物化学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大约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初为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随着生物化学引人瞩目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前沿学科,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学生入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方式,第二语言也主要指英语。2001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对双语教学条件、教材及师资等做出了相关要求。学好生物化学是探索生命科学微观世界的前提。生物化学双语授课形式可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理论和先进技术。

本校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生物制药等多个专业开展了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为更好的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工作,笔者从英语基础、开课时间、中英文授课比例、教材选用、授课过程、考核方式及学生学习感受等方面对已完成课程学习的三个专业的197名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问卷。以期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上课经验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为该课程的顺利开展、质量提升提供指导与借鉴。

1 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1 英语基础问题

既然是双语教学,就存在中文和外文的交叉运用问题,学生的外语水平对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就英语而言,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过程,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其特殊性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问卷中设置了“你学习双语时的英语水平”和“你的英语水平能否满足双语课程学习的要求”选项,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尽管数据显示有72.3%的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英语水平为CET-4及以上,但仍有68.2%的学生认为个人英文的读、写、译能力无法满足该门双语课程的学习,造成英语水平或英语理解专业知识能力的高低成为其学习双语课程的主要障碍。外语基础好的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听课认真,善于思考,能及时把握课程要点,与教师互动性好。而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则将精力主要用在了专业单词的识记及句式语法的分析上面,导致无法及时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授课内容,从而逐渐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增加对双语课程学习的畏难、抵触情绪,慢慢丧失了对该课程的学习信心。这是导致在“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选项中65.5%的学生投了反对票的主要原因。

1.2 知识理解问题

生物化学课程的另一特殊点是课程内容难度高,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系统性、逻辑性强,知识点交叉联系且与其它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如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关联紧密。同时,该门学科发展迅速,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是历届学生反映最难学的基础课程之一。调查数据显示,52.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形式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非母语环境下快速学习并掌握大量冗长、抽象的英文专业词汇对学生来说颇有挑战性,这也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基础;其次是过高的英文授课比例将会影响学生在英文语境下对知识的概括理解、综合运用和逻辑分析能力。所以,能否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3 双语师资问题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距离双语教学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基础外语授课教师属于语言课教授,缺乏专业知识;而专业课教师又缺乏系统的读、写、译培训,影响了其对专业知识的表达与传授。目前,尽管国内从事双语教学课程的高校教师接触科技外语较多,但大多未有国外生物化学专业的学习经历,终究难以用英文以灵活多变、自由转换的方式驾驭整本原版外文教材。如58.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作用还停留着对专业词汇、实验方法及工艺过程的解释,无法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和系统表达。

1.4 授课方式问题

如何恰当的掌握双语教学的汉英比例,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使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相得益彰,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授课方式的选择、中英文的比例皆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章节而异。如认为最适英文比例为50%的学生只占13.8%,而认为英文比例为30%的学生为33.3%,其他的学生则认为英文比例应该在30%以下。同时,對中英文讲授方式的问卷表明,83.9%的学生认(下转第73页)(上接第70页)为应以中文讲授为主,英文解释为辅。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静态生物化学部分和动态生物化学部分中相对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我们主要采用了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授课方式,而对综合性较强的其他章节则采用了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讲课方式。这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同时,笔者还尝试选取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查阅英文资料、撰写英文综述、开展英文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解,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兴趣。此外,为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展生物化学基础实验时,由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亲自指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强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1.5 双语教材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国内目前真正具有生物化学专业特色,适应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类配套教材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校是采用一本中文教材加一本英文教材(或部分章节)的形式。这种专业教材的组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避难就易”的学习机会。如分析调查结果得出,71.1%的学生认为中文讲解的部分应为中文教材,而英文讲解的部分则应为英文教材,显然此选项是基于双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而做出的选择。也就是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更倾向于掌握知识点的中文讲解,而刻意回避难度较大的英文学习方式,对英文教材基本置之不理,从而失掉了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此外,考虑到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定时查阅最新的英文学术文献,搜索大量的英文网络资源,及时把前沿动态、研究热点、发展新趋势和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但也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

2 双语课程的效果评价与思考

纵观整个匿名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生物化学双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较大,并未因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60.9%的学生认为此次双语课程学习的效果在“一般”以下。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提高其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对考研有所帮助,而未认识到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培养自己主动获取国外生物化学领域最新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至今还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尝试,未形成熟的、统一的理论模式或教学经验。就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而言,本次调查分析不仅可为同类院校在开设学期、授课方式、师资配备、教材选择和过程考核等方面提供参考,也可为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又适合我国教育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借鉴,更能为双语教学的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白靓.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生命的化学,2016(4):571-573.

[2] 杨雅丽,陈彻,楚惠媛,李雪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90-91.

[3] 王贤纯,陈平,王迎,王美迟,曾雄智,梁宋平.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探索[J].教学研究,2013(5):57-60.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双语教学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