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枝 曹藩荣 黄亚辉 孟慧
摘要:《茶叶生物化学》是一门为茶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提高其课程教学质量是茶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实践,提出如何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深化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并在教学中注重师德、关爱学生,从而建造了良好教学氛围,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茶叶生物化学》;教学理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54-02
《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知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该课程属于应用和理论科学相结合的学科。本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在此进行总结,以供交流学习。
一、充分重视绪论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全书的开篇,教师只有能把绪论部分讲解得当,才可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
我们非常重视绪论课教学,课前,大量收集、整理出与绪论有关的最新材料,丰富上课内容。通过绪论的教学,让学生基本明白:第一,为什么要学习《茶叶生物化学》;第二,《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是什么,与学生所学专业有何相关性。对于学科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往往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的科研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研究范畴,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基础生物化学课本带过来,大家一起复习基础生物化学的大纲,把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框架列出来,也把《茶叶生物化学》的大纲框架列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区分两者内容上的区别,掌握学习方法上的异同点。通过启发式的上好绪论课程,不仅仅解除了学生对化学的畏难情绪,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识心理,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合理施教
教学手段是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在传统的认识中,如果一个大学教师能把一门课讲得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就应该算是一个好教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更好的教育应该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启迪学生智慧、开启学生心灵为准则[2]。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3]我们在茶叶生物课堂教学当中也注意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每堂课都安排5到10分钟的停顿,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提问题,进行交流互动;课程设计好提问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课后去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各抒己见,由此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自信心。
《茶叶生物化学》中一部分属于科学理论知识,对于这部分内容,老师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不怕花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于与茶业生产实践相关的、事实性的知识则充分调动学生联系知识和实践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回忆、猜想、总结,自己寻找答案。在讲授茶叶加工生化部分的内容时,会安排学生分组讲解每个茶类的加工过程和物质反应原理,老师给予客观的总结,通过这种方式,训自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课件制作能力,加深了对加工生化原理的了解。事实上如果老师仅仅按照传统的灌输教学法,传授大纲知识,即使把教材的内容传授得再完美,而不注重拓展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那么培养出的人才会比较缺乏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当学生遇到需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总结时,他们往往会手足无措,这样的人才不仅不能很好地承担专业工作,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是不利的。
三、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尽管目前大学选用的教材追踪学科新知识较为及时,但是仍与最新学术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差。为了学生能及时获取新的知识,在备课中应注重新知识的补充,授课中注重课本理论与最新学术成果的结合。《茶叶生物化学》课本中对于红茶加工生化和绿茶加工生化的内容比较丰富,但黑茶部分内容相对却少得多,与黑茶业的快速发展不适应。随着茶业的发展,黑茶的产值在行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包括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在内的黑茶类,成为家喻户晓的茶叶。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就不可回避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拓展,需要搜索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科研及获得的科学结论,亲自到相关茶区进行调研,才能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茶叶生物化学》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讲授《茶叶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结合当前茶业产业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生物技术、生物制药、茶叶发酵、有机茶生产、茶叶安全、茶叶标准、人类健康、保健食品等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学有所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设计合理,可以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化考试形式,不断革新评价体系。首先,实现考试平时化,考试包括平时小测、单元小结、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其次,实现考核多元化,考核辅之以小论文、学习报告、综合设计、对教学的建设性建议等形式。考试内容也进行优化,过去的考试多以答案唯一的记忆题为主,改变为提高知识综合、复合思维的创新题型比重。考试内容的改革,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的学习,也要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学会主动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理解、应用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实现自主、科学地学习。通过这些评价体系的改革,一方面扭转了学生在学期的平时时间不重视学习,考试周搞突击,临时抱佛脚的习惯,促使学生功夫用在平时,把获取知识成为乐趣。
五、注重师德、关爱学生,建造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学中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每次上课都注重自己的仪表、着装,言行举止大方得体,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形象。每次上课,一定提前来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再和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从中获得学生的一些想法。严格要求站立上课,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带动整个课堂气氛有序而活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大学教育的一分子,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的正确引导,对培养合格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课堂上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平等对待,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比如:迟到、睡觉、讲话、玩手机等,及时提醒、教育。下课后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和避免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与学生加强互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了融洽和睦的师生关系,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学”的教学效果[4]。这样的严慈相济,在学生中有了严师的名声,但也帮助了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尽到了“传道”的教师职责,对培养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尽到了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周志才,等.提高“普通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与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96-97.
[2]吕晓萌,谢吉民,陈敏.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效率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78-80.
[3]张燕青,杨世芳,等.启发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4):93-96.
[4]王春华.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B10):91-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