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玮
不知不觉已进入夏季,夏季是人体阳气、新生代谢最旺盛的季节,脏腑器官功能也变得活跃起来。但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闷热的天气却让人苦不堪言,不少人出现头晕、乏力、心情低落等症状。因此,为了增强我们身体对高温天气的应对能力,变“苦夏”为“乐夏”,适当的调理和保健很有必要。
室外预防中暑,室内警惕空调病
夏季烈日当空,骄阳释放着它的威力。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极易造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体温调节障碍等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暑,轻者表现为心慌、恶心、脉搏增快等虚脱状态,重者则会出现高烧、抽搐甚至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如患上中暑,尤其是严重中暑者,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切不可将其当做小病,延误治疗。
而在夏季防止中暑最直接的办法当属减少在太阳下暴晒的时间,尤其是阳光、紫外线强烈的时候,应避免进行户外活动。如要出门,也应做好防暑工作:涂抹防晒霜;备好能够抵挡紫外线的遮阳伞或戴上遮阳帽、太阳镜等;穿着棉、麻、丝等易散热材质的浅色衣物,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热;携带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空调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其作为防暑降温的工具,但却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空调病”。很多人为了凉快,常常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殊不知室内外温差过大极易引发鼻塞、咽喉肿痛等感冒症状,身着单薄的衣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还会引起关节僵痛、手脚冰凉麻木、头痛乏力等。使用空调是夏季降温的好办法,但应适度使用,切忌贪凉。建议将空调温度设置为27℃,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到8℃之间;注意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多饮水、多活动,避免久坐于密闭的空调房中。
调节情绪,适当运动
夏季高温闷热,不仅身体会中暑,我们的情绪也会“中暑”。炎炎夏日,正是心火旺盛的时候,人们经常会出现烦躁、易怒、心情低落、对生活缺少热情等消极情绪,严重的还会引发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因此,面对酷热难耐的夏季,学会转移、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心境平和尤为重要。
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当我们情绪“中暑”时,不妨做几组深呼吸,克制住心中的焦躁情绪,使内心归于平静。也可选择读书、听舒缓音乐、垂钓等能消除烦躁情绪,使内心归于平和的娱乐方式。
为防暑热,夏季养生应以“静”为主,但《易经》中提到“运则生阳”,适当的运动不仅能让人保持活力,更能增强我们肌体抵御暑热的能力。但我们需掌握夏季锻炼的正确方法,防止运动带来中暑的风险。
首先,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夏季运动应选择在太阳光线较弱的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太阳光照强烈、天气过于炎热。“汗”出伤阳,因此,在运动项目上应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等相对平和、出汗较少的运动,并注意水分的补充,防止身体脱水。运动之后切忌立即洗冷水澡或用冷水冲头,因為运动后人体皮肤的血管、毛孔都处于扩张的状态,受到冷水的刺激反而不利于热气的散发,甚至会带来感冒、肌肉抽筋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建议夏季运动后休息一小时左右再去洗澡,水温与人体体温相近较为适宜。
清淡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睡眠
夏季气温高,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煎、炸食物,多食用生菜、西红柿、黄瓜、冬瓜等易消化、富含水分、纤维素的食物。但清淡并不意味着完全素食,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需多食用鱼类、瘦肉、蛋奶类、豆制品等营养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暑热。“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季人体“火气”旺,多食用苦味食物则可以起到清热祛暑、开胃健脾的功效,苦瓜、苦丁茶、苦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夏季出汗多,补水是关键。应少量多次地饮用白开水、茶水等,如出汗过多,可适当补充一定量的盐水。很多人为解暑热,贪食冷饮、冰西瓜等过凉食物,其实这样不仅不利于降暑热,反而会引发腹泻等肠胃疾病,女性若是贪凉,还可能会引发痛经、月经不调等。除了过凉食物,夏季也不宜过多饮酒,尤其是会助长湿热的白酒。
“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夏季日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易感到疲劳,因此夏季保证充足的睡眠尤为重要。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建议在22点到23点之间入睡,避免熬夜。有条件的话,建议进行午睡,适当的午睡有利于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暑热,但不应过长,以免醒后更加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