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文化差异看《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冲突与和解

2017-04-22 12:57张东京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喜福会

张东京

摘 要: 《喜福会》是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整部作品以母女之间的情感为线索,展开具体讲述。虽然作品向人们表述了母女之前的情感,但流露得更多的则是母女之间所发生的冲突与和解。作者通过包容、妥协及和解等情感更好地彰显出整部作品的经典之处。

关键词: 《喜福会》 中美文化差异 母女关系 冲突与和解

引言

《喜福会》是华裔美国女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作者具有较高的荣誉,不仅仅拥有语言学硕士学位,还拥有很大的读者群,在语言艺术界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喜福会》是谭恩美的处女作,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内心想法。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不仅仅反映出一个时代母女之间的感情,还反映出不同家庭对于情感的认识和理解。《喜福会》原本是一个麻将会的名称,小说之所以此来命名,正是因为可以从中流露出人们对于生活所寄予的期盼,也预示着人们要丢开坏的念头,这些都是人们所希望的。一种逆境中求生的心理慰藉也是《喜福会》这部小说所要展现的主要内容之一。整部小说流露出很多儿女情长,其中不乏对异国文化的迷茫,对美国化儿女的失望。小说的主人公是华裔美国人,所以比较喜欢采用中国式的教育方式。但到了美国之后,由于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对儿女情长和母女情感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华裔美国人自然对母女之间的情感有着特殊的认识和理解。

1.《喜福会》简介

《喜福会》是四位华裔美国母亲为打麻将而取的聚会名,小说向人们展现了几位母亲生存的不易。在背井离乡的时候,人们面临着不同的境遇所带来的精神和灵魂上的冲撞。不同的华裔母亲们在异国他乡与孩子相依生存。这其中不仅面临着离根落叶的痛苦,而且面临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等问题,这些都是华裔妈妈在美国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华裔母亲们要将中国文化传递给孩子们,希望通过文化守住他们的根。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往往会迷失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要如何追寻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知道如何探索自己心灵深处的归宿,这些都是不同地域文化而导致的。小说最后,女儿们才知道原来只有“母亲”是自己的心灵归宿,无论身在何地,都不遭受别人的歧视,只要遵循着自己心灵中的归宿,就可以更好地生存[1]。

2.《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冲突与和解

2.1中国与美国不同文化而导致的家庭背景不同

中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美国则仅仅有二百年的历史文化,导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母女之间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任何外界事物都替代不了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中国式的家长都非常溺爱孩子,希望通過自己悉心的照料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美国式的家长则并不这么认为。在美国,孩子与家长之间遵循着美国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美国人更喜欢历练自己的孩子,希望通过严格的管理方式让孩子形成独立的性格。正是我国与美国教育方式上存在这种较大的差异,导致这些华裔母亲们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异国他乡,四对母女需要面对种种世俗的眼光,很多时候女儿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外界世俗的眼光,经常感受到与母亲之间存在着情感上的冲突[2]。

2.2中国家庭中的常有尊卑与美国家庭中的平等独立

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之前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崇尚儿女孝顺,孩子始终认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应该用自己的一辈子去为父母尽孝。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所灌输给孩子们的。正如《喜福会》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小说中的母亲们喜欢群聚,这些母亲在一起通常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内环境,将自身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母亲们不喜欢接受美国式的家庭教育。在美国,孩子与家长之间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到了孩子成年之后,父母一般不会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独立。美国的孩子们也有这样的想法,成年之后就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一片天地,并不是一辈子依靠父母的照顾。中国家庭中常有尊卑,这与美国家庭中的平等独立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该部小说在描写母亲与女儿情感的时候,也流露出了这种情感。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冲突与和解,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沟通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必定存在一定的冲突,要迎合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就应该学会适应[3]。

2.3中国的同甘共苦与美国的个人奋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能力往往不是体现在他个人的价值上,通常代表着他所属群体的价值。因此,在中国一个人做错了事,往往会连累家中的亲人,严重的则会殃及家族,而在美国却并非如此。美国人崇尚个人独立,在面对生活和困难的时候,不同的人所面临的境遇是不同的。中国的同甘共苦与美国的个人奋斗相比,差异性也非常大。在《喜福会》中的美国梦主要展现了母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让女儿生存下去。在异国他乡,要想更好地生活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差异性。《喜福会》这部小说就是向人们展示出中国母亲对待孩子与美国母亲对待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希望从中展现出不同国家母亲在对待孩子时的不同,进而看出教育方式存在着冲突性问题,要想更好地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母亲们就应该学会和解。也就是在保留自己生存方式的同时也学着尝试其他生活方式[4]。《喜福会》这部小说既具有中国的一些教育形式,又蕴含了很多美国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不同家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矛盾,从另一侧面透露出美国的个人奋斗与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不同国家与国家之间冲突和矛盾也逐渐地展现出来。整部小说以四位母亲为根本,展开了以母女为情感的故事情节。正是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了这部小说深受人们的广泛关注。

2.4中国式的谦虚和美国式的直率

中国人之间非常注重谦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也会展示出非常谦和的姿态,这与我国民族的内在气质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民族的性格和气质比较内向、隐蔽,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非常提倡稳健、含蓄,这就是中国式的交流方式,而美国则与此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在美国,人们更加注重直率的沟通方式,无论是母亲与孩子之间还是与外界之间都非常注重直率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这与民族自身的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喜福会》这部小说彰显了中国式和美国式的交流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们在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中国母亲对自己的拿手好菜谦虚了一番,明明知道这道菜做得非常美味,但还是故意说:“这道菜有些淡了,没味。”这样说话实际上是想受到其他人的赞扬,希望大家都能够尝一尝她做的菜,然而瑞奇却接着老太太的话直接将酱油倒在上面,这一下就令美味佳肴变得乌七八糟,在座的所有人也目瞪口呆。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式的自谦与美国式的直率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往往会流露出自己民族的生活习性,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冲突[5]。

结语

笔者简单论述了《喜福会》这部小说,并阐述了其中的冲突与和解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喜福会》这部小说主要是向人们讲述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一些闹剧。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美国却只有二百年的历史文化,如此短的时间却能够使美国发展成为如此大的国家,实在令人慨叹。小说通过人与人之间最平常的关系——母女关系,对文化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诠释,通过艺术进一步地展现出中美文化之间的撞击、再融合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彭涛赢.中美文化的隔阂、冲突与融合——解读《喜福会》[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9):134-135.

[2]关境.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J].长春大学学报,2013(06):145-154.

[3]孙刚.《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14(05):111-121.

[4]刘军.母女情深——论《喜福会》的故事环结构与母女关系主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4(05):109-117.

[5]高和顺.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116-123.

猜你喜欢
喜福会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观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