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比较分析

2017-04-22 20:07马建平白煤
地理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马建平+白煤

摘要:通过对教育部 2016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意见稿)》与2003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修订后的2016版课程性质表述更加完善,课程理念内涵更加清晰,课程目标学科性更加明确。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的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地理教材编写、地理教学实施、地理教学质量评价、地理考试检测的依据[1]。本文主要对“2003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2003版”)与2016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意见稿)》(以下简称“2016版”)在“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并在两版本比较的基础上,对一些新变化和价值取向做简要分析。

一、课程性质比较

课程性质即课程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生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存在。了解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的内在联系,顺利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2]。表1是两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版本具有一定相似性和继承性。

其一,两版本都将地理学概念表述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并阐明地理学具有综合性与地域性两大显著特征。这反映出地理学概念界定清晰统一,综合性与地域性是地理学独有的特征,决定了地理教学活动应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

其二,两版本都将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定义为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反映出高中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兼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特点。

两版本在“地理学特征、高中地理课程作用”等具体内容的表述略有不同。

其一,地理学特征的表述在“2003版”不仅通过地理环境由四大圈层及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构成的复杂综合系统阐述地理学综合性,还通过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差异、空间联系、空间移动、空间演变阐述地理学地域性[3]。

其二,高中地理课程作用的表述在“2016版”特别强调旨在使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特有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

二、课程理念比较

课程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和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能正确反映教育本质和时代特征的一种 “远见卓识”。表2是两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两版本基本理念的具体变化。

其一,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点明“培养现代公民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将以往课程强调的“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落实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上,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学会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二,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改为“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表述上强调建立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要求不仅仅简单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对地理方面的需求[4]。

其三,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改为“创设适于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2016版仍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将地理学习开展空间拓展到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更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4]。

其四,将“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改为“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2016版只强调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多的是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行动能力等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目标即国家或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理课程预期应达到结果的一种描述。表3是两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比较。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两版本课程目标表述发生较大改变。

其一,2003版明确提出课程总目标,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表述,并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2016版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和提炼,提出更能表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理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

其二,2003版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主要通过三维目标展示,而2016版对课程目标表述主要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其中“人地协调观”表述内容更側重“知识与技能”中渗透;“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侧重“过程与方法”中贯彻;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共同涵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钱丽欣.地理:明晰课程性质,提高教学实践品质[J].人民教育,2012(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6(4).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走向学科育人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普通高中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